“口袋公园”扮靓城市街角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寸土寸金”,为充分满足市民就近休闲娱乐和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区通过对城市主次干道、路口街角、社区周边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绿化,建造了一大批高品质的“口袋公园”,让城市的“边角料”得到了合理利用。逛“口袋公园”,正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时尚。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
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配置齐全的健身器材、随处可见的休憩长椅,孩子嬉戏玩耍、老年人围坐下棋乘凉、运动达人在公园里跑步健身……
在东孝街道枫树小区旁,一处精致的“口袋公园”展现着城市中最生动的生活图景。“这里地方不大,但环境很美,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走一走,两个孩子最喜欢在公园内的篮球场里打篮球。”家住枫树小区的居民徐女士高兴地说。
图片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居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这里原来是一块荒地,堆放了很多杂物,2020年下半年,听说这里要被改造为‘口袋公园’,居民们都非常支持,一起将该地块清理出来。”东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赵露告诉记者,小区附近的荒地变成了“口袋公园”,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也有了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选址灵活、经济划算,通过见缝插绿、见缝造景的形式,既能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质,还可以满足市民对公园绿地、停车场及休闲场所的需求。
2018年,岭下镇借助小城镇环境整治的“东风”,充分利用老街并不起眼的角落打造“口袋公园”,让人“走得进、转得起、坐得下”。凤凰山公园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镇通过整理脏乱菜园,建设游步道、凉亭、景观小品,新增绿化等手段,彻底改变了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面貌,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场地。“天气好的时候,这里可热闹了,村民们经常坐在亭子里聊天或是在公园里散步,一待就是大半天。”说起凤凰山公园,附近的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漫步于大街小巷,一幅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个个“口袋公园”绿意盎然,为市民打造了一处处静谧、舒适、可观、可歇的活动空间,用“小而美”传递着“微幸福”。
“口袋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8月15日,在多湖街道广润翰城“口袋公园”项目施工现场,3台挖掘机正挥舞长臂,工人们在烈日下紧锣密鼓施工。
图片
广润翰城北侧“口袋公园”面积11750平方米,该项目是在原翰城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设计定位为改善小气候,赋予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的雨水花园。“项目于8月初进场施工,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道路开挖、停车场建设等工作。”该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振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基础开挖完成70%,雨水管道基础开挖完成30%,东西两侧园路基础开挖完成100%,原有树木梳理及现状地被清表完成100%,废枝等清运完成100%。
图片
广润翰城北侧“口袋公园”的建设吸引了附近居民的极大关注,每天都有一些居民前来查看、询问工程进展情况。“这个公园原来由于绿化管养缺失,杂草丛生,里面的很多设施都已经非常老旧,一到下雨天路面还容易积水。”广润翰城小区居民张先生表示,听说该公园要进行提升改造,居民们都非常期待。此外,由于附近人流量大,停车需求量也非常大,故此次公园提升改造还将增设80个停车位,为前来游玩的居民提供便利。
图片
在公园不远处,位于光南路与博士街交叉口金地艺境处的“口袋公园”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地块乔木较多,杂草丛生,部分区域甚至被改造成了菜地。”项目负责人王伟胜表示,该“口袋公园”设计围绕“低碳”这一主题,打造情景营造,体验清洁能源,感受智慧生活的“低碳”科普“口袋公园”。公园主要服务人群为周边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群体。该公园将通过沉浸式游览体验、场景式应用示范、积分式游园体系,把每个功能与低碳理念知识相结合,游客在休憩、游玩的同时也可以认识低碳的相关知识。
将新添9处“口袋公园”
城市更新,既要关注“大块头”,也要布局“小而美”。今年,我区计划新建、改建9处“口袋公园”,除了广润翰城北侧“口袋公园”和光南路与博士街交叉口金地艺境处“口袋公园”,还有王坦社区“口袋公园”、永济街与金瓯路“口袋公园”、环城东路东侧“口袋公园”、永济街与东兴路路口“口袋公园”、环城南路大境花园处“口袋公园”、丹溪路与博士街交叉口处街角“口袋公园”、商务中心南侧“口袋公园”。目前,8处“口袋公园”已进场施工。
图片
特色“口袋公园”是提升区域活力的重要路径,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就近休闲游憩功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前期,“口袋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通过现场踏勘及调查,确定了各个区块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王坦社区“口袋公园”设计定位为改善社区生活,加强邻里交流的完善型口袋公园;永济街与金瓯路“口袋公园”将处理好沿街界面景观,梳理好交通关系组织,提升主干道路口城市风貌景观品质;环城东路东侧“口袋公园”利用企业间的闲置带状绿地,打造街区特色的停驻休憩功能的“口袋公园”;永济街与东兴路路口“口袋公园”设计定位为加强社区邻里间互动,形成周边社区活动中心的有氧运动型“口袋公园”;环城南路大境花园处“口袋公园”设计定位为体验荒野之美,认知身边园艺的植物科普“口袋公园”;丹溪路与博士街交叉口处街角“口袋公园”设计定位为行人停驻休憩的完善型“口袋公园”;商务中心南侧“口袋公园”设计定位是流线型元素与自然坡地相结合的商务台地景观。
图片
图片
“我们在打造‘口袋公园’过程中,合理保留原有场地的植被,在设计中延续原有场地的植物景观风貌。同时,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我们在大面积绿地内设计了灌溉系统。”王伟胜介绍,在这些“口袋公园”中,还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