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星星的孩子”咬了一口,这个老师却把咬痕当作“勋章”

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多位唱作人,重磅推出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用年轻人的方式传递中国故事,畅想中国梦,唱响新时代。
图片
南方都市报、N视频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
日前,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共12位教师入选。他们在高教、职教、幼教、特教、基础教育等不同岗位展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本期唱作人李柏龙出生于千禧年,从小就热爱音乐。为了创作,李柏龙走访高校思政课老师,她深耕思政课堂,指引学生前行;对话志愿者老师,他热心公益,为乡村孩子们的童年点亮色彩;倾听特殊教育老师讲述,他如何帮助“星星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光亮……
“老师,一生不平凡的使命,一个最平凡的称谓......”在全国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00后唱作人李柏龙想用歌声传递对老师的爱,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政教育
一句“来家里吃饭” 是我永远难忘的关怀
“你是00后吧?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叫做《每当我走过你窗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伟老师望向年轻的李柏龙。
“这首歌是唱给老师们的。”蒋伟说,自己一路走来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的身上有无数闪光点令人难忘。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研究生导师蒋伟。
“真冷啊。”
说起2008年的那个冬天,蒋伟的印象还格外深刻。特大冰雪灾害袭击我国中南部地区。从1月13日开始,连续20多天的低温暴雪,让电力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承受巨大压力。
那一年,蒋伟还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硕士。1月25日,临近小年,蒋伟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坐上一辆去往长沙火车站的公交车,准备回家。到了火车站,蒋伟才发现火车停运了。偌大的火车站大厅里挤满了人,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焦急和忧虑。
无奈,蒋伟只能拖着行李箱回学校。地上的积雪没到小腿处,行李箱又大又笨重,轮子还坏了。蒋伟只能连拉带拽地拖着行李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走。
“真的很茫然,就那么一路走,冰天雪地里我觉得自己特别惨。”两个小时的步行,蒋伟终于回到宿舍。但冷冰冰的宿舍空无一人,蒋伟手冻得通红,但最终拨通了导师电话,“老师,我回不了家了。”
“来家里吃饭吧。”
就这简单的一句话,蒋伟突然觉得暖和了。
“那天,老师和师母应该是把小年要吃的大闸蟹拿出来了。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大闸蟹。”这冬日里的一餐饭,让蒋伟觉得师生间的情谊原来可以像亲情一样。
后来读了博士,蒋伟也记得博导对学术研究的那份朴素的热爱。“他戴着老花眼镜,在书架前一本一本地去找,一本一本地去翻阅。为了节省时间,他用一根铁丝把馒头串起来挂在家里。饿了就拿一个吃。”
在求学道路上遇到的老师们让蒋伟收获了家人一般的关心,也受到了老师们在学术研究上积极、正面的影响。
“我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校园生活,更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蒋伟决定,要成为一名老师,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追随他们的脚步。
2014年8月,蒋伟博士毕业,来到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当时,学院没有配备专职辅导员,蒋伟便在教学科研任务之余,兼任起辅导员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琐碎,繁重,辅导员工作曾经一度挤压了她的科研工作时间,但她全身心投入,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毕业几年的学生还会经常和蒋伟联系,蒋伟也还会收到学生寄来的荔枝。
思政课本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蒋伟倡导用对话交流等更多新颖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她鼓励学生们在业余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去乡村、社区、工厂、企业,去到实践的一线去看世界。“去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的思政课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所以就设置了课堂上的一个互动环节,叫‘寻访红色记忆’。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实践,也可以说说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
在蒋伟看来,思政课就是要为大学生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走正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政课是无法取代的。”
“在您的执教生涯中,让您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呢?”李柏龙问道。
“最近就有一件。有一天我去做核酸,突然听到一个‘大白’叫了一声,‘蒋老师’。我当时认真一看,原来是我教过的一名医学生。我问他,辛苦吗?他说,还好。”
图片
唱作人李柏龙和蒋伟。
简单的几个字,让蒋伟感受到他们正在践行当年的医学誓言。能看到学生们成长,可能才是老师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那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乡村美育教育
给你一个“彩虹口袋” 别丢掉珍贵回忆
宇航员在月球漫步,身后是粉色、绿色、蓝色的太空;渐变的蓝色天空下,树林寂静,树枝自由生长;红头发、黄裙子的女孩,脸庞圆圆,开心地咧着嘴巴,身后大片大片的花朵正盛开……
小溪背后的墙上,几十余幅的画作出自全国各地不同乡村小学的孩子之手。这是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下称麦田)于2014年9月起开展的乡村美育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按照年龄段设计的美术课程,搭配彩虹口袋(基本美术工具包),培养乡村儿童的创造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截至2021年11月,麦田共捐赠彩虹口袋72658个,开展教学活动49200人次。项目覆盖21个省区、104个城市,累计服务1000所学校。
图片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志愿者小溪。
橘色是麦田志愿者们统一穿着的颜色。T恤上印着“麦田计划”的字样,色彩鲜亮。但小溪身上这件的颜色却淡了很多。他笑着说,这件衣服穿了快十年,颜色没那么鲜艳了。
小溪并不是他的真名。在麦田,每一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昵称。“上小学时,每到寒暑假我都会回到乡下那边生活,我们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溪。”小溪是广东茂名人,每次想起家乡时,眼前总能浮现自己在那里钓鱼、洗菜的情景。小溪的名字就这样来了。
“您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呢?”00后唱作人李柏龙问道。
“湖南湘西的麦田十四小。”2018年11月14日,湖南湘西的高原地带,盘山公路绕着山体,蜿蜒盘旋。几个志愿者不熟悉路,小心翼翼地开车上山。到达凤凰县腊尔山镇上,已经是在海拔900多米了。下了车,小溪向下望,云雾中根本看不见底。气候较为湿冷,还飘着小雨,小溪穿得很厚,可还是觉得冷。
“留守儿童很多。”那是小溪去过的最远的乡村学校,那次前往主要是向该地区捐赠一批冬季保暖物资,包括1428双袜子和714双球鞋。
在多次走访中,小溪发现,部分乡村小学老师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小学里只有语文老师,英语由中心学校的老师偶尔“客串”,美术、体育这类课程几乎不存在。小溪认为,成长过程中,美育教育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
“我们能不能去帮助这些孩子们?”
