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行业眼科对比分析:黄金赛道东风至,万类霜天竞自由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袁维)
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发展迅猛
眼科医疗市场扩容加速,民营眼科医院数量迅速增加
政策引导与需求刺激推动民营医疗机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连续发布 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得到蓬勃发展。国家卫健 委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有公立医院 1.39 万个,民营医院 7100 个, 2019 年我国公立医院 1.19 万个,民营医院 2.24 万个。十年来公立医院数 量有所减少,非公立医院数量年均增速复合增长率达 13.62%。
市场容量快速增长,民营眼科增速远超公立机构。根据朝聚眼科招股说明 书,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在 2019 年已经达到 1275 亿元。民营医疗机构 占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份额由 2015 年的 146 亿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31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1.1%。
眼科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民营眼科医院数量迅速增加。2018 年我国拥 有眼科专科医院 761 家,相较于 2009 年 242 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3.58%。2019 年,我国民营眼科专科医院 890 家,公立眼科专科医院 55 家,民营眼科专科医院占比提升至 94.18%。
图片
眼科专科医院稳步发展。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09 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 入院人数 38.56 万人,门诊人次数 968.83 万人次,2018 年分别达到 210.18 万人、2932.44 万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20.73%、13.09%。
我国进入慢性视觉健康问题高发时期,为眼科医院带来充足动力
由于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各种眼病的患病 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近视、干眼、白内障等,我国已经进入了 慢性视觉健康问题高发时期,给眼科医院的发展带来充足动力。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政策高度重视近视防控。据国家卫健委调查, 2020 年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2.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 35.60%,初中生近视 率 71.1%,高中生近视率 80.50%。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高居世 界第一。
政府高度重视近视防控战略实施,相关诊疗需求将得到释放。2018 年,教 育部等八部门发文明确综合防控目标: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 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 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
图片
国家连续发布多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2010-2019 年非 公立医院数量复合增速达 14%。眼科医疗服务作为连锁复制黄金赛道,发 展速度更为迅猛,民营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 2010 年的 184 家快速增长至 2019 年的 890 家。
爱尔眼科:公司是全球性眼科医疗连锁机构,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 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奠定全球发展格局。截 至 2021 年底,公司在中国大陆共有医院 174 家、门诊部 118 家。
华厦眼科:截至公司招股书(上会稿)披露日,公司已在国内开设 53 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 17 个省、45 个城市,辐射国内华东、华中、 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
普瑞眼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进行全 国布局,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昆明、兰州、 合肥等 19 个城市开设了 23 家眼科医院,形成全国布局网络。
光正眼科:公司明确“超一线城市优先布局”战略,计划通过超一线 城市重点布局辐射一线重点城市,形成以“长三角”、“京津冀”、“珠 三角”为中心平台的连锁诊疗体系。
朝聚眼科:公司深耕内蒙古,截至 2021 年底,公司经营由 17 间眼科 医院及 24 间视光中心所组成的连锁网络。
何氏眼科:公司立足辽宁,采用三级眼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双 向转诊、上下联动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拥有 3 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 构、32 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55 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
