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地理知识汇总,中国主要植被分布规律归纳

图片
中国的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约353科,3 184属,2.715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56.9%、24.5%和11.4%。就种数而言,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丰富的马来西亚植物区(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3位。
中国植物起源古老,大多来源于南、北古陆和古地中海区,含有大量古老或原始科属,并保存许多残遗植物,如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科、银杏科、麻黄科和麻藤科,在系统发生上古老而孤立并各仅一属。松柏类始现于晚石炭纪;被子植物发生于侏罗纪、三叠纪,或更早。
中国特有植物繁多。计200属左右,银杏科、钟萼树科,珙桐科及杜仲科为4个特有科,主要分布在秦岭---山东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集中于西南至华中--华东。
图片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甚为复杂,分布交错混杂,根据对中国现知2 980属种子植物的比较分析,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见表)。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的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主要类型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草本沼泽。
1 森 林
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图片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普遍分布于国内各地山区,可区别为寒温性、温性和热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向南延伸;温带和亚热带的低山丘陵和亚热带的中山一亚高山带,分布有温性或暖性针叶林。主要建群树种是红松、油松、赤松、华山松、台湾松、马尾松和云南松等;东北东部温带山地分布有典型的针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主要是红松、沙冷杉和多种落叶阔叶树种,如紫椴、枫桦、水曲柳等。
落叶阔叶林广布于温带、暖温带平原山地及亚热带至热带的中山一亚高山带和石灰岩山地。华北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建群树种:北部主要是辽东栎和蒙古栎;南部主要是麻栎、栓皮栎、槲栎、槲树等。在西北荒漠河岸,较普遍分布有胡杨林或沙枣林。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分布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海拔1 000米或2 800米(在西部)以下的低山、丘陵或至中山带。建群植物主要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的许多常绿树种,如多种栲、青冈、石栎、红楠、木荷、木莲、含笑等。竹林发达亦为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的显著特点。
季雨林和雨林二者分布于台、粤、桂至滇和藏东南的热带地区。热带季雨林较普遍地分布于海拔500~1 200米(在西部)以下的热带丘陵台地,背风或较干热河谷盆地及石灰岩山地,优势植物主要是多种榕树、龙脑香科的青皮等;雨林分布于热带迎风的丘陵低地或沟谷内,代表植物主要是龙脑香、坡垒和婆罗双树、台湾肉豆蔻、菲律宾肉豆蔻及梧桐科、桑科等的一些种。在热带西部主要是干果榄仁、番龙眼、箭毒木、望天树等。龙脑香科的代表见于中国大陆部分,肉豆蔻科仅见于台湾。
2灌 丛
图片
中国的灌丛主要分为高寒灌丛、落叶灌丛和常绿灌丛3类。
高寒灌丛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青藏高原及其邻近高山以及秦岭(太白山)和台湾的高山。一般分布高度达海拔3 000~5 000米,建群植物主要是高山圆柏、杜鹃、岩须、箭叶锦鸡儿、金露梅、矮柳等。群落一般低矮密集,高数十厘米至1米左右,覆盖度70%~90%。
落叶灌丛广布于温带至亚热带的丘陵、山地、河谷、沙丘及盐化低地和海滨各种生境上。在暖温带森林区占据广大面积。建群植物主要是蔷薇属、绣线菊属、樱属、栒子属,花楸属,胡枝子属、杭子梢属、锦鸡儿属,以及榛、虎榛子、黄栌、荆条,酸枣等。在亚热带干热河谷主要是热带科属的余甘子、坡柳和小马鞍叶等。在盐化低地、海滨和沙丘上主要由多种柽柳、白刺等组成。落叶灌丛一般高1~3米,覆盖度30%~80%,大多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若停止砍伐,可恢复成林或发展为相对稳定的群落。
常绿灌丛常绿灌丛普遍而零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丘陵山地(海拔500~600米或1 000米以下)和局部谷地及海滨。建群植物在亚热带主要是檵木、乌饭树,在热带主要是桃金娘和岗松、中平树等。在石灰岩山地主要如樟叶荚、竹叶椒、羊蹄甲、铁仔、清香木、黄杞等。这类灌丛一般高1米左右,高者可达2~3米,覆盖度40%~80%。
3草 原
中国草原广布于东北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以至西北荒漠山地和青藏高原中部,是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也是整个欧亚草原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最重要的牧场。草原植被的植物组成和结构都较简单。从东向西发展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真草原)和荒漠草原等不同类型。
典型草原主要是大针茅、克氏针茅、针茅和沟叶羊茅等旱生丛生禾草。
草甸草原主要是贝加尔针茅、吉尔吉斯针茅、两种羊草及白羊草等中旱生禾草及多种杂类草。
荒漠草原草原和荒漠植被的过渡类型,主要由戈壁针茅、短花针茅、沙生针茅及东方针茅等小禾草和灌木亚菊、女蒿等旱生小半灌木所组成。
高寒草原在西部高原和荒漠山地2 700米或3 500米以上的亚高山—高山带,建群植物主要是紫花针茅、座花针茅、假羊茅等耐寒旱的小禾草,硬叶苔草及几种高原特有的蒿。
4荒 漠
图片
草原带以西广大地区普遍分布有荒漠植被,在天山南坡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北坡,荒漠植被分别上升到2 600~2 800米或2 900~3 200(3 800)米的高度,上部直接与高寒草原相接连。基质为各种贫瘠的荒漠土、盐土及光裸的沙丘和基岩。荒漠植被的植物种类贫乏、稀疏和结构简单。建群植物主要为超旱生的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
灌木荒漠是中亚东部代表的地带性植被,广布于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至河西走廊西部的砂砾质戈壁、剥蚀残丘和沙丘上。建群植物是膜果麻黄、木霸王、泡泡刺、裸果木、绵刺及多种沙拐枣等。
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主要由多种红沙、假木贼、猪毛菜、合头草、戈壁藜、小蓬等盐柴类及多种蒿(博乐蒿、喀什蒿、地白蒿等)组成。
高寒荒漠发育于昆仑山内部山地及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4 000~5 500米地区,由各种垫状小半灌木组成。建群植物是高原特产的垫状驼绒藜、藏亚菊和粉花蒿等。
5草甸和草本沼泽
可分为草甸植被与沼泽植被两类。
图片
草甸植被主要是由中生多年生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广布于青藏高原东部温带山地和各地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低平地或海滨。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主要是禾木科的拂子茅、芨芨草、赖草、獍茅,莎草科的苔草、蒿草,蔷薇科的地榆、多种委陵菜,菊科的裂叶蒿及毛茛科、蓼科、虎耳草科、报春花科、龙胆科、拢牛儿苗科、玄参科和鸢尾科的一些属种
沼泽植被是湿生植物组成的群落。在中国以草本沼泽分布最普遍,出现于各地湖滨、河滩及大河三角洲的低洼处,尤其在气候温湿或冷湿地区有大面积分布。东北三江平原和四川北部的若尔盖是中国两大著名沼泽分布地区,主要是各种苔草沼泽。代表植物在三江平原是毛果苔草、乌拉苔草、塔头苔草和漂筏苔草等,在若尔盖主要是木里苔草,在西藏主要是各种大蒿草。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