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短道速滑名将”韩天宇:把每一届当最后一届,珍惜也享受

17岁拿到冬奥奖牌,18岁收获第一个世界杯个人冠军,20岁夺得的男子1500米使他成为世锦赛41年历史上首位获得该项目金牌的中国选手。外界一直用“年少成名”来形容短道速滑名将韩天宇,他拥有弯道进直道补一刀迅速超越的技巧,人称“韩一刀”。最近韩天宇正在嘉兴录制东方卫视跨项对抗体育真人秀《冠军对冠军2》,录制间隙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今年26岁的他因为伤病,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在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冬奥会,遗憾和难过自不必多说,但是“‘韩一刀’会很快回来的”,现在他埋头康复训练,静候下一个冬奥。
参加跨项对抗体育真人秀,其实可以“偷师”
这些年,韩天宇陆续参加了一些体育类型的综艺节目,从运动场到真人秀节目,观众和粉丝见到了一个“多面”韩天宇。
众所周知,短道速滑运动员大多来自东北,人均“天生喜剧人”,而来自辽宁抚顺的韩天宇则显得有些不一样。有网友形容说,韩天宇是综艺节目里的可爱担当,他笑起来总是很温暖,与冰上的沉稳冷静有很大反差。
图片
韩天宇在体育真人秀《冠军对冠军2》中
这些年,除了综艺节目曝光,他偶尔参加直播、连麦等互动,不断圈粉,还收获了网络昵称“甜芋”。问及是否喜欢这个昵称,他笑了笑,略显腼腆。
他坦言,在队里训练时,自己也是喜剧人,录制节目或者参加直播,虽然也是对着摄像镜头,但感觉完全不一样“做运动员上场比赛只要使劲展现技术,不用说太多话。”
记者注意到,《冠军对冠军2》中,韩天宇从飞行嘉宾变为常驻嘉宾,每一期都要跟孟鹤堂、吴尊、范志毅一起接待两位冠军嘉宾。12期节目下来,他将迎来送往24位冠军,包括篮球、羽毛球、跆拳道、足球、艺术体操、短跑、乒乓球、击剑、游泳、网球、排球、攀岩,与他们进行项目切磋。
“这一季的录制,我从这些不同专业的冠军身上学到了很多技能点,对我的短道速滑训练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韩天宇告诉记者,短道速滑是综合性项目,需要很多能力,日常训练中他也会练跑步、骑行等基础项目,而这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的冠军,会跟他们探讨专业技巧,“比如添哥(苏炳添)来的那一期,我就专门向他请教了跑步的一些小技巧,我们短道速滑一样需要速度,但我们是侧蹬,与他们短跑不同,如何让我的侧蹬更快更有力,我们会从身体各方面去做一些技术探讨。”
“都说’一战成名’,其实怎么可能呢?就是每天一圈又一圈地滑,体能不行就练,技术不行就改,摔倒更是家常便饭。”聊着聊着,韩天宇突然很感慨,节目来的嘉宾都是运动员冠军,那些训练、经历和运动员生涯,一说起来,大家都是相通的。每项的冠军会进行能力展示,其实那些普通人做不到的技能,也需要运动员付出日日夜夜去练成,十年如一日地去打磨,“大家背后的付出是一样的,艰辛又不易,比如,我跟添哥(苏炳添)一起跑百米,真的术业有专攻。他们年复一年地练习跑步,就像我们年复一年地练习滑冰,真的很不容易。不管是有成绩的运动员还是没有成绩的运动员,大家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
图片
韩天宇在体育真人秀《冠军对冠军2》中
与更多冠军接触后,也加深了韩天宇对职业的敬畏,在他看来,通过节目实现体育与文娱的跨界,通过节目与运动员们紧密合作和以身作则,不仅让观众了解了运动项目,也让竞技体育的精神传递了出来。
从轮滑到短道速滑,仅用8年登上奥运会领奖台
“我一开始其实是玩轮滑的,四五岁开始练,参加比赛拿过很多第一名。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东北的冬天没有地方可以练习轮滑,到处都是冰。有一次我到大河上滑了一次冰,感觉挺有意思的。”韩天宇告诉记者,10岁时他选择走专业运动员路线,当时父亲说,既然往专业方向走,就建议他选择一个可以参加奥运会的项目,“那时候轮滑还不是奥运项目,加上我也喜欢在冰场驰骋的感觉,所以从2006年6月开始,我就转向短道速滑了。”
图片
从2006年走进专业队伍练习短道速滑,2012年进国家队,2014年登上奥运会的领奖台,韩天宇仅用了8年。
2014年,17岁的韩天宇参加索契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比赛中,与偶像维克多·安同台竞技。他说,虽然内心激动,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很是沉着冷静,最终战胜偶像夺得银牌,为中国队获得了首枚奖牌,追平了中国前辈在该项目冬奥会上创造的最好成绩。
随后韩天宇一鼓作气,2015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埃尔祖鲁姆站上,在男子1500米决赛中斩获冠军,收获个人第一枚世界杯金牌,同时还获得了男子5000米接力赛冠军;2016年,在韩国首尔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一举夺下男子1500米冠军,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弥补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空缺。之后又在3000米比赛中发挥稳定,再次夺冠,他成为新一代“全能王”。
图片
