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刺客”?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记者走访贵阳市场发现……

图片
今年夏天,仿佛是“刺客季节”。
在遇见了“雪糕刺客”“水果刺客”之后,
我们可能还要提防——
充电宝刺客
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业态,自从进入市场以来,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随时取用、扫码充电,这样的使用方式简单快捷。可这段时间以来,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价格悄然上涨,不少人调侃这是“充电宝刺客”,价格上涨的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01
涨价“悄然无声”
共享充电难再潇洒
记者在贵阳市内走访发现,如今商场里、餐厅内,前台上摆放着共享充电宝的租用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自从共享充电宝进入市场以来,它就成为了不少人的应急选择,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使用过共享充电宝。
图片
图片
贵阳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以美团怪兽街电居多,扫码就能租借。
说起使用体验,大伙儿都有话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发现,原本单价为每小时一两元的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了。扫码租借时的潇洒,变成了归还时的错愕,突如其来的涨价,让消费者有些措手不及。
图片
贵阳市民:我宁愿自己多买几个充电宝随身带着,也不想再去外面借了,感觉被人坑了。
图片
贵阳市民:一个小时两块钱左右就差不多了,可以接受。它是有什么升级或者有其他提升吗?或者说它充电变快了,我们才会觉得涨价是情有可原的。但这个产品如果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还是原来那个水平,如果涨价的话,很多消费者都是不能接受的。
图片
白衣服口罩女:好像一直在悄悄地涨价。最开始好像才1块钱1个小时,后面变成1块5半个小时,反正不注意的话,就莫名其妙收费了。
图片
贵阳市民:有的地方一块钱,贵的地方两块钱,三块钱都会有,有的时候品牌太多了,不太好,还有时候也容易忘记,不好还回去。现在很多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比较大,价格就提上来了。
记者随机租用了一个共享充电宝,扫码后,上面有明确的收费标准提示,也有封顶价格的提示。
图片
图片
记者:点开支付的页面,可以看到我借的充电宝时长57分钟,费用是4元。点开下面附近可还的选项,可以看到离我最近的归还点。切换为地图视角之后,就可以看到哪些地方归还点已经满了,哪些地方是可以还的。
在充电宝的页面上,记者看到街电、怪兽、美团充电宝的收费标准如下。
收费标准
图片
街电:每30分钟2元,每24小时30元封顶,总封顶99元。
图片
怪兽:每30分钟2元,每24小时28元,总封顶99元。
图片
美团:每30分钟2元,每24小时40元封顶,总封顶99元。
共享充电宝作为一种新事物走入我们的生活,在丰富共享经济业态的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可原本相对平稳的价格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水涨船高,对运营方而言,这条路能走多远呢?
02
充电宝成“价格刺客”
共享经济路在何方?
2021年6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会议肯定了“共享消费”在满足消费者应急需求、推动国内消费恢复、提供具有一定普惠性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严肃指出,目前“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图片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张克雯:现在留下来的比较大的,比较好的品牌不多,大概就五六家。但现在其实是形成了一个寡头垄断的状剩下来的就五六家寡头垄断的企业,就掌握了定价权。他们认定了客户有消费习惯,有依赖心理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收益,提高利润,选择提高价格。
不同地区的门店,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
看人下菜,成为了行业内的默认措施。
共享充电宝的行业门槛较低,投入小产出快,刚性需求量大,这样的特征,让它很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
街电充电宝客服人员:不同的柜机收费的标准不一样,具体以您的手机扫码页面为准。
记者:为什么同一个城市我在不同的地方扫码充电单价不一样?是以什么为标准制定的单价?
街电充电宝客服人员:这个超出我的业务范围了。辛苦您下次留意一下页面上的计费规则,以计费显示规则为准。
图片
美团充电宝客服人员:根据门店的不同,计价的规则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计价的话都是根据《价格法》明码标价的,您在扫码的时候会弹出一个计费标准的页面。各个门店收费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商家和业务员进行洽谈的。
图片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张克雯:以低门槛性消费等消费者逐渐习惯之后又提高价格的行为,其实是互联网企业或者共享经济常见的从用户引流到用户变现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去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上,只剩下了依旧坚挺的几家大型企业。
作为职能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不仅应当规范从业者的操作规范,更是应当从源头上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图片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张克雯:监管方首先要打破垄断价,不能说让他们几家寡头垄断的企业获得了定价权,去垄断这个市场,去控制价格的上涨。在价格上要有管控,再有要有引导,要有可持续的发展。不能说只是挣这一季的钱,这半年的钱,不能把共享经济给做垮了。
图片
在共享充电宝刚投入市场的时候,普遍的费用就在一到两元之间,对于需要应急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很合适,可这样的共享渐渐变了味。商家通过低价吸引了最初的消费群体,完成了市场上的“原始群体积累”,用户有了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消费习惯。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在养韭菜,刚开始必须得浇水施肥,韭菜才能茁壮成长。可倘若韭菜割得太狠,不仅长不出新韭菜,更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图片
共享充电宝采用的是企业商家共同分享利润的经营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商家和充电宝的经营方共同承担起了增收的任务。已经养成了消费习惯的固定群体,无疑是他们扩大收入的最好人群,可价格越涨越高,只会让人心越来越凉。几家独大的企业相互卷起来,成为了市场上的绝对主体,而消费者则被遗忘到了资本游戏的边缘角落。
如果这样的模式还不改变,没有了消费者的使用,共享名存实亡,只剩满地苍凉。
你,还会继续使用共享充电宝吗
记者:韩俊杰 赵龙
见习编辑:杨丽娜
编校:唐赟
审发:石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