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生态行(黄河篇)”第十五站永济(1)蒲州古城成旧忆 黄河铁牛证繁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永济,古城蒲坂,传说中虞舜建都之地。
即便抛却传说,永济历史上也有过高光时刻。唐朝时,永济一度被置为中都,与雍州京兆府(西京)、洛阳河南府(东京)、并州太原府(北京)并肩而立,称蒲州河中府,是大唐帝国千百州县中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图片
蒲州古城中的鼓楼。
永济(蒲州)之所以重要,因其不仅要把河东大地的粮、棉、盐、铁输送给长安,而且,蒲州西接秦陇,北达幽燕,处在长安到太原的关键点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玄宗巡幸太原返回长安,正是途经蒲津渡,写下了“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的句子。
当时,蒲津渡的浮桥是竹子编成,使用频繁,且常受黄河冲击损毁,既不牢固,也不安全。于是,在兵部尚书张说的主持下,修建了黄河之上第一条铁浮桥。经考证,唐开元年间,为了改建这条蒲津桥,用掉铁、锡180多万斤,这可是大唐王朝全年铁、锡产量的五分之四!
图片
修复后的蒲州古城西城门。
图片
修复中的蒲州古城北城门及城墙。
然而,“一桥锁三城,连接秦与晋”的蒲津桥,终是毁于金元之际的战火。随着全国政治中心北移,蒲州的政治地位不再像原来那么重要,浮桥也就没再重建。滚滚黄河,泥沙俱下,两岸牵系浮桥的大铁牛、铁人、铁山、铁柱也被掩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重见天日。
图片
铁牛、铁人、铁柱等和1300年前一样,站立在黄河岸边。四个铁人长相不同,服饰也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民族。
学者测算,四尊铁牛,两尊重55吨,两尊重75吨。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到,四尊铁牛厚重古朴、威武有力。身旁站立的四个铁人,衣饰鲜明,表情生动,他们被称为“牧者”,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据桥梁专家推测,这四尊铁牛正西方向360米处,还掩埋着另外四尊铁牛,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暂时不予发掘。但仅就问世的这一半,也足够人们遥想1300年前,那座横跨在黄河上的蒲津铁桥是多么气势如虹!
图片
游客与大铁牛合影。与别处的文物不同,大铁牛能让游人近距离观赏、抚摸,人手上的油脂对保护铁牛有好处。
浮桥身后的蒲州城是什么样的?有诗云:“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可惜,唐朝蒲州城早已毁弃,仅剩残存的古城墙供后人凭吊。不过,永济市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王茜说,他们正在组织编制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不远的将来,或可复原那座雄伟的中都蒲州,让我们梦回盛唐。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娟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胡续光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秦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