韩天宇有个外号叫做“韩一刀”,听起来很有古装功夫片里的侠气范儿,他曾在一次决赛中在弯道进入直道的时候用一次漂亮的补刀轻松超越了对手,总是一刀超越对手是韩天宇的绝活,这是他最具威力的“杀手锏”。“韩一刀”这个称号也恰恰反映了韩天宇技术的全面而且头脑灵活,对比赛的掌握能力也很强。
图片
对于外界称赞自己很突出的沉稳的特点,韩天宇表示,一方面跟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从小就参加各种比赛,可谓千锤百炼磨出来的。
不过,说到这些过去的高光时刻,韩天宇轻描淡写:“其实也还好,只是对我运动生涯初期的一个肯定。”随着经历多了,回望过去时他看得很平淡,每次走下领奖台心里想的仍是“一起从零开始”,并且始终怀抱“一颗冠军梦的心”。
图片
遗憾错失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用四年备战下一届
回溯自己的运动生涯,韩天宇向记者坦言,现在正是一个重要节点。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前的一次训练中,韩天宇腰伤复发了。他当时没想到会如此严重,“在训练或比赛中,只要身体有一些疼痛感,就会导致一些技术上的改变。以前做一些康复训练后能坚持很长时间,但这次的时间明显缩短了,练一下就要歇一下。可能因为年龄的增长,关节和肌肉有了一些变化。”刚受伤的时候韩天宇没觉得会耽误选拔赛,后来医生表示,如果想长期继续做运动员,这次最好不要参加。
1月15日,韩天宇在社交平台发文:“很抱歉这次让大家失望了。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一直是我的梦想,但这次我要和梦想说再见了。Leo,对不起,爸爸食言了。谢谢一直支持我的粉丝们,谢谢我的家人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力量!我会尽快调整好心态努力康复训练,答应你们,‘韩一刀’会很快回来的! ”
队友武大靖在下面给他留言说“你健康就好”。很多粉丝回复武大靖:“大靖,带着一刀的那份,一起站在最高的领奖台吧。”许宏志、李靳宇等都留言安慰他。网友纷纷表示,“只要你想,我们就继续陪你等下一个四年。我相信,我还可以看到韩天宇重新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天。”
到现在,过去大半年了,但提及这个绕不开的话题,韩天宇的语气还是突然低沉了下来:“关于错失北京奥运会的心路历程,我一直不想分享,怎么说呢?已经过去了,我还是要往前看的。”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能在自己家门口参加奥运会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那会韩天宇常常做梦,梦到去了奥运会,在奥运村训练,比赛马上要开始了,梦里都特别真实,“对我来说,毕竟这是我运动生涯中的第三届冬奥会,意味着我已经坚持了12年。”现在他偶尔还会梦到北京冬奥会,但没有之前那样的执念了,现在就真切地希望还能再参加一次奥运会,“不是说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这一次奥运会,也不是为了奥运会才去练这4年。对于把每一届都当成最后一届的运动员来说,每天训练都在享受训练,虽然可能很累,但也很珍惜。”
韩天宇的妻子刘秋宏也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退役之后选择了在大学任职冰雪教师,今年北京冬奥会时还担任了某平台的节目嘉宾。记者问韩天宇陪伴妻子转型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未来。韩天宇斩钉截铁地回复说,“现在还没有去想以后的事情,我现在只想专心这四年的训练。”
这一年,韩天宇的训练内容更多的融入了康复训练和力量训练,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调节自己。对于韩天宇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一步一步来,下一届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时,他刚好30岁,“我很热爱这个项目,所以说,我还没干够,我还会继续干下去”,冬奥会仍是他要追寻的梦想。
图片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H=韩天宇
K:之前来过江苏吗?印象如何?
H:练轮滑时到苏州比赛过,印象很深,是在运河公园比赛的。
K:儿子今年3岁,你平时训练和参加节目,陪他的时间不多,但他先会叫爸爸,你是不是百感交集?
H:其实我基本天天跟儿子视频。亲自上手带他是挺少,一年能有一两个月吧。对我来说,看着他从会爬、会站到一点点走路,然后到跑,让我感触很深。
K:那冠军老爸一般怎么带娃呢?
H:其实跟大家差不多吧,陪孩子玩玩具,下楼散步,带他吃饭。
K:两口子都是短道速滑运动员,以后儿子也爱这个的话,你们会支持吗?
H:现在他还小,没接触到运动类项目。虽然每个运动项目都很苦很枯燥, 但如果他喜欢,我们都支持都尊重,就像当年我父母很支持我一样。
K:像今天这样的休息日,你一般会做啥?
H:逛街看电影。训练的时候,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弦,所以休息日就需要“报复”一下,不能一直紧绷。看电影的话,我很喜欢枪战片。
K:平时的音乐选择呢?
H:训练拉伸的时候,爱听舒缓一些的粤语歌曲。比赛前会听节奏强的,调动身体的积极性。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视频剪辑 | 戴哲涵
本文视频素材源自东方卫视、网络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