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资讯】驱动问题难解决!ARC显卡驱动仍旧存在大量问题!恶性BUG频发!

新闻①:Intel独立显卡驱动已成噩梦 一次评测发现43个Bug
当初期望有多高,如今失望就有多大。相信这是很多人对于Intel独立显卡的看法。虽然我们仍然高度期望Intel能继续把独立显卡做下去、做好,形成真正的三足鼎立之势,但不得不承认,Intel眼下很头大。
Intel独立显卡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在性能上不如竞品,而是驱动程序的不成熟。从安装程序到控制中心,再到软件、游戏兼容性和优化,都很难令人满意。
海外媒体Game Nexus想方设法从中国海淘了一块蓝戟的Intel Arc A380显卡,进行了细致的评测,结果发现了多达43个Bug,是其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
当然,不能说Intel不努力。接到报告后,Intel 7月底之前修复了其中的4个,8月19日发布的新版本又纠正了21个界面问题,还做到了多款游戏的0day首发支持,对其他更多游戏的改善、优化也不在少数。
Intel计划在今年底将Arc显卡驱动程序、Arc控制中心合并到一起,不再需要装完驱动之后再单独安装控制中心。
不过,Arc独显驱动、核显驱动仍然是各自独立的,什么时候合二为一没有时间表。
Intel此前曾经承认,他们在Arc显卡驱动的开发上犯了致命的错误,误以为可以利用核显驱动,将之改造应用于Arc独显,结果发现因为架构的巨大差异,这一套根本行不通,不得不完全推倒重写。
另外,Arc显卡驱动只对DX12、Vulkan游戏支持比较到位,DX11、DX9差得多,尤其是DX9事实上已经放弃原生支持,只能模拟转换,效率低不说,兼容性、性能也不可能到位。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306789.htm
这种BUG数量就算是我们一直在吐槽的AMD新驱动也没这么多啊!我印象深刻的是19年底,AMD新驱动发布后问题频出,但也绝对不会有一次测试43个BUG的情况,Intel确实需要再加把劲。事实上,在Intel上次公开表示会修复驱动问题至今,ARC独显驱动是经历了两版更新的,这基本就说明了更新并没有什么效果……中国区作为ARC显卡的抢先首发区,现在看来是真的拿中国用户当小白鼠了,Intel这事做的,多少有些不合适啊。
新闻②:Intel 14代酷睿实现飞跃:核显也有光追
如今,光线追踪已经成为显卡的标配,NVIDIA、AMD、Intel三家的独立显卡都已进入光追时代,AMD更是率先在集显/核显中加入了光追,就是锐龙6000H/U系列的Radeon 680M/660M。Intel也要跟上了。
Intel此前已经确认,Meteor Lake 14代酷睿的核显将会集成VPU单元(多功能处理器),用于AI推理加速,还有传闻会升级到新的Xe LPG架构,单元数更多(可能128个或192个)。
图片
最新迹象显示,14代酷睿的核显还会支持光追。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它使用的Xe LPG架构,就是Arc A系列显卡所用Xe HPG架构的衍生版本,后者支持光追、XeSS,只是XeSS一直没有落地,不知道14代酷睿核显会不会同样支持。
不过既然是衍生版,就不会完全一样,14代酷睿核显会缺失XMG单元,也就是不支持DPAS。
而且,核显支持光追,到底能有多大实际意义呢?尤其是如果没有XeSS辅助的话……
另外还有个麻烦,14代酷睿会首次采用多芯片整合封装,GPU核显部分单独一个模块,本来计划采用台积电3nm工艺,但据说量产时间来不及,可能要临时更弦易辙,发布时间弄不好就会推迟。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306777.htm
而从预告来看,下下代的14代酷睿处理器,连核显都会支持光追,完全使用XE架构。如果像Intel说的那样,驱动问题是因为没考虑到老核显和Xe架构之间的巨大差距,那现在连核显都要使用Xe架构,总没什么问题了吧??14代酷睿的一些变化我们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核心结构大改,现在连核显架构也大改了,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惊喜的变化。
新闻③:384线程只发挥66%实力 AMD Zen4新霄龙轻松领先至强60%
除了消费级的13代酷睿、锐龙7000,Intel、AMD还将在数据中心展开新一轮对决,Sapphire Rapids第四代可扩展至强最多60核心,Genoa、Bergamo第四代霄龙则可达96核心、128核心。经常曝料新霄龙的YuuKi_AnS今天又放出了两颗96核心霄龙的跑分,可能是霄龙9664或者霄龙9654,都是96核心192线程、384MB三级缓存,功耗预计后者360W、前者400W。
图片
测试项目是CineBench R23,但它只能支持256个线程,而双路96核心霄龙是192核心384线程,等于只发挥了66%的实力。
尽管如此,R23多核跑分依然突破了11万,只是因为频率较低,至少这颗样品最高仅为3.76GHz,所以单线程只跑出1302分。
图片
作为对比,两颗56核心的下一代至强铂金8480+只有68548分的多线程成绩,新霄龙轻松领先60%,如果用上所有线程更加恐怖。
当然,现在64核心的霄龙7763/7773X,在多线程性能上都足以让至强跪下。
至于排第一的线程撕裂者5995WX,它是液氮超频状态。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306475.htm
可惜在服务器市场,Intel似乎很难拿回性能上的优势了。事实上,虽然目前服务器市场上Intel依旧占据着较大的市场比重, 但市场份额也是不断的被AMD蚕食,如今AMD的EPYC再度进化,不知道Intel这边作何感想。目前,Intel最强的服务器处理器是Xeon Platinum 9282也只有56核而已,拓展性也是只支持双CPU,考虑到损耗,能不能打赢EPYC的单颗都很成问题……这一代虽然AMD在家用平台核心数落后,但服务器端却是完全胜利,不知道Intel如何应对,会不会在服务器端也引入大小核呢?
关注B站@电脑吧评测室
备注
文章转载自网络(链接如上)。文章出现的任何图片,标志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本文仅作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可在本文内留言。
引用文章内容与观点不代表电脑吧评测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