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罕见的卡卡提亚王朝:王室是贱民,女性能主政,堪称印度种姓制度的奇迹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上一期在写英国王冠上的著名宝石——“光明之山”时,提到“光明之山”的出处,就不得不说13世纪印度德干高原上的卡卡提亚王朝。
图片
据说就是卡卡提亚人发现了这颗据说重达800克拉的钻石,并且把这颗钻石当做神像的眼睛。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上,英国人抢走了这颗钻石,并将它镶嵌在王冠上。
其实卡卡提亚王朝在印度历史上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在公元前1500-前900年,雅利安人就入侵了印度,初步建立了种姓制度,然后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基本上都是由出身雅利安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所掌控。
被击败的原住民则成了首陀罗阶层,成了贱民、奴隶、不可接触者……只能祈求来世能生在其他阶层,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印度种姓制度。
图片
但是本期我们要讲的卡卡提亚王朝,却是印度历史上罕见地由首陀罗阶层来统治的王朝,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卡卡提亚王朝的先祖就是首陀罗,曾在南印度的一个帝国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当兵打杂。
然后因为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当时的王朝为了表彰牺牲的勇士,就给他的后裔在德干高原封了一小块土地。
此时,称霸南印度的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南印另一大国朱罗结仇,双方陷入长期战争,而导致国力逐渐衰弱,卡卡提亚王朝的先辈们就趁着战争一步步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封地。
图片
到了十一世纪左右,他们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时的统治者普罗拉二世趁机建立了卡卡提亚王朝。
普罗拉二世也算是割据时代的一个豪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孙策。
他乘着大乱的机会,非常猛地攻击周围的领主,并吞并他们的土地,但是他和孙策一样,都是喜欢自己上阵,结果在试图吞并韦兰纳蒂王国的时候直接战死了。
普罗拉二世死后,他的儿子鲁德拉德瓦一世(Prataparudra I)继位,把整个王国从德干高原东扩至哥达瓦里河(Godavari River)三角洲。
在鲁德拉德瓦一世以及他的甥侄加纳帕蒂(Ganapati)的统治之下,卡卡提亚王朝迎来了大发展。
图片
图注:卡卡提亚王朝时期修建的千柱神庙,在2021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加纳帕蒂被誉为卡卡提亚王朝最伟大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之下,周边多个小国都成为了卡卡提亚王朝的附庸,他继百乘王朝(公元前230年)后第一个统一了泰卢固地区。
当时的卡卡提亚王朝强大起来之后,王室并没有伪造或者自封自己是刹帝利出身,反而自豪地宣布自己的祖先就是“从造物主梵天的脚中诞生”。
卡卡提亚王朝时期发现的铭文记载,当时的卡卡提亚王族说:
“造物四面梵天神,毗湿奴神莲花生,创造诸天神。梵天神以嘴创造婆罗门,以手创造国王(刹帝利),以大腿创造吠舍,以莲花足创造了首陀罗。我卡卡提亚王朝,全世界皆赞扬,首陀罗种也。吾王首陀罗种普洛拉罗阇,以聪慧异常而闻名于世”。
图片
图注:卡卡提亚王朝时期的建筑遗存
有这样开明的君主,各地低等种姓大量涌入卡卡提亚王朝,许多优秀的低种姓人才都在卡卡提亚王朝当做官员。一些颂诗中甚至有国王任命了“七十七个出身卑微的首陀罗”去管理地方的描述。
卡卡提亚王朝还搞出了一个超越种姓制度的纳亚卡制度(Nayakara),大致意思是不论什么种姓都能成为纳亚卡,成了纳亚卡之后哪怕你是低贱的首陀罗也能去当官;甚至一些婆罗门高种姓的人竟然愿意去和“低贱”的首陀罗一起当一个“纳亚卡”。
卡卡提亚王朝还是印度历史上罕见的女性地位相当高的王朝。
不仅仅普通的女性可以选择嫁给王公或者嫁给村长还是普通人,而且女性还可以当官、获得爵位,甚至还能成为国家领袖!
图片
图注:印度拍摄的关于“鲁德拉玛·德维”女王的影视剧
加纳帕蒂统治时期,因为没有儿子,于是他在老年时就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女儿鲁德拉玛·德维(Rudrama Devi,约1263-约1289年在位)。
当然,这位女王上位时还通过了一系列古老而且奇怪的仪式,最后以“卡卡提亚王子”的身份继承了王位,但这也是南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可能也是唯一一位)。
在这样的风潮下,卡卡提亚的女性意识纷纷觉醒,根据记载,有寺庙的女神官掌管了王朝的国库;有4位女性都担任过武士家族的首领,甚至还继承了家族里“英雄”的爵位……
这些就算是在现代印度,都是可以上新闻的事件了,不要说在800年前了。
图片
而且卡卡提亚王朝统治时期,在缺水的德干高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去灌溉农田和人畜饮水。在一千年以后,现在的印度还经常爆出要维修当年卡卡提亚王朝留下的水利设施,好让当地人有水灌溉和饮用。
在1323年,因为德里苏丹国图格鲁克王朝的崛起,富有的卡卡提亚王朝很快成为了德里苏丹国眼中的肥肉。
在经历了三次战争后,卡卡提亚王朝,这个由首陀罗种姓建立的国家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以史为鉴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能查阅的中文资料非常稀少,英文资料也都缺少细节,这篇文章只是让大家粗略了解一下我们在南边的这个邻居,也是对手的印度的极小的一部分历史。
毕竟知己知彼,才会百战不殆,而我们距离“知己知彼”还差得很远,如果您有这方面的资料,也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