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跑车、换logo,埃安开辟品牌向上新思路

摘要:从卖均价十几万元的汽车,到推出售价百万的跑车,在质疑中,埃安向着销量和资本两个市场狂奔,还向造车新势力发起挑战,希望将“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是被质疑绊倒,还是把质疑垫脚,埃安正在写答卷的路上。
图片
▲ 埃安推出跑车Hyper SSR
文 | 郭宇
编辑 | 赵成
被贴上“网约车”标签的广汽埃安,想要品牌向上了,还喊出了“埃安要做世界前三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的口号。
9月15日晚的埃安品牌之夜上,埃安宣布了两件事,一是发布新的品牌logo(徽标),中文名为“AI神箭”;二是发布高端产品系列Hyper(中文名昊铂),Hyper系列首款车型——定价128.6万至168.6万的跑车Hyper SSR也首次亮相,预计在2023年10月量产交付。
具体来看,埃安新logo将用在接下来推出的新产品上,Hyper SSR将是首次使用该logo的汽车,埃安现有产品则不会使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表示,未来Hyper系列还会推出轿跑、SUV、MVP。
图片
▲ 埃安旧logo
图片
▲ 埃安新logo
从平均售价18万元的产品,到直接推出百万级跑车,埃安的品牌向上似乎“一步登天”,而这不免让人觉得,一切只是其为冲击IPO刻意制造的噱头而已。
毕竟在9月初,埃安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公司全名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改为了“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埃安已获得发行上市主体资格,朝预设的科创板IPO上市又近了一步。埃安目前正在进行的A轮引战增资结束后,预计投后估值可达1000亿元。
面对质疑,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替埃安“辩解”了一番:“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超跑了,埃安的品牌价值要想一下子超越他们,并不现实。但埃安造超跑的另一价值是社会价值,造一个超跑,推动中国造车从人、设计制造到服务,全价值链推动的进步。”
图片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
埃安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它诞生自广汽集团(601238.SH),却在诞生后没多久致力于脱离广汽怀抱,混改上市是资本上的脱离,改logo标识是产品上的脱离;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茅,被称为传统车企里的新势力,而刚过去的8月里,它卖了2.7万辆,超过“蔚小理”三者总和,即使现在下单也要等2-3个月才能提车;它在最初发愿成为高端电动品牌,却一出手成为了B端里的销量王者,“网约车”形象令人觉得缺少科技含量,无法和高端联系起来。
如今再次重申自己高端品牌的愿景,埃安有许多话想说,也试图对上述的神奇之处给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
去广汽化:大到混改上市,小到换新logo
2021年8月30,广汽埃安混改正式启动。广汽集团在《关于子公司广汽埃安混改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议案》的公告中表示,将将对广汽埃安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寻找合适的机会独立上市。
当时的广汽埃安,已经经历了从产品系列到独立品牌的过程,并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车。广汽埃安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12月,广汽乘用车成立广汽新能源分公司。2017年,广汽新能源分公司独立,成为广汽集团旗下,与广汽乘用车并列的子公司。
2019年,埃安初次亮相。当年广汽新能源先后推出AION系列车型AION SAION LX,此前广汽新能源的主打车型几乎都是在广汽传祺基础上研发生产,例如GS4混动版、GE3混动版、GE3纯电版。2020年11月广州车展,已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广汽埃安宣布成为独立品牌,与广汽传祺品牌并列,同时,“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更名为了“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为什么要对埃安进行混改上市?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的领导们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了解释说明。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一是体制机制变革,引入外部资金,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二是阻止人才流失,员工持股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子公司埃安市值高,母公司广汽集团的市值也会水涨船高;四是扩大埃安声量,筹钱不是主要目的(广汽相关领导已经多次公开表示“不差钱”)。
广汽埃安混改上市的步伐很快,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将流程推进了一半。根据上市流程,第一步是资产重组,第二步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三步是投行尽调与辅导,第四步是申报与发行。
启动混改三个月后的2021年11月,埃安进行资产重组,将广汽集团中与新能源相关的资产融入广汽埃安体系,实现“研产销”一体化;2022年3月,埃安完成员工股权激励;2022年8月,埃安启动A轮融资引入战投,根据方案,A轮后广汽埃安估值预计将达1000亿元;2022年9月6日,埃安完成股改,正式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现有信息,广汽埃安计划在2023年寻求上市,目标瞄准科创板。科创板更侧重考察企业的科技能力,此前埃安从广汽体系内继承下来的新能源领域技术,对此有所助益。一位埃安内部人士表示,上市之前应该只有A轮融资,不会再增加融资轮次。
