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出行指南!甘肃一地发布最新通告

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甘肃高速、平凉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今年中秋节
9月10日至9月12日放假
共3天
今年中秋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图片
图片来源:云南天文台工作人员2021年拍摄到的一次满月。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汤儒峰介绍,今年中秋当天,可以欣赏到农历八月最圆月,最圆月出现的具体时间是9月10日17:59左右。
“中秋当天,月亮要到北京时间19:35才升起,因此当我们看到月亮的时候,已经不是最圆的了。但人眼看不出这个细微差别。”汤儒峰说。
专家介绍,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三年中秋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甘肃高速中秋假期
出行指南
图片
2022年中秋节自9月10至9月12日放假3天,高速公路不免费。
▶预计中秋节期间,甘肃省高速公路以晴或多云为主,适宜出行。
▶9月9日夜间到9月10日白天,甘肃省高速公路主要以晴或多云为主,其中银百高速、青兰高速多云,部分路段阴有阵雨或小雨。
▶9月10日白天到9月12日夜间,甘肃省高速公路晴或多云。
中秋假期,预计公众出行较为分散,加之疫情防控影响中秋假期主要以城市周边短途自驾游、探亲为主,假期前一日车流量较平日有所上升,9月10日9:00至11:00出行车流相对密集,9月11日、9月12日每日17:00至21:00进市区方向车流将骤增,随后恢复到日常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G30连霍高速宝天段K1374+444—K1378+454处(太阳山隧道内),双向进行路面维修处置施工,道路半幅通行,期间往宝鸡方向高4米、宽2.55米以上车辆暂需从甘谷收费站或天水南收费站驶出绕行至街亭收费站驶入;往兰州方向高4米、宽2.55米以上车辆暂需从天水东收费站驶出绕行至甘谷收费站驶入。
图片
●G75兰海高速武罐段桔柑收费站进行全封闭施工,期间欲从该站驶入的车辆需从武都东或武都收费站驶入,往四川方向欲从该站驶出的车辆需从武都东或琵琶收费站通行,往兰州方向欲从该站驶出的车辆需从余家湾或武都东收费站通行。
图片
●自2022年5月10日至9月30日G6京藏高速白兰段白银东收费站进行全封闭改造施工,期间欲从该站进、出的车辆暂需从白银西收费站或吴家川收费站通行。
图片
●G22青兰高速西长段K1396+573处(庆阳北收费站),双向进行改造施工,欲从庆阳北收费站进、出的车辆暂需从驿马或庆阳南收费站通行。
图片
●G30连霍高速山临段K2150+200—K2159处(东乐收费站附近),往兰州方向进行养护施工,期间借用对向车道单幅双向通行,受施工影响,往兰州方向欲从东乐收费站进、出的车辆暂需选择张掖收费站通行。
图片
图片
设置核酸检测点服务区
服务区充电桩分布情况
图片
多地发布出游返乡政策提醒
北京
9月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92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请广大市民朋友自觉遵守防疫规定,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行或出差。如有京外旅居史,进返京人员尽量采取电话等无接触方式主动向社区、单位、宾馆等报告,遵守各项防疫规定。
倡导抵京24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抵京24小时后、72小时内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7天内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
上海
9月3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对于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健康管理:
对7日内有疫情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实行相应频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7日内有疫情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实行相应频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做好健康监测。
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宣布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实行相应频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对疫情发展迅速、与上海往来密切或当地疫情外溢的重点关注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相应管控措施,实行相应频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对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湖南
湖南省疾控中心针对中秋假期发布通知,坚持做好“入湘先报、入湘即查、入湘即检、入湘即管”。
入(返)湘人员抵湘前,应至少提前1天通过“湖南省居民健康卡”的“入湘报备”小程序或目的地的登记报备小程序报备。
国内高风险地区入(返)湘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国内中风险地区入(返)湘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国内低风险地区入(返)湘人员3天内应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7天内有一定范围社区传播或已实施大范围社区管控措施的县区旅居史的入(返)湘人员,实施7天隔离医学观察。
甘肃
对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甘返甘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条件,实行集中隔离;
对7天内有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所在县级行政区的其他地区)旅居史的来甘返甘人员,进行“落地采”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郑州
对高风险区所在街道(乡镇)来(返)郑人员,开展7天集中隔离;对中风险区所在街道(乡镇)来(返)郑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对低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来(返)郑人员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
其他重点地区来(返)郑人员。对7日内有西藏自治区、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居史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措施。对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的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省来返人员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对上述4省中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来(返)郑人员,调整为4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对疫情形势严峻、社区传播风险较大的陕西省、重庆市来返人员,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对陕西省商洛市、西安市来返人员,调整为4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
西安
所有省外来返西安市人员需提前在“返安报”小程序或“陕西一码通”完成信息登记并向目的地社区(小区)、村报备。
对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口咽)核酸检测;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各开展一次(口咽)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近7日内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玉树州、黄南州)、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海南省、新疆自治区等有一定范围社区传播疫情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及国内中高风险区所在区(县)人员务必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社区(村)或所住酒店宾馆报备,并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7日内不前往市内密闭公共场所活动。
平凉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
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
(第29号)
近期全国疫情仍处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9月4日0:00-24:00全国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1552例,涉及24个省、市、自治区,尤其四川、西藏仍处在高发期,黑龙江、辽宁、广东、重庆疫情又出现反复,加之省内个别市州和陕西疫情尚未清零,特别是中秋假期即将来临,外地返平人数增加,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性活动增多,平凉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为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紧做好平凉市中秋节前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广大市民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信息,倡导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平,不前往疫情省份和省内有本土疫情的地市;确需离平的,要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报备,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返回后主动配合落实相应措施。接到各级疫情防控部门电话告知或提示的风险人员,要立即主动向所在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宾馆报备。抵平后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请广大市民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二、所有省外和省内有疫情地市来平返平人员须在出发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单位、宾馆报备,未提前报备的,必须在落地后12小时内完成报备。7天内有疫情地区旅居史的,需立即向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落实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其他地区来平返平人员,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及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健康监测。
三、广大群众要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养成科学规范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习惯,每周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举办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时,必须向属地社区(村)报备,按要求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条件未接种疫苗的3岁及以上人员特别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尽快完成全程(两剂次)疫苗接种;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18岁及以上、全程接种满6个月)但尚未接种的人员,要尽快按程序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五、广大群众要自觉履行疫情防控责任,主动配合汽车站、火车站、高速出口和交通查验点,落实“两码一证”查验、体温检测、旅居史询问、核酸检测、分类管理等防控措施。对不提前报备或瞒报、谎报、迟报行程信息和不履行个人防控责任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平凉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9月5日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