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国家政要相比,英女王的国葬有何不同?

当地时间9月19日(约北京时间19日下午18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
预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元首、政府领导人以及王室成员出席仪式。在葬礼之后,女王将长眠于圣乔治教堂内的乔治六世国王纪念教堂。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届时也将移至此地,与一生挚爱合葬。
图片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 图源网络 下同
女王的葬礼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么还有哪些国际人物的葬礼能在意义和规模上与之相提并论呢?
纳尔逊·曼德拉
作为南非的前总统和反种族隔离英雄,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
图片
曼德拉的葬礼
追悼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大约4500名曼德拉的亲友和各国政要聚集在库努小村,参加为曼德拉举行的国葬。葬礼上人们用音乐和话语向这位已故南非总统和受人尊敬的政治家表达了敬意。
随后,黑人和白人军官把覆盖着国旗的曼德拉棺椁抬至曼德拉家族墓地。一些亲朋挚友参加了曼德拉的下葬仪式。在21响礼炮以及军方直升机和飞机飞越致敬之后,裹着豹皮的曼德拉灵柩被下葬。
在葬礼上,南非总统祖马称赞曼德拉是“智慧的源泉、力量的支柱和希望的灯塔,激励着所有那些有志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世界而斗争的人们。”
约翰·肯尼迪
肯尼迪总统遇刺是影响20 世纪的决定性事件之一,震惊了美国和世界。
图片
肯尼迪的葬礼
在接受了民众的吊唁后的次日,肯尼迪的灵柩再次启程,送往艾灵顿国家公墓下葬。当挂着星条旗的灵柩,于11月25日穿过城市的街道来到圣马修大教堂时,约有一百万人沿着这条路线排列。
就在下葬出殡前的最后时刻,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来到灵柩前,长跪不起,悲痛地最后一次吻别了自己的爱人。
而站在母亲身旁的、年仅3岁的肯尼迪小儿子看着缓缓离去的灵柩,抬起手学着身边的士兵动作,天真而肃穆地向着父亲的灵柩敬了一礼。
教皇若望·保禄二世葬礼
2005年4月8日,大约400万朝圣者来到罗马参加教皇若望·保禄二世的葬礼。至少有70位总统和总理、五位国王、四位王后出席了会议。当时一些人将其描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领导人聚会”。
图片
保禄二世的葬礼
身着袈裟和主教头冠,教皇的遗体在圣彼得大教堂展出,大约30万人在梵蒂冈内部瞻仰了教皇的遗容。
若望·保禄二世领导天主教会长达 27 年,是所有教皇中在位时间第三长的。他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坟墓现在是梵蒂冈最受欢迎的朝圣地。
阿亚图拉·霍梅尼
这位宗教领袖领导了1979年的伊朗革命,并担任该国最高领导人长达十年之久。
图片
霍梅尼的葬礼
在为霍梅尼举行国葬当天,因为伊朗当局对霍梅尼国葬观礼的人数预估错误,也没有进行控制。结果在霍梅尼出殡当天,成千上万的群众拼命的上前去试图再去瞻望霍梅尼一眼,而这也导致了乘载着霍梅尼的灵车寸步难行,被人山人海包围着。
参加观礼的人们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撞到了霍梅尼的儿子,打翻了霍梅尼的棺木,撕下了霍梅尼的裹尸布,使伊朗人民的精神领袖险些“走光”。
官员们估计,1989年6月,德黑兰有1000万人参加了游行,并且造成了八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戴高乐将军
1970年11月9日,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因动脉瘤破裂,在科龙贝双教堂镇的家中猝然去世,享年80岁。
图片
戴高乐的葬礼
戴高乐的葬礼非常简朴,他早在1952年就立下了遗嘱:“我希望在科隆贝双教堂为我举行葬礼。我的墓地就是安葬了我的女儿安娜的那块墓地,我妻子将来有一天也要安葬在那里。碑文是:夏尔·戴高乐(1890一 )。别的什么都不要。我不要国葬。不要总统、部长、两院各单位和行政、司法机构参加……一切简单最好。”
戴高乐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我国立即降下半旗志哀,这是新中国首次为外国元首下半旗。毛主席也以个人名义亲自给戴高乐夫人发去唁电,称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伊娃·庇隆
1952年7月26日,伊娃·庇隆去世,年仅33岁,阿根廷为她哀悼。
这位几乎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女人,在阿根廷贫困的山区长大。当伊娃·庇隆15岁开始了表演生涯后,她为女工及工会的权益问题奔波,也为了民众的健康贡献出心力,声誉日隆。无数人将她视为偶像,特别是阿根廷贫苦的人民把她视为救星,她的像在许多人家里与耶稣像同时贴在墙上。
图片
伊娃·庇隆的葬礼
伊娃去世时,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现了盛大的哀悼场面。70万人向其灵柩行礼致哀,有些人为此等待了将近15个钟头,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
面对政敌对她过去和“野心”的攻击,埃娃·庇隆在一次演讲中告诉她的人民:“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同英女王一样,这些已故的国家政要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此愿英女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