在古惠南看来,蜕变后的埃安在工作效率上快了许多,“公司的审批流程一步步走到我这里最长不超过3天,我这个环节的审批3小时不到就做完了,这个效率可以了吧。”
在混改的既定流程之外,一些小细节也变化了,比如换品牌logo。“在2020年之前,我们的车后贴的是广汽传祺,2021年贴的是广汽埃安,今天终于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了,以后就贴埃安了,也可以挂我们现在这个AI神箭的标了。”古惠南说道。
求高端化:成为世界前三,有量也要有价
在肖勇看来,“埃安要做世界前三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销量形成规模,二是品牌和产品要进到主流或者高端的价格和价值区间。
对于销量,埃安的期许是,到2030年,“有路就有埃安车”。将丰田的slogan换了个主语,是埃安对自身的信心,也是对未来新能源市占率的信心,“可能真的是一个新时代拉开序幕了。”在刚过去的8月,埃安卖了2.7万辆,连续第四个月突破2万辆,单月超过“蔚小理”三者总和,同时,提车周期至少在2个月以上。
“销售不是问题,主要是生产和供应的问题。”在活动现场,肖勇称,“分管采购的副总此刻还在追货,我叫他晚会不要来了,保障供应要紧。”
图片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
生产方面,目前埃安只有一座位于广州的工厂,规划的20万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60%的利用率。“按标准产能算,一个月生产不到2万辆,但我们现在一天24小时里生产22小时,只有2小时用来吃饭休息和交接班,生产2.7万辆,产能已经到极限了。”
好消息是,10月开始埃安的第二个工厂将会投产,新工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考虑到新工厂有产能爬坡的过程,预计10月第二工厂产能为1万辆,能极大的缓解我们目前的压力。”肖勇称,在接下来的10至12三个月,埃安会朝着月销3.5万辆至4万辆的目标努力。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除了目前的两个工厂,广汽埃安正在筹备接手广汽菲克在湖南长沙的工厂。今年7月,广汽集团官宣与Stellantis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的经营,Jeep(吉普)也正式宣告退出国产。广汽菲克在中国留下的两处工厂,一处在广州番禺,目前已被埃安接手,成为埃安的第二个工厂;另一处在湖南长沙,此前已经被传出零跑汽车比亚迪均有兴趣接手。上述知情人士称,此前埃安接手工厂后的产线改造并不复杂,一般15天左右可以完成改造。
随着产能的提高,2022年埃安的销量目标逐渐提高,从年初的保20万辆,挑战25万辆,到现在的挑战30万辆。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广汽埃安累计卖出了15.4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24.7%,位列新能源销量排行榜第6名。
但销量越来越好的背后,给人一种越卖越亏的感觉。在主要经营指标方面,广汽埃安2022年1-5月平均每月净亏损达2.05亿元,相比2021年增长76.72%;同期营业净利率也由2021年的-8.04%进一步降至-9.22%。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解释称,埃安今年上半年本来要盈利的,但受到供应链影响,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压缩了利润空间。“今年预计埃安的平均售价要达到18万元,如果今年30万销量目标实现的话,我们的销售收入或者产值可能要达到500多亿元。”肖勇说道。
品牌和产品方面,埃安希望推出更高售价的产品,同时品牌价值也能提升。不过,“品牌向上并不完全等于卖高价产品”。无论古惠南还是肖勇,都在重申这句话。
在古惠南的理解里,品牌价值不等于价格高,而是不论自己推出什么价位的车,都可以带给车主更多的价值,比如一款售价为20万元的埃安车,车主认为这辆车值30万元,埃安希望做到的,是给车主一种赚了10万元的感觉,“我要带给客户有溢价的价值”。其实,这样的理念可能更直白理解为“性价比”。
但目前的埃安,其性价比主要停留在20万元以下的市场里。广汽埃安目前在售产品包括AION LX Plus、AION V Plus、AION S Plus、AION Y、AION S共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从13.76万元-46.96万元不等。其中,为广汽埃安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的AION V和AION S均主打的20万元以下市场。
高端系列Hyper的推出,为埃安的品牌能力提供了更多空间,但也被外界担忧此前“网约车”标签过于深入人心,低价的形象影响发展。但肖勇并不认可这个说法,一方面,B端市场销量好说明产品质量好,经得起考验。另一方面,网约车并不等于低价车,“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出来之后,你还能说出租车或者网约车低端吗?他反而是一种先进的体验。“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们自己做不好,就反过来说卖B端不行。”此外,肖勇认为B端的市场机会应该就是3到5年,抓住这个机会能形成规模效应,帮助企业分担成本。
图片
▲Hyper SSR (企业供图)
谈起新亮相的百万跑车Hyper SSR,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讲起了造跑车的技术底气,“广汽研究院做了16年常规车的开发,我们积累了一大批高级的汽车人才。”古惠南也说,“作为一个品牌,不仅看价格,还是要看原创的科技、领先的科技、独占的科技有多少,埃安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来推动品牌的进步。”甚至还为超跑建了一条专线来进行生产。
但新事物诞生,质疑是免不了的:“买得起百万跑车的人,更在意的是品牌,而不是技术”、“一旦定位为网约车,会影响后面的销售”。在质疑中,埃安向着销量和资本两个市场狂奔,还向造车新势力发起挑战,希望将“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是被质疑绊倒,还是用质疑垫脚,埃安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