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题材,为何让年轻人频频“上头”?

网视导读:时代出卷,青春作答,主流影视创作正“青春焕发”。《觉醒年代》《1921》、《山海情》、《功勋》等一大批主流影视作品着力于对青年群体的呈现和青春故事的书写,表现青年与时代的重要命题,赢得了大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认可,一时成为令人关注的文化现象。不仅使主旋律作品的受众覆盖面越来越广,而且使其所承载的主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主旋律创造高频率、正能量形成大流量”的新风尚。
图片
纵观以往的主旋律剧集,大多数观众对其一直有着过于“严肃”的刻板印象,导致其网络的热议度相对偏低,但今年的几部主旋律剧在全网热度上明显提升,同时又保持了极高口碑。
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等,2021年,一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纷纷“出圈”。在视频网站的弹幕、留言中,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关于主旋律作品的讨论越来越多了。可见,优秀的主旋律题材作品正迎来最“新鲜”的观众,电影质感,严肃活泼,年轻人共情也不难!
图片
主旋律的市场化是一个良好的趋向。在主旋律的创作当中,要牢牢地把握住现实主义的精神,用现实主义的精神来关照现实题材当中所发生的人和事的变化,这是会打动人的,这个打动人就是好的市场化。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拥抱“市场”并不对立,在全新的语境中,主旋律创作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例,一改过去脸谱化和口号化的人物塑造,不再意识形态先行,也不再那么说教,从而开始拥有了极高的观赏性和大众共鸣。
主流影视创作如何以更加富有感染力的青春故事持续吸引青年这一主力消费人群,引人深思。这不仅是一个创作实践问题,更关涉主流价值的传播与引领。一个伟大的历史瞬间如果通过个体的命运和家庭的变迁去把握,可能会产生非常强的动人效果。除此之外,在表现崇高价值点的时候,作品要努力去寻求它和大众、人民的情感共鸣点,这个共鸣点既有引领性,同时也有现实性,能够构成一个非常好的叙述场域。
图片
主旋律是一个既有内在约定和本质属性,又颇具开放性与包容性,能不断实现自我纳新、动态发展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电影界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以来,主旋律电影应社会历史发展、大众审美变迁,以及电影产业升级而不断发展变化。从以较为直白单一的手法聚焦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英雄模范故事,逐步进阶到注重电影的商业属性、大众的观影心理,进而成功将主流价值、类型生产、工业美学紧密联结,使一开始疆界分明、各行其路的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流电影”等定义就是以“赋名”的形式肯定这些创作生产理念的新变。
这两年的中国影视创作精彩纷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无疑是新主流影视剧的爆发式成长。《山海情》《觉醒年代》《悬崖之上》《长津湖》《功勋》等一批“爆款”作品的纷纷涌现,掀起一波又一波观影和收视热潮,将新主流影视剧的吸引力、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契机,2021年有一大批党史题材优秀影视剧纷纷问世并产生强烈反响,如《觉醒年代》《悬崖之上》《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叛逆者》《百炼成钢》《大决战》《1921》《革命者》《长津湖》《香山叶正红》《跨过鸭绿江》等;与此同时,新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也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大江大河2》《江山如此多娇》《山海情》《我们的新时代》《中国医生》《守岛人》《启航:当风起时》《功勋》《我和我的父辈》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百年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国优秀青年奋斗和成长的故事。
图片
9.1分!《功勋》,9.3分的《山海情》和《觉醒年代》后今年第三部豆瓣破9分的电视剧诞生了,巧合的是,这三部剧均是主旋律题材,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细节拉满、人物立体,令人回味无穷。曾几何时,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一度存在与观众距离较远,被观众“冷落”的市场境遇,然而从去年开始,一批主旋律剧跳出了宏观叙事的模板化套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和更贴近观众真实感受的新时代表达,让故事的真实血脉融入到现代年轻人的血脉之中,穿过时空与地理间隔,在情感依托上实现了共情。
图片
《功勋》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用单元剧的形式以人写史,将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巧妙串联起来。上线以来,该剧播放热度持续走高,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9亿,知乎推荐值破90%,豆瓣超1万人打出9分,在多个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在谈论剧情的同时,还踊跃科普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集体致敬共和国最可爱的人。主旋律剧如何出新,一个个如泰山一样重的名字如何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是观众对《功勋》这部剧的最大期待。从目前播出的单元,《功勋》在创作大方向上沿用了《觉醒年代》的成功经验,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同时,尽量做到细节真实、逻辑合理,用真情实感去丰满人物,拒绝喊口号式的伪激情。
图片
战争史诗片《长津湖》通过“钢七连”英勇无畏的战斗故事,全景式地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扭转战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指战员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满脸稚嫩却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被冻成冰雕群像的场面,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冲击。如果你期待的是一部战争故事片,其实它并不完美,对战争群像的恢弘呈现以及战狼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故事节奏和人物刻画处理得依然不够细腻。
图片
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不仅彻底击碎了唯流量论、唯商业化的创作套路,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节点,国产剧必将创作出更多回归真实、关照现实的好作品,以点触面释放时代正能量。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功勋》第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恰好弥补了《长津湖》的不足,真实可信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情节让人大为震撼,其文戏之精彩、人物之丰满细腻、思想境界之高,在近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中都独树一帜。
图片
