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来了!华农教授揭秘培育历程

每到夏天,荔枝、龙眼都会成为广东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应季水果。两种水果,你更爱哪一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成明团队历时15年,成功选育出龙眼与荔枝的杂交新品种“脆蜜”。
图片
“脆蜜”新品种。
日前,“脆蜜”品种通过了广东省新品种审(评)定的现场鉴定,离产业化又近了一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刘成明说,团队将聚焦龙眼育种难题,在适地适栽、良种良法、良品良价等方面持续探索,力争培育更多龙眼良种。
“脆蜜”完全无渣,仍属龙眼品种
“‘脆蜜’的诞生,离不开远缘杂交。”刘成明介绍,远缘杂交是指种间、属间或亲缘关系更远的分类单位之间的杂交,可以突破种、属界限的限制,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延伸成熟期、提高抗逆性、增进品质、提高产量等方面前景可期。
在植物分类学上,龙眼和荔枝分属于无患子科的龙眼属和荔枝属。“两属在生物学习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某些重要性状上也有很好的互补性,两属间的杂交有望培育出综合性状更加优异的新品种。”刘成明说。
图片
“脆蜜”的育种过程。
经过反复试验,团队选择以“石硖”龙眼为母本、“紫娘喜”荔枝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成功选育出“脆蜜”新品种。“新品种的果肉脆嫩,完全无渣,清甜多汁,‘脆’和‘蜜’能很好地概括它的特点,所以我们将其命名为‘脆蜜’。”刘成明介绍道,该品种融合了龙眼和荔枝的优点,既有龙眼的清甜风味,也有荔枝的嫩脆口感,具有生长迅速、抗寒丰产、晚熟优质、适应性强、肉嫩无渣、清甜多汁等特性。
图片
左为“石硖”龙眼,右为“紫娘喜”荔枝。
杂交新品种是龙眼还是荔枝?刘成明进一步介绍,“脆蜜”仍然是一个龙眼品种,不过它同时具备了荔枝的特点。“脆蜜”果大肉厚,可食率达70%左右。果皮为黄绿色,有明显的龟裂片,呈疙瘩状,这是荔枝才有的特点。
图片
“脆蜜”和“石硖”品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龙眼主栽品种,产期相当集中,供应时间短,容易出现滞销情况。刘成明介绍,“脆蜜”植株果树生长势强,早结丰产性能好,成熟期相对较晚,在广州从化地区8月中下旬甚至更晚才能成熟,比“石硖”品种晚熟15至20天。
“通过适度的北移栽培,龙眼的成熟期和供应期有望得以延长,实现错峰甚至错季上市。”刘成明透露,团队正在为“脆蜜”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下一步,团队将对新品种进行保护性利用,联合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化应用,早日把“脆蜜”鲜果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24年持续攻关,培育多个杂交品种
上世纪90年代,刘成明开始接触南亚热带果树的遗传育种工作。1998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成明,选择将荔枝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种质资源分析作为研究方向。
图片
“脆蜜”新品种。
当时,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刘成明克服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难题,在荔枝的有性杂交育种、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分类等研究上,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果。
自此,刘成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荔枝研究中。他通过远亲交配,创制了大批量的荔枝新种质,包括特晚熟、特大果、焦核无核、耐贮运的优异新种质。
图片
“脆蜜”新品种。
“与荔枝相比,我国的龙眼品种数量少,主栽品种只有两个,而且知名度低。既然我可以把荔枝育种做好,为什么不尝试下龙眼呢?”刘成明又将目光投向龙眼杂交育种,先后培育出多个优质新品种。
再往后,不满足于此的刘成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龙眼与荔枝的属间杂交。“刚开始,我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龙眼与荔枝的体细胞杂交育种。”刘成明介绍,这是一种无性杂交育种技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成为体细胞杂种植株的技术。
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成明(右)。
“虽然试验了很多次,但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刘成明说,“后来,我们转换思路,选择做两属之间的有性杂交。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打开了属间杂交的新天地。”
2007年,团队获得了第一批属间杂种苗。然而,这批幼苗定植不久,就遭受了罕见雪灾的严峻考验。当时,刘成明与工人冒着严寒,给幼苗逐棵套上塑料薄膜,一直忙到深夜两三点。幸运的是,这批幼苗经受住考验,存活了下来。
此后,团队不断优选出杂交优异单株,并开始布局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育种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目前,团队已在广州、潮州、清远、重庆、四川、云南等多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工作,核心示范面积超过200亩。
“育种工作周期长、成本高,要受得住风吹日晒,耐得住孤独寂寞。不过,看着一个个品种从无到有,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成明的育种之路还在继续。他期待有那么一天,能培育出产期更长、产量更高、可食率更高甚至是完全无核的龙眼品种,显著提升我国龙眼品种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汪祥波 实习生 朱凤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作者】 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