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半年记,一文看懂局势演变过程和战线变化

至2022年2月24日起,俄乌战争已持续整整半年。在国内,这件事情经历了从霸占热搜榜单,到大家不再关心、慢慢被人遗忘的过程。许多人不知道到底俄乌之间情况发展得怎么样了?双方还在不在打?其实,残酷的战斗从打响的那一刻起,至今仍未停止。本文旨在从战线变化的角度,简要梳理这半年来的战争经过。
2014年,乌克兰国内发生“颜色革命”,前总统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新上台的乌政府打压国内亲俄势力,激起了国内俄罗斯族的反对。普京顺势出兵,以占领加公投的方式并吞了俄族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同时,乌东部俄族人较多的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也自行宣布独立,但未获得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包括俄罗斯自己也未承认,只是暗中扶持)。
此后,乌军出兵镇压自行宣布独立的顿、卢二州,小范围的战斗断断续续打了8年。到2022年初,乌军已控制了二州半数土地,逼近首府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城下。终于在审时度势之后,普京亲自出手,先是承认顿、卢的独立,接下来,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战争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俄罗斯全线进攻(2.24-3.31)
战争首日,乌克兰的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等主要城市即遭到俄罗斯的导弹袭击。翌日,乌克兰宣布总动员,并禁止18-60岁的男性公民离开国境。俄罗斯派出空降兵在首都基辅西北郊区的安东诺夫机场降落,意图直捣黄龙,但落地后遭到乌军阻截击退,奇袭未能成功。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从北、东北、东、南四个方向对乌克兰发起了全线地面进攻。
图片
北线:300万人的首都基辅是乌克兰最大城市,其距离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线仅100公里,故俄军借道白俄,在一天之内就直捣基辅城下。俄军逐渐渗透至东、北、西三个方向,对基辅形成了半包围,但未能攻入城内。
东北方向:俄军向哈尔科夫、苏梅、切尔尼戈夫等乌克兰边境附近城市发动进攻。哈尔科夫是乌第二大城市,重兵把守的工业中心,难以短时间攻克。在苏梅市内,巷战十分激烈,俄军未能完全控制该城。于是,俄军留出一部封锁苏梅和切尔尼戈夫,其余部队绕过城市,从乡间和林地穿插,参与对基辅的围攻。
东线:即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一带,这里是乌军与顿、卢势力对垒八年的前线,修筑了巨量的工事,难以推进,战线基本维持原状。
南线乌军防守较为空虚,这一路也是俄军推进最为顺利的地方。2月26日,俄军在抵抗较少的情况下占领了梅利托波尔,这是正式开战以来俄军占领的第一座10万人以上城市。27日,俄军占领港城别尔江斯克,并与顿涅茨克方向的部队东西对进,对另一座较大的亚速海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形成夹攻之势。3月1日,俄军又占领了赫尔松,这是俄军开战后占领的第一座州府城市(也是唯一的一座)。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全线进攻声势很大。从安东诺夫机场空降等行动可以看出,俄高层是抱有速战速决的尝试的。俄方对乌方能做出何种程度的抵抗拿不准,于是将进攻声势拉满,最好能将乌总统泽连斯基吓跑,以尽量少的损失达成战略目的。
俄罗斯最初要达成的战略目的是什么?这一点众说纷纭。最有可能的是,俄要扶持一个亲俄的乌克兰政府,并至少要将顿、卢二州全境收入囊中。为达成这一目的,俄要尽可能扩大战场上的优势,占更多的地盘,为未来与西方的谈判做足筹码。
但是,乌军的抵抗意外地激烈。在战争最初几天,俄军靠着先发制人占领了城市之外的大片土地,但在攻城巷战中并不顺利。乌军据城自守,并不断以小股部队骚扰。这段时间,除南线的赫尔松、梅利托波尔、别尔江斯克外,俄军未能占领任何一座超过10万人的城市。
在北线和东北战线,乌军控制的城市犹如一颗颗钉子,挡在俄军的前进道路上,俄军尽管能穿插绕后,但出于后勤保障考虑,也不能向乌腹地推进太远。而乌军也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出去与俄军打野战基本是找死)。于是,进入3月份,双方逐渐进入了僵持状态。
