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行医20多年后,他为何回国当医生?

多年以来,在德国高强度临床工作之余,收集科研数据,保证每年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文章,可谓文武双修,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他回到上海,来到嘉会?
撰文 |汪航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初到德国时,李俊从未想过,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1997年,李俊前往德国深造,在埃森大学读完医学博士后,用了5年时间完成住院医师培训,拿到了德国外科专科医师执照,相继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德国蒂宾根大学附属医院、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多年积累造就了他顶尖的外科技术。李俊是少数同时具有欧洲外科委员会认证的肝胆胰外科专科和肝、胰、肾移植外科专科的外科专家。2018年,由他带领的汉堡大学附属医院外科肝胆组成为德国五大肝外科中心之一。
2021年春节,李俊离开生活、工作了25年的德国,加入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担任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肿瘤外科主任等职。
对李俊来说,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他希望能用自己带回的医疗理念和外科技术,帮助嘉会医疗在打造标志性国际医院的过程中,脚步再快一点。
图片
李俊医生
前往德国深造
李俊学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成长于上海一个医学世家,外祖母曾任职上海市曙光医院妇产科主任,舅公是中国心脏病学奠基人,母亲是著名消化病、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父亲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
作为家族的第三代,包括李俊在内的三人都继承了长辈们的医学事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分别担任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教授、主任。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李俊从小就对医学有着浓厚兴趣。“家里聚会基本等于医生开会了,聊的都是医学方面的内容,我也经常会跟着母亲去医学院听课,耳濡目染下对医生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想像他们一样治病救人。”
在这一初心的驱动下,他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得了肿瘤外科硕士学位。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位来访的德国教授有了短暂交流,这为他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窗口,也改变了他日后的从医道路。
当时,德国有很多先进的外科技术。李俊记得,比如腹腔镜手术和肝移植,这些技术国内那时还都处于探索阶段。
看到专业领域的差距后,李俊决定外出深造。初到德国,李俊没有“水土不服”,很快融入当地生活。这也与他喜欢挑战的性格有关,他向“医学界”回忆称,曾为了及时获取试验数据,带着睡袋扎根实验室好多天。
德国深造期间,李俊的博士导师是业内泰斗级人物Broelsch教授,年轻时曾在美国和德国多家医院工作,他也十分欣赏李俊,为其提供了进入德国外科培训系统的渠道。
图片
Broelsch教授的学生名单
一名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
从一开始,李俊就把目光瞄准了难度最高、压力最大的肝胆胰外科领域。做出这一选择,即便是德国医生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导师Broelsch教授当年特意给我写了封长信,信里详细说明一位移植外科医生不单需要有超强的外科能力,还需要掌握内科、ICU、免疫学、药理学的全面知识,付出的还有家庭和业余时间。整个培养过程很漫长,十人当中,一人才能到达终点。因为肝胆外科是普外科当中的皇冠,肝移植又是皇冠上的明珠,在德国只有主任级别的医生或下面的得力助手才做得到。”
图片
李俊成为2000年世界移植大会上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发言的唯一中国人
得益于国内肿瘤外科的学习经历,李俊有着扎实的外科基本功,还是住院医师时,导师就允许他做了第一台肝脏切除手术。
李俊回忆说:“为了不辜负教授的信任,手术前我认真通读病历,研究病人的各项检查数据,看医学书籍,反复揣摩手术技巧,通过术前周密的准备和演练,那台手术进展得很顺利,病人的恢复也很好。”
为了提高自己的外科思路,李俊还坚持画手术手稿。在手术开始前,他会进行预演,把手术所涉及的要点及手术路径画下来,术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问题以及技术难点标注出来,为下一次手术积累经验。
这一习惯,李俊已坚持了二十多年,累计画了上千幅手术手稿。对他来说,画画的过程也是在头脑中梳理思路、反复推敲步骤、总结提高手术水平的过程。他相信,做外科手术,“天赋要有,但后天的勤奋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同样重要。”
图片
李俊医生的部分手术手稿
李俊介绍,在德国,医生并不遵循常规的朝九晚五,而是把有限的工作时间用来门诊、查房、手术、进实验室、写论文。“每天的作息基本上都是顶着星星出门,踏着月光回家”。
