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计划将iPhone14的生产线迁到印度,富士康已经开始研究,从中国大陆运过去零部件,然后在印度工厂生产组装,在中国大陆发售iPhone14两个月后,印度工厂就能够将第一批iPhone14生产出来。
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将其他产品的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据媒体透露,iPad平板电脑的生产线已经从中国迁往了越南,而且该计划已经接近完成。对此,美媒给出了两国理由,其一,中美竞争逐渐白热化,中美关系趋于紧张,苹果公司为了避免地缘政治风险;其二,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到了生产效率。
实际上,苹果公司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将生产线向东南亚转移了,至于具体原因,无外乎就是人工、土地成本,还有来自美国政府的施压。但是美国媒体却将企业撤走的原因,归咎到防疫措施上,明显是故意抹黑中国。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西方国家叫嚷着要与中国“脱钩”的时候,一些跨国企业的确开始将生产线迁到其他国家,生产线迁移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组装工厂,连带的下游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值得重视起来。
在苹果宣布将生产线迁往印度后,日本汽车公司本田也计划将生产线撤出中国。据日本媒体《产经新闻》报道,本田汽车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建立一条单独的供应链,以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日本媒体给出的理由和美媒如出一辙,称因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到了日本车企在中国的产量,中美关系愈发紧张,也让日本车企感到担忧。而美国媒体更是加了一句,称本田计划与中国供应链“脱钩”,作为日本主要的汽车生产商,本田此举“意义重大”。
对此,本田汽车的一位发言人回应称,相关媒体报道的内容并不是真实的,但是他又补充了一句,称本田汽车一直在对供应链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对冲,该公司确实考虑过对中国供应链的审查和风险对冲,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据悉,日本政府曾经向企业提供激励措施,希望日本企业能够将生产线迁回日本,但是本田汽车40%的产量都来自中国,很难突然离开中国市场。而且汽车产业不像芯片,中国的汽车产业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并不会在这个行业上被卡脖子,但是如果本田汽车离开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中国处于供应链核心。一条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不仅要有配套的产业,还要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就算一些汽车企业离开中国,但是为他们生产零部件的企业仍然会留在中国,只要换一个车企,这条供应链仍然能够运作起来。本田想要在中国之外重新建立起一条供应链,消耗的恐怕不仅仅是时间。
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燃油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有了明显下滑,日本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上并没有欧洲国家那样的竞争力。在这个时候,日本车企应该是考虑如何产业转型,吸引中国消费者,而不是找各种理由将供应链搬出去。
此前,德国车企大众也受到了来自政治上的压力,但是大众汽车拒绝将工厂撤出中国,大众汽车看来很清醒,德国一些政客叫嚷着与中国“脱钩”,最终只会伤害到自己,如果大众汽车撤出中国,想要再夺回原有的市场,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外国一些媒体故意唱衰中国,意图配合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形成遏制。但是中国周边国家心里都清楚,如果中国经济衰退,那么整个亚太地区都将会受到影响,是否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相信他们都有过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