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之变:对叶利钦去世多溢美之词,却不参加戈尔巴乔夫葬礼,都是西方宠儿

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和叶利钦的葬礼,其实有很大不同。
图片
2007年叶利钦去世后,普京亲自宣布4月25日那一天是全国哀悼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对表示哀悼。叶利钦对他有知遇之恩,悼词中有不少溢美之词。
这一次,戈尔巴乔夫去世,无论是悼念规模还是普京本人的表态,都相对比叶利钦去世时更加低调。最主要的是,叶利钦去世时,俄罗斯和西方几乎处在“蜜月期”,而此时此刻,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让普京决定不参加周六的葬礼。
图片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三人的领导几乎就是一部苏联、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当代史。
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最关键的那一个,而叶利钦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苏联肢解者”,普京对看待与西方的关系,更进入到深度调整期。
当年的叶利钦曾是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来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他不满足,因为他觉得自己和戈尔巴乔夫都曾经是地方上的一把手,而且他领导过的州要比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重要得多,对戈尔巴乔夫就有一种不服气和嫉妒的心理,这就注定两人之间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合作关系。
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的野心和举动都看在眼里,也的确把他当成自己的对手。
要说戈尔巴乔夫是把苏联大厦最后推倒的人,叶利钦肯定不服。
要说谁西化得更彻底,我觉得叶利钦也比戈尔巴乔夫更大言不惭,心狠手辣。
1989年,叶利钦第一次访问美国,参观游览后,他说,“我第一次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直在我头脑中灌输着: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美国人粗野、好斗而没有礼貌,他们的城市和楼房像一座座墓碑。一天半参观时间,我的这种观念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资本主义欣欣向荣,美国人是善良、好客、非常文明的民族。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城市和楼房是非常有创意的建筑作品”。
之后,他多次把苏联国内长期商品短缺的情况和美国相比,越来越觉得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他的布尔什维克意识中,最后一根支柱彻底崩塌了”。
图片
这次访美行程在叶利钦的政治演变中起了很大作用,彻底改变了他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增强了搞垮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行资本主义的决心。
简单说,他已经变了一个人。
表面肤浅的观感彻底征服了叶利钦,这也为他执政后决定奉行亲美政策,按照美国人设计的方案进行经济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时,在台上的还是戈尔巴乔夫。他的所谓“改革”导致苏联混乱不堪,民族矛盾加剧,离心倾向不断加重。一些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宣布独立。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还是主张保留苏联,同意把苏联改名为“主权国家联盟”,提出起草和签订新的联盟条约的建议。
虽然听起来戈尔巴乔夫还是心系苏联,不希望解体,但主要还是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哪怕能使得苏联保持名义上的统一。
图片
但众所周知,接下来,叶利钦等人对这种新苏联条约早就不感兴趣,就和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策划了“别洛韦日协定”,就是签订建立独联体的协定。
图片
三国签字,同时宣布苏联解体,散伙。
虽然三国是1922年联盟条约的发起国,但发起国成员还有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从法律效力上来说,是有问题的。
叶利钦等人之所以选择在离波兰边境只有三公里的别洛韦日密谋,也是知道此事非法,“俄独”、“白独”、“乌独”,一旦事情败露,叶利钦可以方便逃亡。为了以防万一,当时还准备了直升机。
叶利钦等人先向美国总统老布什通报了签署独联体协定的事,然后才由白俄罗斯方面打电话告诉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火冒三丈,叫叶利钦听电话,对他说:“你们背着我和美国总统商量后干的事太可耻,是莫大的耻辱!”
其实,戈尔巴乔夫知道情况,尽管叶利钦当时摆迷魂阵,没有明说别洛韦日密谋计划,但白俄罗斯的克格勃早就发现了这伙人的真实目的,就打电话向戈尔巴乔夫报告,请求获准可以控制他们,但戈尔巴乔夫没表态。
作为一国总统,他有义务和责任保卫国家和维护统一,但他什么都没做。
相反,他其实并不一定认为别洛韦日是叛国行为。他和叶利钦的不同是,后者做法激进,戈尔巴乔夫则闪烁其词,采取渐进措施,但殊途同归,把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搞掉。
图片
事情走到那个地步,戈尔巴乔夫已经无力回天,渐进不敌激进,他被迫在12月25日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所以,从实际行为上来说,是叶利钦一伙人炮制出别洛韦日协定,搞垮了苏联。
叶利钦是“硬解体”,戈尔巴乔夫是“软解体”,软硬结合,苏联必倒。
不过,叶利钦去世后,列瓦达中心曾有民调,大多数人否定叶利钦,从尼古拉二世以来的俄罗斯执政者当中,叶利钦评价垫底,甚至排在戈尔巴乔夫之后,只有1%的人愿意生活在叶利钦寡头当道的时代。
两人有一点颇为相似,都是西方的“宠儿”。生前,被西方尊为上宾,优礼有加。死后,西方急着给他们唱赞歌、立丰碑。
从苏联时代过来的普京,更需要面对的是俄罗斯现实的挑战,而不是对那个时代和人物过多回望。
他可以选择不再对戈尔巴乔夫多说什么,但有些事,他不得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