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学者:中国的粮食进口并没有抢别人的饭碗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过去10年间,中国粮食不断增产的同时,粮食进口也在攀升。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为6.8亿吨,比10年前增加了70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粮食进口量在去年也达到了1.6454亿吨,其中包括9000万吨大豆和超过6000万吨的谷物。

这样一种供应格局下,到底怎么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上认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国内产量如何提高,一个是“适度进口”这篇文章如何做好。

叶兴庆表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适度进口同样重要。他提示说,当前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适度进口面临的复杂性甚至是风险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当前全球安全格局正在深刻调整,逆全球化、世纪疫情、地区冲突、大国博弈都会对中国粮食海外供应链带来影响。

其中,粮价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在加剧,对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影响明显;一些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各种形式的限制,也助推粮价波动;另外,中国粮食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大部分粮油进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为中国粮食海外供应链的安全带来隐忧;中国粮食进口量巨大,也容易遭境外媒体炒作“中国粮食高库存推涨了国际粮价”。

叶兴庆说,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要多措并举,提高粮食海外供应链的安全性。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实施农产品进口的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全球关键物流节点的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第二,加大力度培育国际大粮商。叶兴庆表示,全球粮食贸易市场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大粮商正在出现,包括中国中粮也已取得明显进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些“堵点”和“痛点”问题上,要加大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中国要通过适度进口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这尤为重要。叶兴庆表示,中国粮食进口体量巨大,一定要重视在国际舞台上加强粮食政策的沟通和对话,“让人放心,中国的进口并没有抢别人的饭碗。”

叶兴庆说,“以大豆为例,中国20多年进口持续增长,全球占比达到60%。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大豆进口也在增长。中国的大豆贸易具有典型的增量贸易特征,表明中国没有挤占别国的市场份额,没有威胁其他国家的进口。这一点我们应该讲清楚。”

另外,叶兴庆表示,“中国还应该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粮食库存以及全球占比较高,是过去几年全球粮价低迷时进口叠加国内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所带来的结果。”叶兴庆说,“最近两年,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和全球占比在下降,是中国通过在释放库存来减缓全球粮食供应压力,这是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