2013年,结合绘本作家李芳妃的《和孩子一起玩艺术》一书,麦田志愿者们在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大浪乡上里小学试点“彩虹口袋”课程;2014年9月,彩虹口袋项目在河北易县、湖北十堰、山东沂水的3所学校开展课程,孩子们都十分喜爱“彩虹口袋”。
在一张白纸上,从只会画黑色线条、单一图形,到用缤纷的色彩画出心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一年的十节课里,小溪不仅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绘画上的进步,也能感受到孩子们开始改变。“我们最初去学校上课时候,大部分孩子是很腼腆、很害羞的,不敢去表达。当我们连续上了几节课之后,他们慢慢释放内心,开始接纳我们,跟我们成为朋友。”
在今年6月11日云浮罗定组织的主题班会上,孩子们绘画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并分享画作相关的故事。有一个孩子不善于表达,现场没有分享感受。但在课后的留言本上,她写道,“......今天在这里认识到了其他人,也交到了一些新朋友......因为一道最喜欢的菜,我想到了去世多年的外公......”
后来小溪翻看留言本时看到了孩子写下的感受,深有触动。他希望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多去回忆、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日子,却把珍贵的回忆丢掉了。
图片
小溪向唱作人李柏龙展示“彩虹口袋”项目中孩子们作品制作而成的明信片。
“那小溪老师,您觉得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唱作人李柏龙表达自己的疑问。
“是坚持。我一直在向我的姐姐学习,以学生为本。”小溪说,姐姐是广东省茂名市化州中垌镇坡头小学的一名乡村老师,从2008年到现在坚守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付出的老师,都是我的榜样。”
从大学毕业接触志愿工作到今天,小溪回首,已经走过11个年头。在麦田的时间里,小溪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朝九晚五点半”的工作之余,他为孩子们设计课程,跟同伴们去乡村小学上课。2016年,小溪考取了社工证;最近他拿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师资格证……小溪笑称,这是自己工作8.5小时之外的“生活体验”。
10多年时间里,他看到了很多乡村风景,听过孩子们的故事,这些小事仿佛涓涓细流,在自己的人生中汇聚成一条大河。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小溪说。
特殊教育
扎根特教13年 85后教师要做最帅“倾听者”
白云区太和镇龙兴中路,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坐落于此。康纳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第一所专门针对16岁以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研究机构,隶属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1年9月8日,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广州市康纳学校的林伟明被授予“2021年广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的老师们究竟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与学生相处的?带着这些疑问,唱作人李柏龙来到广州市康纳学校,想听听林伟明怎么说。
一走进校园,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围栏区里,摆放着滑梯、双杠等体育设施,它们造型各异,颜色缤纷。85后特殊教育老师林伟明从中穿过,与李柏龙打起了招呼。
图片
广州市康纳学校老师林伟明,曾荣获“2021年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我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且我要成为全广州最帅的老师。”读初中时,林伟明就给自己定下这个目标。
2009年,林伟明从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成为康纳的首批教师。康纳学校首届共招收3个班,24名学生。当时,广东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数不多,设置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
入职前,林伟明还不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学生究竟特殊在哪里,“我只知道他们可能有听力,智力障碍,或是肢体上的缺陷等。”不仅对职业不确定,家人朋友也对林伟明从事特殊教育老师感到困惑,父亲更是认为“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才来这个学校”,但林伟明还是决定试一试。
刚入校,林伟明担任体育老师。除了做“最帅老师”之外,林伟明还满怀信心,希望能培养出一个“特奥冠军”。
可9月1日,开学第一天,年轻的体育老师就遇上了难题。8个一年级的男孩子在操场上,东倒西歪地站着。林伟明喊“立正”,孩子们毫无反应。
林伟明说,“现在我们做准备运动。”又会有一个声音突然打断,“老师,我看到小鸟了。”
林伟明再喊一声,“立正。”队伍中有孩子们开始转来转去,相互打闹......
