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恳研究五十年,四次申请院士被拒,最后她却成为美国院士

李爱珍,女,1936年生人,今年86岁。2003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2007年5月,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片
是的,就这样一位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资深前辈,连续申请四次院士竟然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李爱珍老师第四次申请院士的时候,被以年龄过大为理由而拒绝。
半导体行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卡脖子的顶尖行业,以西方为首的国家对我们围堵,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
就在李爱珍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之后,美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于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顶尖人才之一,李爱珍老师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我们只需要看这一点便可,她是中国首个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女院士。
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官网显示,李爱珍先后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省部级奖16项。
不仅如此,李爱珍老师在稀土、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成就;而稀土和半导体,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无疑是珍宝存在般的东西。
图片
尤其是她研发出来的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亚洲“零的突破”,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的第一位女性中国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没有本国院士头衔的科学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李爱珍老师的科研成果真的很厉害,学术价值也非常的高,高到美国把第一次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给到一个中国女性科学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此厉害的人物四次都没有被评上院士呢?
这里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院士的评选机制: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增选名额分配,由院士大会常设机构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两种途径获得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
二是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
然后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40%。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的2/3的候选人,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
对于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或专家,可被推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片
由此不难看出,院士的评选标准其实还是有比较强的主观意识在其中的。
院士评选有两点硬性要求,一是需要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二是需要国内相关的研究机构去评选,最后实行无记名投票。
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理由,大概就是李爱珍老师的确不被专家学者们所认同吧。
这一点,也的确符合最近几年人才外流的现象。
拿清华北大举例,据数据显示,许多出国的清华北大学子其中竟然有高达一半的比例学成之后没有归国。由此可见,人才外流的现象依然非常严峻,这一点还是需要社会大众去努力吧。
和国内“名不见经传”不同,李爱珍老师在国际上享誉盛名,先后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职位。
90年代,李爱珍老师担任德国Paul-Drude固体电子学研究所任马普学会客座教授;2000年又担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ChoMBE奖国际评委、分子束外延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李爱珍老师学术生涯的其中之一而已。
早在2007年,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时候,就曾有记者采访过李爱珍。
当时已经71岁的李爱珍说:“第一,没有国家创造的平台、项目经费、科研环境等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第二,我非常感谢那些推荐我的院士,对他们我感到愧疚。”
李爱珍说,当选美国院士不能作为评中国院士的理由。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八十多岁的李爱珍老师,可能也不会再纠结为何当初四次都没有评上中国院士了,但从李爱珍老师过去的发言来看,她对四次申请院士没有成功这一结果,应当还是有些许遗憾的。
图片
尊重人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学术环境到学术待遇薪资福利,更重要的是,要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进入组织。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曝出的贾浅浅,从侧面或许也反映出了学术上的一些小问题。
人才,才是我们的根本。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