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终于迎来人工降雨!专家:这块云是经过“审核”的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连日来,重庆高温干旱并引发山林火灾的消息频频刷屏,让人颇为忧心。
为支援重庆抗旱,8月23日,中国气象局调派高性能飞机驰援重庆增雨抗旱,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
有云就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吗?催化剂是如何到云里的?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专家,一起来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相关问题。
“要想实现增雨,首先得有一团合适的云体。”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席专家周毓荃表示,当云的厚度超过两千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汽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被认定具备增雨潜力。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云有冷暖之分。暖云温度在0℃以上,冷云温度在0℃以下。“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也不同。”周毓荃说,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制冷剂(如干冰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等)、吸湿剂(食盐、尿素等)等。制冷剂和结晶剂主要用于冷云,暖云则靠吸湿剂。
图片
干冰。图源:视觉中国
催化剂是如何到云里的?
周毓荃指出如果是层状的可降水云系,工作人员会派出飞机执行任务,此次驰援重庆的是“新舟60”高性能飞机,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
图片
图源:央视网快看视频截图
如果碰到强对流云,产生很多闪电,派飞机就很危险,工作人员会计算好方位,在作业点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
“一般情况下,当催化剂成功送达15分钟至20分钟后,降雨的效果便很显而易见了。”周毓荃说。
图片
图源:新华网发(咸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催化剂会影响环境?
专家表示,人影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只需要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编辑:王程玥
审核:岳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