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猴痘病毒输入性病例在重庆确诊,普通人该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9月16日,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成为中国首例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大多数人对这个消息极其关注,毕竟之前猴痘在国外多地广泛传播,国内仍是一片净土。更主要的是猴痘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引起的视觉冲击更令人心生恐惧。
图片
猴痘病毒最早是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并因此得名。实际上,导致猴痘的罪魁祸首并不仅仅是猴子,最主要是非洲某些啮齿类动物,如非洲松鼠、冈比亚巨鼠、睡鼠等,它们是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
自从今年5月底英国报道第一例猴痘病毒以来,猴痘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短短的四个月内,全球累计病例已经接近6万例,其中美国超过2万3千例。这说明猴痘病毒的传播力是相当强的。作为普通老百姓,到底该如何预防猴痘病毒?
预防猴痘病毒首先得知道这种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最初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猴痘病毒主要发生于男同群体。比如WHO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报告的病例中,其中97%(7541/7741)确定为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其中91%(4856/5315)报告通过性接触传播。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似乎觉得离普通人比较遥远。
图片
然而,随着病例数增多,我们发现猴痘病毒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特殊群体。它似乎突破了传统的传播途径,获得了新的传染技能,在人与人之间较以往的病毒株更容易传播。引起猴痘病毒传播的途径无非就那么几种,比如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食用带病毒动物、接触携带病毒的病人、接触病人的日常物品及分泌物、飞沫传播、母婴传播。
在上述传播途径中最令我们担心的是飞沫传播,这个类似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这一点,其实我们不必太担心,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在同一空间中传染许多人,猴痘病毒相比新冠病毒来说,通过飞沫传播相对并没有那么容易,。目前认为,只有长时间、近距离、面对面密切接触猴痘病毒感染者时,含毒的大量飞沫才有可能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
图片
综上所述,对于猴痘病毒的主要预防措施就是外出戴好口罩,及时做好手部清洁,尤其是减少与来历不明的啮齿类、灵长类动物接触。宠物爱好者、动物饲养和检疫人员等属猴痘高危人群,更要加强防护,防止被咬伤,以及接触动物血液、分泌物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洁身自好是预防猴痘的关键。虽然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目前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