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五看五争当” 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景洪市执稳人居环境整治“画笔”勾勒魅力乡村

近年来,景洪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凝心聚力勇争先,铆足干劲走在前,不断谱写景洪人居环境建设新篇章,先后有9个村被评为县级美丽村庄、9个村被评为州级美丽村庄、5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共涉及197个村小组),10个乡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84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个村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4个村入选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符合景洪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之路。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上下联动“一张网”

健全组织体系。成立景洪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市级领导挂包乡镇,办公室统筹协调,专项组联动配合,市直单位分工负责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建立信息调度、跟踪问效、沟通联络“三项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调度,跟踪落实工作进度,做到职责清晰、分工合理、目标明确、推进有序、形成合力。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对标省级、州级考核标准,组建由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项督查组,按季度开展常规巡查督查,及时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为乡镇、街道、农场持续抓好问题整治明确标准、提供对照、指明方向。

完善奖惩机制。出台景洪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实施方案,坚持1档标准(即干净整洁型村庄)、覆盖5个方面(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发动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带领群众改陋习、树新风,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分类施策,坚持全域整治“一盘棋”

公厕改造前

公厕改造后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类实施公厕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户厕改造,确保实现二类县行政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目前,全市88个行政村均有1座以上卫生公厕,自然村卫生公厕417座,无害化卫生户厕43352座,覆盖率达87.36%,超出二类县目标任务2.36个百分点。

户分类

村收集

乡转运

市处理

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紧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成立景洪市城乡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探索以城带乡治理模式,逐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方式,共配备环卫工作人员132名,建设垃圾中转站8座,投入车辆55台,承接勐养、勐龙、普文等9个乡镇环卫工作,及时在各乡镇、街道、农场配备垃圾车、可移动式垃圾箱等设施,有序实现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方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集镇周边、人口密集等地区,通过管网改造,将农村生活污水一体纳入集镇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充分发挥集镇处理设施辐射作用;对于偏远村组、生态敏感区、饮用水源保护等地区,通过建设小型氧化塘、生态湿地等项目分散处理。截至目前,景洪市88个行政村中有29个行政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33%,有8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收集处理,收集处理率9%。

稳步推动村庄规划编制。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27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其中22个规划通过省级、市级审查,2个规划取得市级批复,3个正在修改完善。稳步推进2022年36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6个行政村规划已通过市级审查,其余行政村正在编制中。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村庄保洁、生活垃圾收费、公共设施管护等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管理,覆盖率为100%,配有专职保洁员483名,老年协会、妇女等群团组织共14135人,建立常态化保洁队伍,形成长效整治机制。

强化示范引领,形成点面联动“一张图”

▲勐龙镇曼勒村小组

▲景讷乡曼勐老寨村小组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各乡镇、街道、农场每年选定1个示范村进行评比,围绕产业发展、村庄规划、民居风貌等20项考评指标,持续开展整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4年来,市委书记坚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带领市委常委班子、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以及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农场党政主要领导开展观摩评比15期,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010万元,成功建设了6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实施“万吨水泥进农村”项目。每年市级安排500万元资金购买1万吨水泥,重点用于村内道路硬化、村内排水沟、庭院硬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4年来,共实施5期“万吨水泥进农村”项目,投入资金2814.5万元,购买水泥53000吨,发动群众自主筹集砂石料21万余方,群众自发组织投工投劳15万余人次。

来源:景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