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战场显忠诚——泸定6.8级地震救灾部队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纪实

作者 | 杨晓波 彭小明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2022年9月5日,一场6.8级强烈地震发生在革命老区四川泸定。截至10日10时,地震已夺去88人的生命,还有30人失联……
危难时刻,西部战区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按照“统思想、统行动、统指挥、统管理、统协调、统保障、统赏罚、统安全”思路,组织指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力量紧急奔赴灾区,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舍身忘死的英雄气概投入救灾行动。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奔向哪里,用具体行动生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01
越是时间紧迫越要发挥党组织作用
图片
9月7日一大早,在救灾最紧要时刻,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成立战区泸定6.8级地震抗震救灾前进指挥所临时党委。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个特殊的会议,让参与救灾的全体党员干部和基层官兵顿时有了主心骨。官兵们说,有了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等拧成了一股绳,既有方向,更有力量。
与此同时,各救灾部队在战区前进指挥所临时党委的领导指挥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效指挥、快速施救贡献蓬勃力量。
9月7日下午,在受领赴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开展救援任务后,陆军第77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二营营长弋建勃带领官兵在开进途中发现,通往湾东村所有道路全部中断。
没有路,怎么到达现场?“军人面前无困难。”营临时党委当即命令一连,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公路不通,走水路。”一连党支部勘察地形后当即决定,成立10人党员突击队,在党支部书记周金龙的带领下,先开辟水上通道,坐冲锋舟沿大渡河逆流而上,尔后再穿越丛林,跋山涉水挺进湾东村展开救援。
“越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越能体现党组织作用。”周金龙说,“紧急情况下,容易忙中出错,有了党组织,就能做到科学决策,更利于提高救灾行动效率。”
02
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图片
灾区上空,党旗飘扬;废墟之上,党徽闪耀;群众心中,党的温暖在传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9月7日15点30分,武警甘孜支队官兵往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安置点运送物资和转移群众,由于路上塌方太多,路途中都是悬崖,行走过程中的颠簸让随行的一名幼儿哭个不停。
“谁去替那位老乡背上孩子?”震后的山路,徒手行进都要手脚并用,再抱个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我是党员,我去!”问话刚毕,官兵们全部举手。
“胥鸿宇体力好,你去!”带队打头的副主任汤晓林果断下令。
胥鸿宇立即接过2岁的孩子,看到孩子奶瓶已空,随手把携带的牛奶加了进去。
道路曲折,险象环生。官兵脚下亦滑亦绊,但他们“自己走最危险的路,让孩子在背上安全喝奶”。孩子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是谁背着他下山的,但孩子的父母除了知道他们是解放军外,更记住了官兵胸前闪闪发亮的党徽。
03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体现军民休戚与共
图片
9日早上,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所属第九四五医院应急医疗分队,接到支援灾区命令,党员干部纷纷请缨出征。中午12点到达受灾地区后,大家又主动要求到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顾不上休息就迅即展开工作。
“有事找小莉,因为我是党员,就应该到组织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杨小莉护士长自豪地说道,“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曾参加汶川、芦山地震救援和抗疫等重大任务,我更有经验。”
为了人民群众安危,在灾区的一处处废墟上,有的党员徒手“刨”出被埋群众,有的党员用肩膀搭起生命通道,有的党员抢先把危险挡在生前、把责任扛在肩上。
风中,党旗随风飘扬;心中,党员的责任激励大家充满力量。如果说“抢救生命”是灾区内昼夜不停的冲锋号,那么“我是党员让我上”,就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最强音。(文内图片由胡浪、王连彬摄)
监制:李竖峰 龙绍华
编审:杨超生 叶 强
主编:孙 亮
编辑:罗玉维 黄俊丁
期数:第 1340 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主办
本平台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