横向对比:“一超多强”格局下,百舸争流各显其能
财务对比:“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行业整体进入加速发展期
总资产规模方面,爱尔眼科长期占据显著优势,多家企业的总资产呈现稳 定增长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积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 发展,社会办医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民众眼 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等因素催化了巨大的眼科医疗服务需求体量,各家眼科 医疗服务企业扩张步伐持续提速,预计未来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从收入和利润体量角度观察,爱尔眼科依然具有显著优势。由于 2020 年 线下诊疗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基数相对偏低,2021 年多家企业呈现出较 高的营收、利润增速。
图片
销售利润率方面,爱尔眼科、朝聚眼科、普瑞眼科的销售毛利率延续上升 趋势,其中爱尔眼科的毛利率保持在几家公司中的最高水平。爱尔眼科、 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朝聚眼科等公司销售净利率稳中有增,光正眼科出 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目前行业内几家公司中最高净利率水平在 15%左右, 符合专科医疗服务行业整体水平,我们预计随着各家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 升和规模效应的放大,大体量医院逐步进入成熟运营阶段,摊销折旧下降, 人均产能扩大,利润率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费用投放方面,光正眼科、普瑞眼科销售费用率较高,朝聚眼科、爱尔 眼科相对较低。从销售费用率变动趋势角度观察,光正眼科近年销售费用 率高速增长,何氏眼科较为平稳,其他公司则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体现 了行业运营效率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大多数眼科医疗服务企 业管理费用率水平也呈现下降态势。
目前行业内多家公司尚处于门店快速扩张阶段,在不断新建、收并购新院 区导致有息负债增多的背景之下,各眼科医疗服务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近 年来普遍偏高。
图片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库存商品主要为医用耗材、药品、晶体、视光材料等, 除何氏眼科存货周转率水平较高外,其余公司之间差异不大。光正眼科和 华厦眼科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近年来呈小幅下降趋势,各公司之间整体 差异较小。
收入结构对比:屈光、视光业务发展顺利,白内障业务普遍出现占比萎缩
从单业务体量角度观察,爱尔眼科继续保持超一线龙头地位,在屈光、视 光、白内障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除爱尔眼科以外,华厦 眼科、普瑞眼科屈光业务体量较大,何氏眼科则在视光业务板块具有领先 优势,华厦眼科的白内障业务体量远高于其他公司。
爱尔眼科以屈光、视光、白内障三项业务作为支柱,白内障晶体国家集采 政策出台后,公司白内障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屈光、视光业务延续前期高 增速,2021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36.9%、22.6%。
华厦眼科曾以白内障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2018 年白内障收入占比为 36.6%,政策发生变化后,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至 2021 年,公司第一 大收入来源屈光业务占比已达 36.5%。
普瑞眼科屈光业务板块优势显著,占比稳步提升。近年来公司屈光业务占 比稳步提升,由 2017 年的 33%提升至 2021 年的 51%,相应的公司白内 障业务板块占比逐渐下降,由 2017 年的 34%下降至 2021 年的 17%。
何氏眼科视光服务收入规模及其占比呈快速增长趋势。2021 年,公司视光 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36%,主要系随着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的增加,公司 围绕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加大视光服务的投入所致;诊疗服务收入规 模亦呈增长趋势,受视光服务收入增长较快影响诊疗服务收入占比略有下 降。
朝聚眼科近年来视光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2021 年贡献 36%的总收入。 屈光业务收入占比基本维持稳定,与其他公司类似,白内障诊疗服务占比 出现萎缩。 光正眼科近年来屈光业务占比稳步提升,屈光业务占比由 2018 年的 8%提 升至 2021 年的 30%,白内障业务占比有所下降。
图片
从业务结构角度观察,六家公司多以屈光、视光项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白内障占比近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眼病类项目普遍占比较低。我们分析 主要是由于: ①屈光、视光项目对设备、耗材依赖程度高,对医生个人能力要求相 对较低,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 ②屈光、视光属于自费项目,消费属性强,存在部分非院内消费,对 公立医院整体营收贡献有限,且大型医院过载,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为社会办医机构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生存土壤; ③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白内障人工晶体集采,白内障项目成为公立医院 重点业务。同时,公立医院科研实力雄厚、人才队伍完备,眼病诊疗 能力强大,承接了更多的眼病患者需求。