35分钟的课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维持纪律,林伟明发现自己学到的教学方法对于这群特别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适用。“我带着很高的期待去上课,结果没有做到差异化对待学生,所以效果不太好。”
后来,林伟明经过前辈的提醒才知道,跟孩子们说站好,他们是没办法理解的。只有在规定的区域画一个点或圈,孩子们认出来了才能站好。就这样,经过几节课的训练,林伟明慢慢地知道了如何给这群特殊的孩子们上课,如何与他们相处。
在这里工作十三年了,虽然“特奥冠军”暂时还没出现,但林伟明也有自己的得意弟子。阿强(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运动能力在孩子们里相对不错,对体育锻炼非常专注。每当下课,就会找林伟明掰手腕,做俯卧撑或者打篮球单挑一下。
三年前,从康纳学校毕业的阿强考上了海珠区工艺美术学校的特殊启能班。今年,他顺利毕业,现在在麦当劳工作。“他现在的身体比我强壮很多,卧推深蹲的力量都比我强。经常还给我打微信电话说‘我们有空单挑一下篮球’。”这令体育专业出身的林伟明都自愧不如。
“那这些抓痕是怎么来的呢?”看到林伟明手背上、胳膊上有不少牙印和抓痕,李柏龙问道。
说起这些抓痕的来历,林伟明印象深刻。“有个女孩子高高壮壮的,去年毕业的。之前她有时为了逃避课堂任务会突然发脾气,做出攻击性行为。扯拽别人,用头撞别人......我们作为老师就要去干预制止,那她就见谁咬谁。”学校里的老师也经常笑称,林伟明手上的不是疤,是“勋章”。
图片
林伟明与唱作人李柏龙聊起跟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有人把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在社交沟通、情绪表达方面有困难,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沉浸着。就像星星一样,仿佛离世界那么遥远。但特殊教育老师要想帮助孩子们进行更加全面的康复教育和成长,就要去花更多的耐心去聆听孩子们的需要,并且不断地学习更专业的理论、技术、手段。
截至2022年,康纳学校初中毕业生已达99人。在林伟明看来,“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亮。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在这片漆黑的夜空中去发现他们、帮助他们发光发亮。”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孩子们的朋友或家人。
创作手记
异地求学时光融入创作 教书育人使命唱响乐章
拜访了来自高教、基础教育、特教等不同教育岗位的老师,唱作人李柏龙结束灵感寻找之旅。
走访的三位老师中,蒋伟老师扎根高校思政教育,指引学生前行;小溪老师热心公益,走进大山深处点亮无数孩子的绘画梦;林伟明老师走进孤独症孩子的世界,做他们的倾听者和守护者,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在创作歌词时,异地求学那段岁月也在李柏龙眼前浮现。
高一刚结束,李柏龙决定考取音乐院校。征得家里支持后,李柏龙只身一人离开东莞,前往上海求学。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男孩,刚去上海时,人生地不熟,最大的不适应还是饮食差别。“我喜欢喝汤,没有汤的话我吃饭都很难下口。”
但相比考学压力,李柏龙认为这些还都算小事。想要报考的学校音乐剧专业每年面向全国只招收20名学生。考前,李柏龙每天拼命练习,学乐器,背音乐史,在舞蹈房练舞一练就到了凌晨两三点……
“教我专业课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会在生活上照顾我。在那段日子里总是鼓励我,就像是我的后盾一样。”正因如此,他亲切地称这位老师为“李妈妈”。在这段求学时光中,“李妈妈”在专业课上要求严厉,生活上给予他鼓励,这让李柏龙觉得安心。
图片
唱作人李柏龙深情吟唱,致敬老师。
教书育人,盼望学生成才,是所有老师的赤子初心。在编曲方面,李柏龙希望这首歌朴实动人,让更多年龄层的人都能喜欢。开头八音盒伴着钢琴的乐音缓缓响起,故事感娓娓道来。到了间奏,下课铃声伴着课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听来仿佛穿梭回学生时代……
“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桃李已芬芳散满天,你还守在原点,纵然路远,初心不变……”李柏龙在副歌中如是唱道。
也祝那些在一线坚守,正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初心》(节选)
词:李柏龙
曲:李柏龙、孙英男
一生不平凡的使命
一个最平凡的称谓
一颗丹心留在三尺讲台
揽星辰大海
望向灯塔张开翅叶
有幸相伴风霜雨雪
从懵懂到芳华
你带我翻阅 青春箴言
时光倒转回那一天
回首才懂的那瞬间
仿佛你在耳边
轻声教诲那人生诗篇
仰望天空繁星点点
桃李已芬芳散满天
你还守在原点
纵然路远初心不变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王佳
总制片:陈伟斌
策划:危艺 李冠祺
统筹:陈伟斌 陈实 陈成效 胡群芳
编导组:危艺 李冠祺 黄怡婷
视觉组:陈灿荣 钟锐钧
记者组:李思萌 董淑云 董晓妍
编辑组:杨赠玉 杜银龙 曾甜宇 张明悦 陈静媛
创意组:创意互动部
出品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南方都市报 N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