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现实,花什么钱才能看出是什么样的人,从钱币看三国

与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不同,刘备并非那样最富仁慈之心,曹操并非凶残奸诈的野心家,孙权也并不是传说中那般完美的英明神武,本文咱们就用三国时期的货币来换个角度侧面了解一下这些人物。
01杀鸡取卵,三国中的蜀汉为什么最短寿
首先说明一点,《三国志》里明确写道蜀汉不设史官: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这句话到底是不是陈寿在黑诸葛亮,咱也不知道,但蜀国留下来的相关史料确实很少,可是三国时期,蜀汉留下来的货币却最为复杂。
图片
刘备呢,从一开始占取巴蜀时就通过发行百元面值的铜钱来筹集军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巴,这位被赞为简朴清高的谋士,给刘备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刘备铸造“直百五铢”,“直”=“值”,就是一枚“直百五铢“可以当100枚五铢钱使用,做工粗糙,这是明目张胆的抢钱,通过强制发行虚值注水货币,刘备仅仅几个月便达到了“府库充实”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的是,刘备政权的信用值持续性还挺强的,蜀汉从初占蜀地,到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再到诸葛亮平定南中在犍为筹备军资,铸造直百五铢这一招,是屡试不爽,一直用到蜀国灭亡。
图片
刘备掠夺式的“搞钱”大业,是不是极不符合他“仁义”的形象?而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经过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却又不事生产,不到40年就透支了本土的丰富资源,以致国家经济危在旦夕。
后来吴国的使臣出使蜀国时,都说:在路上,看到子民们都面黄肌瘦。“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可见蜀国的最后阶段已是无力回天,步入了灭亡倒计时。
来看一看蜀汉的几种货币都具体长什么样:
蜀汉(221年——263年)建安十九年(214年)铸“直百五铢”、“直百五铢背为”,其他铸币开铸时间不明,有“直一”、“直百”、“蜀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
图片
直百五铢
直百五铢:比较有意思的是钱文上同时有篆书、隶书两种字体,这是第一枚钱币上同时使用两种字体的钱币。也开创了隶书用于钱文的先河,早期还比较厚重,后期逐渐减重,变得薄小。
图片
直百五铢背为
直百五铢背“为”,据考是诸葛亮在犍为平定南中时筹备军费所铸。是第一枚记地的圆形方孔钱。
图片
蜀五铢
蜀五铢,形制尚未完全确定,可能类似“直百五铢”,但面文无“直百”二字的一种五铢钱,钱径较小。
图片
直百
直百 有大小两种,钱体薄小,背有阴刻文
图片
直一
直一 形制类似直百,是蜀国最小面额铸币,背有阴刻文
图片
太平百钱
图片
太平百钱
太平百钱 有隶书、篆书两种,背有水波纹、阴刻等,或省字为“太平百金”。
图片
世平百钱
世平百钱 形制与太平百钱雷同,背有水波纹,存世稀少
图片
定平一百
最后还有一种,蜀汉晚期所铸的定平一百 钱体薄小,有大小两种,背有阴刻文
02孙权的铸币简单粗暴
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在割据江东30多年后突然铸钱,而且第一次就是面值当五百的大钱,特别不合乎常理,到底是为什么呢?
图片
大泉五百
2000年夏季,在杭州西湖疏浚工程中,发现一批东吴铸钱遗物。包括大泉五百泥范、铸芯、铸树及大泉五百铜钱。这是孙吴大泉铸范第一次在刊物上公开露面。
图片
图片
有学者根据已公开的孙吴墓葬考古发掘报告进行统计,很有意思的是,现发掘的孙吴墓葬出土钱币有不少,但钱币品种绝大部分是五铢,其次是蜀国钱币,比如直白五铢,直白、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等,再次是有一些其他前朝比如王莽时期的钱,而孙吴本国铸造的钱币最少仅仅数十枚枚。
图片
与刘备不同,刘备在建立政权之前,刚进入蜀地时(214年)就开铸大额钱币,掠夺经济财富。而孙权是在割据江东30多年以后,且是刘禅独掌朝政之后开铸的大额虚值货币。
刘备去世后,蜀汉奉行“联吴抗魏”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民间贸易也比较活跃。在往来贸易中,势必导致蜀汉货币流入东吴境内。特别是吴蜀交界的荆州地区(湖北一带),蜀汉钱币流通更多,很明显蜀汉的当百钱有套现物资的嫌疑。
图片
大泉当千
图片
大泉二千
孙权是不是为了抵制蜀汉的直百钱,贸然铸造面值越来越夸张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呢?当然,后来孙权发现这种虚值大钱对自己国内经济冲击很大,又废除了这些大钱。
“大泉五千”,一枚当5000枚五铢,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不过因为传世非常稀少,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图片
大泉五千
03最厚道的竟是“大奸臣”曹操
图片
经历了董卓乱世,社会上流行的是极为粗糙的无字小钱,曹操掌权后,首先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扩大生产的措施,比如组织军队屯田等,在货币方面,以不变应万变,干脆弱化了钱币,直接回到实物经济。政府的田租赋税都改为征收实物,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劣质小钱的流通。
建安十三年,曹操正式宣布废除董卓小钱、恢复汉朝五铢钱。 魏明帝元年(227年)又重建货币,“行五铢钱”,沿用的是汉朝五铢钱币制,可见几代曹魏之主致力于复行五铢,没搞什么大钱。
《晋书》: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
由于曹魏五铢往往和东汉五铢钱同时出土,史学界对曹魏五铢钱形制特征的断代一直很难识别。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考古活动中出土了一些有明确纪年的三国时期墓葬。比如马鞍山孙吴朱然墓、南昌孙吴高荣墓岀土的钱币中,都见有一种外郭压“五”压 “金”的五铢钱。
图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安阳西郊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窖藏和魏都许昌出土的三国时期窖藏古钱中,也有这种外郭压“五”压“金”的五铢钱。此类五铢在曹魏地区墓葬窖藏中又多有发现,经过科学考古与历史货币学者们反复研究认定,近年才将其明确断代。
图片
(1)朱然墓下葬于赤乌十二年(249),高荣墓下葬于赤乌元年(238)以前,两墓都属于三国时期墓葬,因此墓中出土的钱 币,不会晚于这个时期。原来把压“五” 压“金” 一类五铢钱断在南北朝时期的说法应予修正。(2)在已掌握的考古发掘资料中,尚未在东汉以前的墓葬和遗址中发现外郭压“五”压“金”的五铢钱,就其制作特征分析,他们应该是东汉晚期剪边五铢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其铸行时代当在三国时期。(3)孙吴铸币自成“大泉”体系; 压“五”压“金”一类的五铢钱制作风格与吴钱大相径庭,当非吴地所铸。(4) 蜀汉五铢特征比较明确,亦自成体系,此类五铢钱,显然非蜀地所铸。(5)史有曹魏铸行五铢钱的多次记载,此类五铢在曹魏地区墓葬窖藏中又多有发现,故把此类五铢断为曹魏五铢应是可信的。(6)这类五铢钱尚有版别差异,或与铸期先后和铸地不同有关,有待于再做进一步研究。——中国钱币博物馆
总之,不管刘备、孙权都如何进行货币掠夺,曹魏都比较实在,货币政策更为诚实也更为健康,所以,从发行货币的政策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三国人物的不同性格呢?
图片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