《能文能武李延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展示了我军政工干部的优秀素质,以及党的部队建设、思想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正面战场的斗争与思想“战线”的斗争两条线索相互结合,使得故事更为丰富有深度,这里面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没有突如其来的借东风,只有智慧胆量和热血。透过丰满的故事细节,这一单元真正向观众说明白了优秀的指导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如何开展思想工作的,以及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会有血性铁骨和不畏强敌的钢铁意志。
李延年扮演者王雷的表现惊艳,那段思想动员可以说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了最重要的道理,让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得到了升华,不说教不刻板,是难得的优秀作品,饱含了创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民志愿军的强烈情感,李延年的话说服了战士,更说服了观众。
图片
《无名英雄于敏》这一单元的剧本写得也非常细腻,主创绕到关乎国家安全命运的宏大背后,围绕于敏生活以及科研上的“难”,拆解伟大事业缔造过程中那些平凡细琐的“生活毛边”,找到了普通人与国家叙事有血有肉的关联。生动的细节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到,正是他们的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才有了“大国盾牌”,他们也用尽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两弹一星”精神。此外,《申纪兰》、《张富清》等单元同样可圈可点,这部主旋律剧之所以圈粉,其根源是采用现实主义的拍法,按照真实的生活逻辑创作,既尊重了时代真实的逻辑,也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像导演郑晓龙说的:拒绝伪激情、伪崇高、伪忠诚。
图片
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山海情》描写了宁夏西海固农民在各级干部的领导和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得福、水花、得宝、麦苗等新时代农村青年的奋斗历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图片
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1981年,伴随着一首铿锵有力的主题曲响起,中国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也是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鼻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主旋律题材都是电视剧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事实上,作为第一部吃螃蟹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它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样的创新意义重大,从此之后,国产影视作品开始告别说教和程式化,朝更偏重于戏剧性和娱乐性的方向发展。不过,随着创作模式与市场环境的变化,近二十年各种商业剧大行其道,在过度追求收视率和流量的商业环境中,曾经首开先河的主旋律剧渐渐落寞,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佳作缺乏,影响力有限,一度被视作不好看、没市场的同义词,观众口碑平平。
图片
纵观近两年,一部部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剧频频出现,在外有欧美日韩剧,内有海量网剧、综艺等对手的“合围包抄”下,曾经不被看好的主旋律电视剧,异军突起,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点赞。题材不是藩篱,主旋律与严肃历史类并非只能做成高岭之花。年轻化的创作手法让这些剧融合了严谨求实与生动形象,立意宏大但绝不空泛,找到了和年轻人趣味接近的书写角度,从而构建起饱满立体的人物群像。 另一方面,这些主旋律剧在节奏感上把控得更好,呈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在讲故事上下功夫,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受众。在《山海情》中,男主人公马得福带领一帮村民,克服困难,脱贫致富,就和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以及古装剧的主人公成长有着相似的内核,做到了故事起承转合的浓缩连贯,包袱与冲突相当密集。主旋律并不意味着枯燥,正能量和娱乐性也不是天然互斥。只要内容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艺术形象和价值内核有感染力、穿透力,无论是主旋律作品还是商业化作品,都可以打动人心、成功出圈。
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主旋律其实就是未来影视剧创作的“新主流”,其特点是“主流价值+主流市场”,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符合市场诉求,而“新主流将更加主流”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制片人梁静表示,主旋律电影其实就是主流电影,在很多国家其实都有这样的电影,而且在商业上都非常成功,在国内主旋律题材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未来的精品会越来越多。当然,随着主旋律创作方法论的不断进阶,未来其题材范围与叙事方式会越来越多元,从目前的爱国情怀、革命历史向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等更多圈层拓展。无论是展现革命先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度过充实的一生,还是讲述当代人的生活工作的中种种问题,只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来传递主流价值观,其实都是主旋律作品。
图片
上述新主流影视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同时注意汲取和借鉴具有世界水平的电影工业技术,打造出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高品质的影像奇观与视听盛宴,极大地激发与满足了受众的视听审美欲望,为新主流影视作品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组合式或集萃式的制作和叙事方式,之所以流行于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创作实践,主要是基于这一创作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和集中优秀的创作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依靠集体的力量高效地完成在特定时间主题影视作品的创作任务。与此同时,由于这种制作方式融合了不同风格的导演和编剧的集体创作,内容精炼,节奏更快,具有一种集锦式的美感,很好地满足了短视频时代受众对快节奏内容的审美需求,从而赢得了受众的广泛欢迎。
图片
当这些人和事被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以一种比以往同类作品更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时,那些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动人的场景,让大批年轻观众瞬间“破防”。年轻观众通过观看影视剧,更加切身地感受并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整合来源:1905电影网|人民论坛|文娱价值官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