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大学生付费上班:专家不知民疾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专家不知民疾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何不食肉糜的部分专家,正在脱离群众的生活。
百科上对专家的定义是: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但眼下,专家正在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他们放任现实情况不管不顾,理所当然地说出一些在普通人看来都荒唐可笑的理论和指点,令人贻笑大方。
最近又有一位“专家”发话了,这话专家说2022年中国经济的两大难题,一个是千万大学生就业困难,一个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这位专家自称一个办法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大学生付费上班,然后企业加强培训,让员工付费获得的经验物超所值,这样企业就有现金流度过难关了,大学生也都就业了。
图片
这位专家的话语铿锵有力,让人难以无视,乍一看,这位专家的“建议”很不合常理,但似乎又找不到问题哪里不对。
事实上,一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在这位专家的眼里被颠倒过来,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让员工付费获得的经验物超所值?
当员工为企业付费,企业应该讨好谁?是讨好市场?还是直接讨好员工?
如果一个专家连基本的市场逻辑和现实规律都可以不管不顾,一个专家我们可以说这是偶发现象,但两个专家呢?三个四个专家呢?
如果专家的建议都是如此这般,我不由感到一股凉意,如果专家都高高在上远离了民间疾苦,那这样的专家,不如回家种红薯,多体会体会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建议”。
千万大学生读了十几年书交学费,如今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参加工作,居然还要给企业交学费?
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专家,也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回顾这几年一些专家的发言和建议,我们会发现,这样脱离民间疾苦现实问题的专家,还真的不少。
其中,还不乏一些名校头衔的专家教授。
图片
例如,北大博士王福重曾经说过,农民不要用收割机收麦子,因为这会污染环境。此人是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学教授,他说农民勤劳是错觉,他们白天把种子撒地里就回家睡大觉,粮食是自己在土里长出来的。
农民不能用收割机割麦子,因为收割机割麦子会扬起很多灰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呢?这肯定是事实,收割机割麦子的确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这种污染对于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相比,反而是微不足道了。
这位经济学教授有空说教农民,不如建议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更严厉一些,把工厂排放污染标准更高一些。
割麦子污染环境,因此就建议农民不要用收割机,这位经济学教授,可真是书上的经济学教授。
除了割麦子这类小事,还有关乎生育的大事。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就曾建议,适当处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的是,在四十年前,多生孩子的人,我们也要处罚;如今四十年过去了,2015年才允许开放生二胎不处罚了,现在又要开始调转回头处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了,我也不由感叹,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四十年前,人口学第一人马寅初搞起了计划生育。
在第二年,这位人口学第一人就去世,随后计划生育影响了我们几十年,在2015年才开放二胎,这使得我们少生了四亿多人。
如今,这位厦门大学的教授又建议,处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过去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人口断代导致了生育率下降。
如今这位教授又建议处罚不生孩子的人,如果说我们从历史中吸取到了什么教训,我们唯一的教训就是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赵教授,何不食肉糜?
人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乎我们的百年大计,因此除了这位赵教授之外,还有一位我们更熟悉的人口学教授,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他也曾经建议过: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去结婚生子。
图片
还比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说: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感情这位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把烂尾楼归因到了预售制上?
房地产研究主任就这?
还比如,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年轻人要多进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这位董事长如果把财产愿意捐给那些进厂打工的年轻人,不要只考虑个人收入,我相信我也是愿意进厂打工的。
还有这个“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这个人说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来增加收入。
又是一个研究中心的主任,但我看他连“低收入人群”这个概念都没有研究清楚,闲置房、私家车,这两样能跟低收入人群相等?
这位主任,你知道人民的真实生活,低收入人群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吗?
我也真诚建议,专家回家种红薯,以观察社会实践理论。
还有一位经济学家,陈浩。
此人发言更是雷人,陈浩在节目中说,谁家没个50万呢,国人没那么穷,中国人平均家庭资产300万,哪里会有穷人。
我想陈浩说得没错,国人平均家庭资产可能真的会有300万,但如果每个人都要把这300万的资产套现的话,我想房地产的崩盘也就是一朝之间,这一点,我想没人会不同意。
至于50万现金,我心中一阵奔腾,陈浩不愧为砖家之名,简直没有辱没砖家这个词汇。
还有一位专家,叫李剑阁。这人的发言更是雷人,说什么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老百姓工资太高,要降下来才合理。
我也建议这位专家直接改名算了,把阁字去掉。
如今房地产的价格和生活成本的增长,已经让很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降到了历史低点,如果真的如这位专家所愿,降低劳动者工资的话,我相信百年之后,可能人口真的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图片
在所有的这些专家的建议中,大部分都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令人感到不耻。
但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大众的思维以及对一件事物的看法,是可以通过一些改变而发生改变的,《乌合之众》这本书就很好地做出了说明。
正如四十年前的计划生育一样,我们一样感到合理,正常并且习惯。
因此,这是让我比较担忧的一点。
这么多的专家建议中,在我看来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不生罚款”这一建议,这一点和“多生罚款”是异曲同工之妙。
我也害怕,一些专家的荒唐建议,把我们引入了更深的深渊。
我们看到,大部分专家都是教授、研究中心主任等等,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这些靠着我们纳税人过活的专家,他们的建议为何能够如此不顾民生,不顾民间疾苦?
到底是养尊处优?还是专家的考核选拔机制导致了部分专家的水平差距巨大?
很多人说今天的专家不接地气,在我看来,专家不接地气的现象是有的,这些专家脱离群众生活太远,以致于都忘了自己是在为谁服务的,以致于都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文人精神。
图片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群农业专家在玉米地里观察,而脚下竟然踩的是红地毯,在那一瞬间我怀疑这是否是21世纪,但遗憾的是,这就是21世纪正在发生的事情。
往小了说,专家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则事关14亿国人的生活,将对14亿国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必然导致专家需要用心、尽心、贴心,提出一些实质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但这些专家亦或是为了博眼球,亦或是为了考核,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也有可能,这些专家就是这么想的。
但如果这些专家是真的这么想的,那往大了说,这些专家是我们的智囊团,是我们的国师,可这些国师、智囊团的水平,就这样的吗?
专家代表着14亿人中的最具智慧的头脑,专家代表着14亿人中最理性最聪明的人,如果他们的建议都是如此不接地气,如此荒唐的话,我不由会想,这就是我们的智囊团吗?
这种专家的选拔、考核,是不是应该淘汰掉这些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呢?
回想过去,我们有文天祥、梁启超这样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为了天下敢于奉献自己珍贵的生命,宋代士大夫也有敢言的风骨,但到了今天,我们的部分专家变成了不接地气,不接大众的高高在上的建议。
专家不仅仅是提供建议的工具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专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是我们的智囊团,汇聚了最顶尖的大脑,专家不该这样建议,专家也不该是这样的。
图片
虽然我的直觉告诉我,未来还会有各种专家的各种雷人建议,但我对这种现象的唯一建议就是,建议某些专家不要建议了。
一些专家如果连基本的深度思考都不会,连基本的因果逻辑都没有,那这样的专家,根本不配被称之为专家。
专家不知民疾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