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离婚,土豆网痛失大哥梦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但战争还有结束的一天,商场却是永无和平可言。欢迎走进今天的《商战风云》。
现在这年头啊,工作越来越累,时间越来越碎,人也越来越废。上班的时候呢,老琢磨怎么带薪蹲个坑,一边蹲一边刷刷短视频,下班回家后呢,啥也不想干只想躺平,一边葛优躺,一边刷刷短视频。
抖音、快手、B站、微信,给了我们许许多多“15秒的快乐”,明明每个视频都那么短,可你一打开,一上手,一小时、两小时……就那么刷了过去。
图片
毫无疑问,今天的短视频、流媒体,已经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眼球,创造了大量的流量和资本,几乎可以说,这已经是一场全民娱乐方式了。
但各位知道吗?这一切喧嚣的发源地,不是快手不是抖音,而是十五年前发端的视频网站浪潮。当年,美国和中国几乎同时诞生了最早的视频网站,从此开启了一个行业。
咱们今天,要讲的商战故事,也正发生在咱中国曾经的两大视频网站龙头——优酷和土豆之间。
2005年初,上海衡山路的酒吧里,一个名叫王微的年轻人正在思考。他在一张半湿的餐巾纸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就是土豆网的诞生。
当时的王微,是个自由散漫的海归文艺青年,刚过三十而立的年纪。在美国、欧洲都有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在互联网泡沫里还赚了点小钱,但最爱的还是诗和远方。
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个著名企业家,别人忙着巴结,忙着学习,他脑子却在想:“他长得可真像我最喜欢的那个作家!”
图片
像王微这样的上海金领,平时出入最多的,除了上班的办公楼,估计就是高尔夫球场了。有一次,王微在欧洲打高尔夫的时候,听朋友说起了当时的一个新鲜玩意儿:播客。
别看播客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可它在欧美已经火了快二十年了。王微听说有播客这么个玩意儿以后,就想照着做一个中文版的播客平台,让大家可以自由下载音频,放到mp3上随身听。
但他很快就发现,比起下载音频,大家其实更缺上传的平台。
图片
因为当时可没有任何音视频共享的网络平台,如果一个人做了一期广播节目,想供别人下载下来听,他首先得干什么呢?得自己写个网站,再把自己的音频放上去,问题是,录节目可能不难,写代码建网站,这门槛可不低啊!
王微觉得机会来了:如果我给你们写个网站,让你们能自己上传、下载和分享喜欢的音频和视频,是不是挺有市场的呢?
在商业的世界,技术其实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创新性的想法。而放眼2005年以前的世界,王微的想法几乎是独一家。那个时候连资料查找都费劲,哪儿还有什么视频共享?大家习惯怎么看视频呢?就是看电视:官方内容、集中分发。
土豆网这个点子,新就新在它是UGC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网站本身不做内容,它只是用户内容的搬运工。它的定位,是一个“视频分享平台”,分享用户自己拍摄的生活点滴。
这个思路,和现在抖音快手的理念一模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的短视频巨头,都得管土豆网叫爸爸。
土豆网和大洋彼岸的视频网站Youtube,几乎是同时建立的。但和Youtube 比起来,土豆网最初的日子注定更艰难。毕竟和美国相比,中国的DV文化基础很薄弱,原创数量很少。
咱回想一下,零几年的时候,有多少人能买得起DV?有谁会想到没事就拍段视频放网上呢?但是,熬过最开始一两个月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用视频记录生活的理念,也越来越喜欢土豆这个新兴的分享平台。
半年后,土豆网就拥有了3万个音视频片段,每日活跃用户超过了4万人。
图片
2006年,王微已经拉起了一支30人的队伍,租了一个舒适的办公室。也就是在这一年,土豆网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优酷网。
而优酷的背后,是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许久、有着敏锐嗅觉的创业家——古永锵。
3天内免费收听
图片
关注路上读书
每日新品,精彩纷呈
路上读书APP
本周上架新书预告
2022
0822-082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