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处置伪造太子手谕的十四阿哥

今天,咱们继续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亲手伪造太子胤礽调兵手谕的十四阿哥,为什么后来没有被康熙惩处?难道是这个秘密没有被康熙发现吗?还是另有原因?
图片
首先我们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康熙到底有没有发现十四阿哥伪造了手谕。
我个人感觉康熙应该是发现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以康熙的精明,只需要还原当晚事件的来龙去脉,他自然就能判断出伪造手谕嫌疑最大的几个人,再通过顺藤摸瓜,基本就可以锁定十四阿哥。
只要康熙想知道,他有的是渠道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2、康熙临终之际,曾经这样点评十四阿哥,“胆子过于大,胸襟过于狭小”。这句话,应该指的就是十四阿哥伪造手谕这件事。
因为这件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胆大包天。
3、十四阿哥通过伪造太子手谕,“成功”地让凌普统领两千士兵包围了戒得居,但是并没有造成局面失控。这说明并没有参与军队管理的十四阿哥,已然非常熟悉军队的管理、布防和调度。康熙后来之所以让十四阿哥管理兵部,或许正是因为康熙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十四阿哥具备带兵才能。
因此,综合以上信息,我个人认为康熙发现十四阿哥这个秘密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大的。
那么咱们继续分析第二个问题:康熙为什么不处置十四阿哥,甚至还提拔他管理兵部呢?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太子胤礽过去所犯的错误,早已经令康熙失望透顶,就算没有十四阿哥伪造手谕,康熙早晚也会废黜他。
十四阿哥伪造胤礽的手续调兵,固然有陷害太子的目的。不过真正令康熙恼怒和忌惮的,是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
此前八阿哥在审理刑部冤案中,便诱供肖国兴,意图扳倒太子胤礽,这个阴险行为早已令康熙深恶痛绝。在“议举新太子”过程中,八爷党展现出来的影响力更令康熙无比惊讶,因为就连负责皇室防卫的粘杆处的负责人都成为八阿哥的拥趸。
相比较于八阿哥那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行径和左右朝局的影响力,十四阿哥伪造信件真的算不上什么,甚至康熙会认为这也是在八阿哥的授意下进行的。
所以,康熙将全部矛头对准了八阿哥,对八爷党成员进行打压。
不过在打压的同时,康熙还要确保整个朝局的平衡,如果八爷党被康熙整锅端掉,将没有人继续制衡复位后的胤礽。
因此,康熙没有严惩十四阿哥,反而进一步提拔和重用他。
2、正如我之前撰文所说,十四阿哥之所以敢冒风险,通过伪造胤礽的调兵手谕,陷害太子,推举八阿哥上位,是为了过早地暴露八阿哥的夺嫡野心,引来康熙对之的猜忌和打压。
图片
是妥妥地想捧杀八阿哥。
只要八阿哥被打压后一蹶不振,十四阿哥在八爷党中就能有翻身之日。
所以,“议举新太子”后,十四阿哥会公然在乾清宫前和康熙打擂台,通过抬杠继续激化康熙和八阿哥之间的矛盾。
而康熙有感于八爷党势力日渐坐大,也在寻找机会对其进行分化、削弱。
通过十四阿哥的这个举动,让康熙找到了收拾八爷党的绝佳机会。
议举新太子风波过后,康熙一方面严厉训斥以包括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在内的八爷党成员,另一方面提拔具有军事才能的十四阿哥。
这种针对八爷党所有成员采取的一仰一抑的操作,将会让十四阿哥在整个八爷党中被孤立起来,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分化八爷党的目的。
3、结合整部剧情,我们知道,康熙二次复立胤礽为太子,并非真心启用他,只是让胤礽吸引众阿哥对太子之位的觊觎目光,便于暗中保护四阿哥胤禛。
而胤礽经过这次废立,已然有了危机感,为巩固自己夺嫡的基础优势,必然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势力,甚至不惜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比如拉拢、掌控武将和军队等。
放眼众多皇子之中,精通用兵的唯有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十三阿哥是妥妥的太子的人,如果让他掌兵,难免不被太子拉拢,进一步助长太子的夺嫡力量,甚至导致胤禛也被绑架到太子夺嫡的战车之上,深受其害。
如果让十四阿哥掌管兵部,效果则完全不一样。
十四阿哥既然敢于伪造胤礽的手谕,说明十四阿哥和胤礽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只要太子想要煽动军队搞事情,十四阿哥一定会第一时间察觉并予以回击。
图片
有了十四阿哥的严密防范,胤礽便无法操纵军队兴风作浪。
康熙让十四阿哥掌管兵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震慑太子,防止太子“狗急跳墙”。
后来,太子果真准备起兵谋反的时候,康熙不假思索,先向十四阿哥下达了作战任务,足见康熙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而安排十四阿哥管理兵部,也是为应对这一天提前做的准备。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