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张凤奎教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非重型、重型和极重型。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或补充和替代极度减少和受损的造血干细胞,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为了让患者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更多相关知识,梅斯医学诚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贫血诊疗中心主任张凤奎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相关进展的一些看法。
梅斯医学:张教授,您觉得日常生活中血液病该如何预防?通过体检的方式,能够检查出来血液病吗?
张凤奎 教授
这个问题比较广泛。血液病种类分很多种,有些良性病如营养性贫血比较好预防,有些恶性血液病则不太容易去预防。如果知道发病原因的话,预防就会相对容易。
一些发病原因不明的恶性血液病,有害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要尽可能的避免。想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弄清楚发病机制,才能找到有效的预防方式。但遗憾的是,许多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查清。因此,还需要肿瘤和血液领域的专家们继续努力。
通过体检的方式可以检查出来血液病。因为血液病实际上包含很多种,有良性血液病和恶性血液病。对于慢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常见的贫血如营养性贫血,就可以通过体检的方式尽早识别,这对于病人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梅斯医学: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得血液病,是因为当下儿童血液病发病率提高了吗?相较之前,血液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血液病有办法完全治愈吗?
张凤奎 教授
随着国内经济和医学的进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以前未曾被关注的疾病也被更早的诊断出来。儿童血液病的发病率是否提高,还需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来确定。现代社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同时,由于家庭独生子女增多,大家对儿童的关注度也相应的提高,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血液病是一大类疾病,有些可以完全治愈如营养性贫血,有的则可以通过延长病人的生存来达到长期缓解。也就是说,这类病人可以带着病症长期生活。例如,一些重症血液病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获得正常人的生活,达到长期的生存,并且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这与之前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
梅斯医学: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哪些检查比较关键?血常规有何特点?
张凤奎 教授
首先,光听名字大家就会有一些误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它不是单纯的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如果临床上病人出现以上特征,就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后,如果血细胞减少,又没有明确的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已知的其它疾病,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就要做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骨髓增生降低的疾病有很多种,要除外其它已知的疾病,才能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细致的询问病史、查体,详细的骨髓检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除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相近的疾病。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有经验的大夫不难。
梅斯医学:AA根据血象可分为NSAA、SAA与VSAA,各自有何特点?目前,临床上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治疗方案?
张凤奎 教授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分为非重型、重型和极重型。这种分型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先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之后,一些专家指出,某些病人临床表现上更容易出现感染,致死率更高,因此又分出了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按照骨髓造血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型,从名字上就可以大概知道这几种病的差异:(1)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产生一些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表现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轻。相应的,临床表现较轻,致死率较低。(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衰竭严重。表现为明显的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尤其是感染和出血造成病人死亡。(3)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相似,突出表现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增高、病人死亡风险增加。这三种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影响病人生命的疾病,要积极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选择暂时先不治疗,一旦疾病恶化,再选择开始治疗。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细胞减少程度严重,需要立即改善其造血。
造血改善有两个方法: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建一套造血系统。二是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造血器官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异常免疫导致造血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因此,要解决异常免疫,使残存的自体造血细胞恢复造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需要病人有相应的供者,且病人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这种治疗方法,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些病人不能耐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找不到合适供者,就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要进行免疫治疗。ATG联合环孢素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最常用的免疫治疗。近十年来,免疫治疗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快速起效,改善血液学反应质量,疗效明显增加。
梅斯医学: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彻底治愈AA的有效方法,但是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失败等仍是患者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为预防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失败,有哪些措施?
张凤奎 教授
如果患者年轻,又有HLA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移植有效的机率就很高。目前,通过高分辨率HLA配型、改良预处理方案、移植后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已经明显的降低了GVHD和移植失败的发生率。
尽早识别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尤其是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一旦病人发生严重感染,就会失去治疗机会。如何使初始治疗疗效不好的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也是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难治病人的治疗,可选择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有更多的机会寻到供者,从而挽救生命。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预测病人的疗效也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我治疗过的患者数量较多,利用ATG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每年大概有200多例。针对每一位病人,我都会精心的设计治疗方案,希望他们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在我的工作生涯中,让我比较难忘的是他们的变化,也就是看着他们从最初的沮丧到后来病情改善时的兴高采烈。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专家简介
图片
张凤奎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贫血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研究方向:造血系统红细胞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率先系统报告我国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再障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一线应用ATG联合CsA及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再障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和多个血液专业杂志编委。
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医科院优秀教师和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