俄军不断空袭、导弹轰炸乌克兰各地军事设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未能完全取得制空权。不断有俄军战机被地面炮火如“毒刺”导弹等击落,乌军战机也仍能起飞。乌军装备有大量的“圆点-U”近程导弹,对俄军的战斗人员和后勤造成了不少麻烦。
首都基辅的战况成为观察家们注视的焦点。不少人认为,泽连斯基可能会逃出基辅,离开乌克兰或撤到后方较安全的区域。但泽连斯基始终躲在基辅的地堡里,并未离开,这给乌军整体的战斗意志和防御稳定性提供了一剂强心针。
基辅郊区的战事十分激烈,双方对每一个据点反复争夺。西北郊区前线的布查、伊尔平已被打得满目疮痍。战争中,停放于安东诺夫机场,人类历史上生产的最大飞机、世界上唯一的一架安-225运输机被炸毁。
国际上,部分国家敦促俄乌两国停止冲突,进行谈判。双方共组织了五轮谈判,由于分歧过大,未能取得成果。泽连斯基向西方请求武器支援,一些国家予以了积极回应。
第二阶段:马里乌波尔围城战(4.1-5.20)
其实,由于八年来对顿、卢的战斗,乌克兰精锐的重兵集团集中在东部地区。尽管能威胁北边的基辅,但若吃不掉东边乌军的有生力量,俄罗斯对乌克兰“去军事化”的宣称就无法实现。
3月以来,俄军的全面进攻逐渐受阻,据美方判断,此时俄军战前集结的部队已几乎全部用上,仍未能打开局面。于是,俄方高层做出了调整:缩短战线,不再寻求对乌克兰的全面攻击,而是先集中兵力消灭乌东重兵集团。
3月底,俄罗斯声称“第一阶段的任务结束”。4月初,俄军从乌北部战线撤退,将大量部队调往乌东。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等城市解围,乌军重新收复土地至战前的边境线,甚至还越境对俄罗斯城市别尔哥罗德实施了数次空袭。
不同的是,俄军在乌东北方向加紧了进攻。在哈尔科夫东部,俄军占领了战略要地伊久姆,形成了面对乌东集团的突出部。乌军试图反扑打掉突出部,但俄军陆续补援,人数越来越多,20多个战术营将伊久姆牢牢握在手中。4月8日,俄军导弹轰炸了位于乌东腹地的克拉马托尔斯克火车站,造成数百人伤亡。乌东地区即将展开血腥决战的阴影越来越浓厚。
不过,在对乌东展开全面进攻之前,还有一个俄军志在必得的地方需要解决:马里乌波尔。
马里乌波尔,城区人口45万,是乌克兰第11大城市,亚速海最大的港口,驻有亚速营、第36海军陆战旅等部队共约8000人。由于其地处乌克兰东南角,开战后不久即被夹攻包围。随着俄军在南线的推进,其他地方的乌军支援无力,该城守军已无突围可能,只能困守。若能拿下马里乌波尔,乌克兰东半部的亚速海海岸线将由俄罗斯完全控制。
在俄军收紧包围网之前,约有10万居民离开了马里乌波尔。之后在战争间隙,也不断有平民被联合国人员组织撤离。俄军对马城不断蚕食,出动大批炸弹狂轰滥炸,全市90%的建筑被摧毁。
经过激烈战斗,4月4日,除工业区和港口区外,马里乌波尔的中心城区基本被俄军占领。4月10日,俄军又占领了港口区,剩余的乌军在亚速钢铁厂和伊里奇冶金厂困守。不久,乌军36旅尝试从伊里奇冶金厂突围,部分人员进入亚速钢铁厂与亚速营会合,据守乌军在马城的最后据点。
亚速钢铁厂是欧洲最大的炼钢厂之一,建设于前苏联时期,按战时标准设计,是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堡垒,甚至有些建筑是为抗核打击而设计,地下还有复杂的隧道网络,极为易守难攻。对此,俄军决定停止强攻,准备将守军围死在里面,静待其粮食耗尽自行投降。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围困,5月16日,亚速钢铁厂内的乌军开始投降。至20日,最后一批乌军投降,投降人数共计2000多人。俄军彻底控制了马里乌波尔全城。至此,乌克兰东半部的海岸线已全部丧失,俄军腾出手来,战争的焦点彻底转向乌东。
在乌克兰西半部的海岸线,俄罗斯试图封锁黑海海面,双方对蛇岛进行了争夺。乌克兰舰船基本覆灭。但4月14日,乌克兰用“海王星”导弹击沉了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轰动一时。
第三阶段:北顿涅茨克攻城战(5.21-7.3)
乌东军团的防御资本,在于一座座如同堡垒一般的城镇群。乌军控制的卢、顿二州北部有许多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由于长期冲突,乌方在这些小城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形成了若干道防线。
图片
城镇群的最西侧也是最内侧,是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两座双子城,这里是乌东集团指挥部所在地和后勤枢纽。两城的东、南方向,有塞维尔斯克、巴赫穆特等城镇,是周边的防御支点。城镇群北边是北顿涅茨河,城镇群最东北,是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双子城,两城分别位于北顿涅茨河两岸,是乌东集团面对俄罗斯的最外围。