多年的积累造就了他全面的外科技术,尤其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和其它腹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包括血管、胆管、肠道的重建,并开展包括达芬奇机器人在内的微创外科手术。
在科研领域,他在多个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参加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级别的医学专业会议,他自主的各类创新手术获得业内高度关注。2018年,李俊率领汉堡大学附属医院外科肝胆组跃居德国五大肝外科中心之列。
图片
部分科研成果
他坦言:“外科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会不断遇到挑战,我比较幸运,经历了传统外科和微创外科两个阶段,所以掌握了更多术式,能为患者匹配更舒适、恰当的手术类型,也让我体会到了外科当中的许多乐趣。”
国内外医疗体系差异
在德国医疗系统中待久了,李俊也深切体会到国内外医疗体系的差异。
最大不同体现在医疗费用支付体系。李俊介绍,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在德国,医生只需为病人推荐最好的治疗方案,基本不太需要和国内医生那样,考虑医疗费用的问题。
德国全民都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医院的定位是非营利性机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投入和保险费。医疗保险包含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还配有疾病津贴、丧葬补贴、生育优惠等待遇。
图片
李俊医生
此外,德国实行“就医双轨制”,这与国内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分级诊疗类似。患者先与社区医疗部门的家庭医生预约,由社区医生根据不同病情,安排就诊时间,并决定是否转至专业医院或上级医院。
在德国,患者住院需要门诊医生的转诊手续,否则医疗社会保险不予报销,也正是由于转诊制度的限制,一般病人只需到社区医院解决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危重病人则转到大医院住院并进行专业治疗。
“经过这样一个把关分流的作用后,大医院不会出现医疗浪费,各地的医疗水平更趋向同质化。”李俊说。
挑战新的职业高度
2021年春节,李俊正式告别德国,来到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就任大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
对于这一选择,李俊说:“这个想法从2013年拿到副教授职位后就一直在我脑子里,我们家的传统也是学成之后回国。”在他看来,回国工作是“又一次挑战”。
作为上海首家三级医院规模综合性中外合资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是上海非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先行者,也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在中国的首个合作项目,于2017年投入运营,目前核定床位500张,开设超35个科室。肿瘤诊治是医院的发展重点。
图片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大外科下属的普外科,由高年资外科主诊医师开展门诊诊疗及手术工作,借助嘉会医疗所拥有的各类诊疗技术、外科设备和手术室综合配置,为患者提供符合国际专业标准的外科医疗服务。
这也是打动并吸引李俊的地方。“这里的各项标准都是世界一流的,与我在德国时的执业环境类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只是句口号,而是被贯穿执行到了每个科室每个诊疗环节。”
来到上海后,李俊带领嘉会国际医院外科团队快速成长。目前有两位外籍华人医生和11位来自国内顶级大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覆盖了中外患者的不同需求。
在嘉会内科、麻醉科、儿科的支持下,李俊开展了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并结合嘉会的国内国际资源,向广大患者提供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帮助一些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同时,他联合院内多个科室创建多个联合特色门诊,推出快速康复服务,“从一进院开始到手术完成,会有康复护士全程介入术前术后工作,希望尽早提供医疗服务流程的全链条关怀,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身体痛苦。”
这也是李俊心目中“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体现。他希望,嘉会的外科团队能够临床科研齐头并进,与公立大三甲医院多进行科研交流,让嘉会外科走出私立医院的普通模式,向更高更广的业务领域扩展。
图片
李俊在学术会议上与同行交流
“作为医生,不管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最不该松懈的就是对专业技能的追求,我也想把更多经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中青年医生。”
在国内工作了一年多,李俊的感受更加真切,随着近来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外科的服务范围和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学习才会进步。”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责编:汪航
热文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