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地震已致超30人遇难,专家解读为何四川地区多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据人民日报消息,截至9月5日21时,泸定地震造成人员死亡已超过30人。
此次地震有感范围广、震感强度大,有感范围主要集中在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贵州省等地亦有震感报告。据网友反映,震中附近出现建筑物受损、墙体开裂、家具位移等情况。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立即启动二级响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目前,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将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
6.8级地震属于什么级别地震?会造成多大损害?
据悉,此次地震是四川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之后最大的一次地震。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过去五年,四川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455次,其中3.0到3.9级374次,4.0到4.9级61次,5.0到5.9级15次,6.0级到6.9级5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在我国,6.8级地震是强震。一般情况下,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6级以上的地震属于强震,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邹文卫说。
邹文卫表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口稠密度关系紧密。如果地震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高山、沙漠,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技术手段了解震区人口情况,我们称为‘热力人口’。据移动人口大数据分析,此次地震,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3.9万,50公里范围内约33万,100公里范围内约155万。”
据悉,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距泸定县39千米,距甘孜藏族自治州53千米,距成都市221千米,距甘孜康定机场70千米。震中磨西镇总人口0.69万人,人口密度为22人/平方千米(人口稀少区)。
另据四川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估算,地震最高烈度达到Ⅸ度(9度)。根据灾害评估结果测算,约需救援力量2500-5000人。
何为“走滑型破裂”?余震会持续多久?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带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介绍,震源机制解,或称断层面解,是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判别断层类型和地震发震机制的一种方法。震源机制解不仅可以使人了解断层的类型(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走滑断层),而且可以揭示断层在地震前后具体的运动情况。
何为“走滑型破裂”?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红介绍,走滑型破裂通常又称走滑断层、平移断层,主要受到来自两旁的剪切作用,断层两盘岩石顺断层面走向作相对平行的运动。
“走滑断层的最大位移一般出现在该构造的中央部位,向断层两端位移逐渐减小,常变为次级断层而终止;在走滑断层的两侧可能产生多种次级构造,包括雁列式褶皱,与主断层有一定交角、性质各异的断层,断块隆起和类型各异的盆地,这些构造比较复杂。”李红说。
据悉,1900年以来,此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0-6.9级地震15次,7.0-7.9级地震4次,震级最大的为1955年4月14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7.5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53千米),时间最近的为2022年6月1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20千米),空间距离最近的为1975年1月15日四川九龙东北6.2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32千米)。
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初步判断,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地震预警是何原理?有何作用?
四川地震台研究员苏金蓉介绍,震后6.2秒,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成都地区提前56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另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网消息,该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强震。
预警系统在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第5秒发出预警,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四川大量社区、小区地震预警大喇叭提前发出预警,千万民众的电视、手机发出预警,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居民听到预警后紧急避险。该地震是大陆地震预警网自2011年连续成功预警的第73次破坏性地震。
邹文卫介绍,地震预警主要是利用不同地震波之间的速度差,以及地震波和无线电波之间的速度差来实现。“预警发出的时间越快,留给人们进行避险的时间越充足,但震级或烈度就不准确,判断分析的时间越长,对之后地震的震级、烈度判断越准确,但缩短了预警时间。虽然最快的地震预警不能保证震级、烈度的准确,但震中和时间比较准,可以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做出较准确的预警。”
他表示,对于生命线工程和重大设施,地震预警可以避免因地震产生严重后果或次生灾害。“对于一般公众来说,收到地震预警时,如果预警时间短,可以就近采取合理的行动应急避险;时间稍长,如果来得及可以进行疏散转移;如果时间更长,则说明地震较远,则不用慌张,可起到稳定心理、安定社会的作用。”
为何四川地区多地震?如何做好抗震减灾工作?
“欧亚和印度洋两个板块在1亿年左右开始相遇碰撞,并持续相互挤压,使板块接触部位发生变形增厚,青藏高原开始形成并持续隆起抬升,高原上山脉与盆地间隔交错,同时伴随着断裂带的形成和地震。”邹文卫说。
他表示,因青藏高原隆起作用,我国陆地地震活动的主体在西部,特别是高原周边地区地形变化差异大,应力积累释放周期短(地震频繁),一次性能量释放多(震级大)。而且,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西部相对人口密集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灾害重。
此外,四川盆地岩层较为坚硬,而盆地西部的高原隆起作用强烈,二者运动差异性大,因而构成高山峡谷,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
“防震减灾的方法有许多。首先,房屋建筑物要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建造;其次,房屋建设选址要避开那些容易引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不利地段;第三,平时要有防震减灾意识,学习应急避险技能,知道根据自己周围的环境特点采取最合理的措施应对地震的发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应急避险,避免造成那些因应急避险不当引发的伤亡。”李建梁说。
灾后救援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有效自救?
据人民日报消息,截至9月5日21时,泸定地震造成人员死亡已超过30人。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调派泸定县前突小组30人赶赴震中核查灾情,调派甘孜、成都、德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7个支队共530人地震救援力量赶赴震中开展救援。
邹文卫介绍,震后救援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先救近处的,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此外,先救人员密集场所的受困人员,相同时间可救出更多的人。
“地震发生在川西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经历过多次大地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公众的防灾减灾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伤亡由高山崖谷地区的滚石、滑坡或一些人员应急避险不当造成的可能性更大。”邹文卫表示,发生地震时,核心是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目前,国际上倡导的防震避险姿势和做法是“伏地、遮挡、手抓牢”。
“其实,每次大地震发生以后,90%以上被埋压的人都是靠自救和互救存活下来的,救援队到达救援地点需要一定时间,人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邹文卫说,遇到地震,人们要综合考虑、权衡,采取科学的避险方式。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