俄军如此兴师动众,就算拿不下基辅,若能成功拿下乌东这些城镇,歼灭乌东军团,乌克兰多年的苦心经营也将灰飞烟灭,整体防御梯次被削弱一个层级,有生力量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而顿、卢二州的土地将完全落入俄罗斯手中,俄方可以宣称其达到了战略目的。即使俄方撤出其余占领土地,宣布停战,见好就收,对国内舆论也算能交代过去。
乌、俄双方在乌东各自集结了10万以上的兵力。4月底开始,俄军逐步占领乌东城镇群周边的村庄。在拿下马里乌波尔的同时,乌东俄军的转移部署也已完成,进攻不断加紧。而乌方的防御策略就是在城内据守,逐层消耗、阻击。5月27日,俄军占领红利曼,北顿涅茨河以北地区基本被全部控制。
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有1.5万乌军,是俄军在乌东要啃的第一个骨头。河流北岸的北顿率先进入俄军炮火射程。5月24日起,俄军已经攻至北顿城下,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北顿成为了又一个马里乌波尔。
北顿城东面是居民区,西面是大型化工厂,有大量硝酸铵等易爆化学原料。南面有三座桥梁与河流南岸的利西昌斯克相连。6月初,俄军基本占领了北顿居民区,随后的几天,乌军夺回了居民区的一半。6月9日,俄军再度夺取了市区,乌军据守化工厂。6月13日,北顿到利西的三座桥梁均被摧毁,河流两侧的乌军调遣被切断。
俄军进攻北顿市区的方式依旧是重炮犁城,但面对有大量危险爆炸品存放的化工厂,外界对俄军如何进攻有不少猜测。有人认为这里可能会复制亚速钢铁厂的占领方式,先围一两个月。不过,也许是为了自身的身家性命,化工厂的乌军很快举了白旗。6月25日,北顿被完全占领。
如此,南岸的利西成为孤城。早在5月8日,俄军就占领了利西南面的波帕斯纳亚镇,从这里可以威胁利西通往乌东大本营的退路,利西城已被三面包围。为避免被围歼,乌军决定主动撤离。6月28日,乌军开始向西撤退。7月3日,俄军完全占领利西昌斯克。
拿下北顿-利西后,卢甘斯克州全境已被俄罗斯控制。这也是2月份开战后至今唯一一个被俄军完全控制的州。
图片
第四阶段:继续僵持期(7.4-今日(8.26))
接下来,俄军进入下一个休整期,双方再次进入僵持状态。数月战斗之后,双方都有了不小的伤亡。俄罗斯从全国各地招募新的兵力,乌克兰在扩大动员的同时,也不断向西方要钱要装备。直至今日(8月26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战斗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战线再无重大变化。
在乌东中心区域,7月中旬起,俄军自东向西对塞维尔斯克、巴赫穆特等节点城镇发起多次小规模进攻,但未取得进展。乌东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依旧存在防御纵深。
在乌东北部的哈尔科夫、伊久姆,乌东南部的阿夫迪夫卡等方向,俄军也一直在打,陆续有微弱进展。其中阿夫迪夫卡就位于顿涅茨克市郊区,此处战线自2月份开战以来基本没动。
在乌东以外,由于乌克兰声称要在南线发起“赫尔松大反攻”,此处的战争情况近期也引起了注意。7、8两个月,乌军确实在南线投入了一些兵力,不断用美制“海马斯”火箭弹骚扰俄军的后勤,炸毁俄军弹药储存点,甚至炸到了离战线较远的克里米亚。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也处于南线交战区附近,乌俄双方相互指责对方对核电站发动袭击。
第聂伯河宽阔的下游将驻赫尔松的俄军(北岸)与后方(南岸)相隔开来,乌军便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大桥,企图将这部分俄军孤立起来,但俄军很快搭建了浮桥。乌俄双方始终在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之间拉锯,所谓“南线大反攻”并没有形成
图片
总之,截至目前,双方在所有战线上陷入了某种平衡。但仗已打到这个地步,俄罗斯不会放任巨额战争投入打水漂,乌克兰也不能接受领土损失,双方谁都不能轻易下台。在一方彻底撑不下去之前,只能继续僵持下去。
其实,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其他方面的实力,俄罗斯都是乌克兰的数倍。但是战争是在乌克兰境内进行的,对于俄罗斯来说,只是一场需要控制投入的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对于乌克兰来说,却是必须拼尽全力的生死之战。
未来,俄罗斯加大投入的决心有多少,乌克兰抵抗的能力是否到头,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程度如何,都是在暂时的平衡背后,战场破局的决定性因素。究竟胜负孰手,我们继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