区域对比:区域龙头成为发展主流,多家公司全国网络布局加速中
对比上市民营眼科医疗服务企业机构布局情况,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实现 了国内多区域异地扩张,何氏眼科、光正眼科、朝聚眼科扎根优势省份, 同时积极扩张省外。 分区域观察,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成为各家公司抢滩登陆的必争之地。相比之下,西北地区竞争程度相对缓 和,仅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三家进行了布局。
爱尔眼科业务遍及全球。截至 2021 年,爱尔眼科医院在中国大陆 30 个省 市区及中国香港、欧洲、东南亚、北美洲均有布局。其中境内收入 35%以 上来源于华中地区,境外收入 80%以上源自于欧洲。
华厦眼科以厦门为中心开拓全国布局。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在华东地区的 影响力为基础,主要在华东地区发展,贡献了约 73%的营业收入。同时公 司近年也积极发展华南及西南地区业务,两地营收均快速增长,2021 年营 收占比均超过 8%。
图片
普瑞眼科业务遍布全国。普瑞眼科通过覆盖 4 个直辖市及十余个重点省会 城市,辐射周边,形成全国网络。各地区发展较为均衡,其中西南地区贡 献营收最高,占比约 30%。
何氏眼科营收集中于辽宁省内。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辽宁省内地市级医院 全覆盖。近年来,公司辽宁省内收入占比维持在 98%左右的水平。
朝聚眼科深耕内蒙古自治区。蒙西及临近地区、蒙东及临近地区各占其收 入的 49%、19%,除此之外,公司还在江苏、浙江地区拥有业务布局。 光正眼科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以华东、西北、西南地区为主,同时也涉足 了华北和华东地区。
从区域分布角度观察,除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区域分布较为均衡,率先实 现了全国连锁网络覆盖,其余公司多以单一地区为大本营向其他地区进行 小范围辐射扩张。
我们认为眼科医疗服务虽处于连锁复制黄金赛道,但是由于医疗机构连锁 裂变高度依赖自身品牌影响力辐射和管理能力的稳定输出,即使是在当地 经营多年的优质机构,异地复制壁垒依然较高,全国连锁模式拓展初期难 度颇大,可能造成短期内盈利能力波动。除此之外,我国眼科治疗项目渗 透率低,存在大量未治疗患者和待开发项目,即便是深耕当地也能获得持 续可观的业务增量。综上,多数公司仍处于深耕当地市场的阶段。
诊疗量、客单价横向对比:门诊、手术人次均呈上升趋势,客单价稳中有升
爱尔眼科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客单价逐年小幅提升。2021 年,门诊量 达到 1019.61 万人次,2010-2021 年的 CAGR 为 23.10%;手术量达到 81.73 万例,2010-2021 年的 CAGR 为 18.87%;平均客单价(门诊+手术) 较 2010 年提升近 80%。
图片
朝聚眼科门诊及住院就诊人次受疫情影响小幅下降,但 2021 年迅速回升, 分别达到 88.73 万人次、4.60 万人次,客单价分别上升至 647 元/人次、 7415 元/人次;视光中心业务保持增长,2021 年就诊人次达到 11.90 万人, 客单价小幅下降至 692 元/人次。
华厦眼科门诊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 年恢复至 167.14 万人次,手 术量 2021 年提升至 29.28 万眼;门诊客单价近年来持续升高,2021 年达 到 1,571.07 元/人次,比肩龙头爱尔眼科。
何氏眼科门诊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 年恢复至 119 万人次,手术量 2021 年提升至 4.6 万眼;手术治疗客单价近年来持续升高,2021 年达到 10233.47 元/人次,视光服务客单价小幅提升,2021 年达到 778.45 元/人 次。
普瑞眼科门诊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 年恢复至 97.58 万人次,手术 量 2021 年提升至 9.16 万眼;屈光业务客单价近年来持续升高,2021 年达 到 15595.52 元/人次,白内障业务板块客单价稳步提升,2021 年达到 8043.86 元/人次。
图片
受益于眼科医疗服务行业整体蓬勃发展,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以外,近 年来,各家公司诊疗患者人数均保持上升趋势。
虽然民营机构开展的医保项目定价由医保局制定,非医保项目定价多参考 公立医院并且竞争日趋白热化,并不存在明显的提价逻辑,但是由于民营 机构业务开展更为灵活,可以快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器械投入临床,并 提供差异化的高附加值项目、个性化项目,此类项目占比提升带来业务结 构的优化,各家公司平均客单价也呈现出小幅抬升态势。
其他横向对比:核心医院贡献差异性大,医师团队持续壮大
通过对几家公司旗下单体医院净利润进行分拆,选取每家公司净利润贡献 度最高的四家医院与其余医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爱尔眼科集中度偏低, 利润体量最大的长沙爱尔也仅贡献了 7%的净利润,而华厦眼科净利润来 源高度集中于厦门眼科中心,单体利润占比超过 48%。
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的前四家医院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受扩张步伐加速 影响,除前四家以外的其他医院存在整体维持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的情况。
从医师人均创收和医护人员人均薪酬角度观察,近几年基本都呈现出上升 态势,2021 年爱尔眼科医疗人员数量达到 17420 人,并未拆分医生数量 信息,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分别拥有医生 891 人、576 人、 197 人。
图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