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教授的简历,写出了脱口秀的效果|【经纬低调分享】

最近,南开大学的教授,因为简历过于好笑而上了热搜——看似一本正经的自我介绍,内文却暗藏许多“小情绪”。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胡金牛和陈璟教授,在学校官网的自我介绍中,抖足了机灵。正经的的介绍后,紧跟猝不及防的转折,一篇简历令人读出脱口秀的效果。
在介绍完自己读博士后、访学各国名校后,胡金牛解释说“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他发表SCI论文40余篇,却自己打了个括号注释“被定义为水刊”;介绍研究方向时,他说机器学习在原子核结构中的应用,他来了一句点睛之笔“其实都是为了生存^_^”。
幽默背后是扎实的科研。这两位教授的简历为何能走红,主要还是由于他们优秀的科研经历,与低调风趣的态度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萌”吧。以下,Enjoy:
来源 / 量子位(ID:QbitA)
作者 / 金磊 Alex 发自 凹非寺
原标题 / 南开介教授好嘛是“段子手”
家人们,谁能想到南开大学教授们走红,竟然是因为一份简历。
事情的起因,源自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胡金牛教授。
有网友发现,看似一本正经的自我介绍,内文却暗藏许多“小情绪”。
例如在描述教育经历时,对于本科和研究生之间“消失”的一年,他直言道:
不要问中间一年经历了什么。
图片
啊这……是有点“少管我”的味道了。(手动狗头)
图片
然后在个人介绍环节中,胡金牛教授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重点都在括号里):
2011年获得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开展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研究(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
迄今为止在Physics Letters B、Scientific Report(被定义为水刊)以及Physical Review C等原子核物理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原子核领域属于夕阳学科,基本上发不了Nature和Science)同时在Astrophysics Journal等天体物理期刊(这个影响因子要高那么一丢丢)发表文章数篇(因为最近才发现蒙做天文的比蒙做核物理的专家要容易一点)
担任Chin. Phys. C, Int. J. Mod. Phys. E, Chin. Phys. Lett.等期刊审稿人(被人强拉进去的)。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报个名就行,在没有任何真刀真枪资助的情况下已经顺利结题)
目前担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承蒙各位前辈大佬的支持)。研究方向为原子核结构理论,主要包括利用真实核力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研究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三体核力在原子核结构中的作用;格点QCD理论在核物理中的应用;中子星的基本性质以及奇异原子核性质。
来到研究方向的内容,胡教授“括号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开来:
图片
哪个研究方向比较火,哪个可以“随便忽悠”都标注得明明白白的。
尤其是机器学习在原子核结构中的应用,胡教授更是来一句点睛之笔“其实都是为了生存^_^”。
教学经历也是细节满满,“经常因为选课人少而停课”:
图片
胡教授说,曾经还获得过“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和“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他在这条下面特别标注道:
如果不相信,请Google之。
图片
(注:这两个奖的获得者分别是“所有网民”和“全体中国人”)
也正因胡教授如此“人间真实”的画风,话题瞬间被轰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太搞笑了”:
好笑但真实,爱了爱了。
但如果你觉得胡教授的简介算搞笑的,那还是有点低估了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们的幽默诙谐。
网友们扒出了更搞笑的
胡金牛教授这波自嘲式介绍确实火了。
但在网友们的力量之下,另一位教授的个人简介也被扒了出来——南开大学物理学院,陈璟教授。
陈璟教授的幽默诙谐,也是从他的“个人简介”就开始。
别人都是第一人称做描述自己的学术生涯,陈璟教授却不走寻常路——用第三人称:
教授在他漫长的青春期游荡过许多地方,也不知不觉非常系统地完成了他的被教育。
“游荡”、“被教育”……这些词用得……似乎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谈及他最为自豪的点,更是直言道:
教授最自豪的是能在30岁之前出了趟国逛逛,读完了书,还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包括2个学士学位(应用物理和计算机工程)、2个硕士学位(凝聚态物理和电子工程)和1个博士学位。
有些内容更是和胡金牛教授“括号的力量”如出一辙:
教授认为科研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必须有趣、能伸能屈、绝不贪刀)
在介绍自己学术头衔的时候,陈璟教授是这么描述的:
因为人品好,他现为 PRL、APL、OL、OE、EPL、Nanoscale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然后来到研究方向,他同样采用第三人称的“打开方式”,依旧利用好“括号的力量”:
教授肩负强国兴邦重担,科研任务繁忙。他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物理漂亮、数学简单的那种),但绝对不保证每个想法都正确。
家人们……咱就是说,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们都是如此“人间真实”的嘛?
但更真实的,还要看陈璟教授的教学经历和荣誉称号——字儿都懒得打了啊:
图片
陈璟教授的教学经历里,晒的全是和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至于荣誉称号嘛,他就简单粗暴地配了一张图文:
图片
嗯,确实有点道理。
……
两位教授“段子手”般的简介这次着实是火了一把,后来官方工作人员都出来作回应了:
官网上的个人简介都是教师自己写的,校方不会干涉。
但有一说一,他们的幽默诙谐,可不只是体现在官网的介绍中,在平时生活里也是如此。
学生:胡教授课堂很风趣
这一点从胡金牛教授的PPT里便可一览无余。
家人们,来一起感受一下胡老师讲解“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画风:
图片
甚至直言防止学生作弊的态度:
为了阻止学生考试作弊,我的视觉、嗅觉、听觉都进化了。
图片
然后胡金牛老师在个人博客里发表过《<原子物理>课程总结》,也是把“括号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15周紧(sui)张(yi)的上课,2018年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在It’s time to say goodbye的优美旋律中顺利结课。
感谢各位同学没有向讲台扔臭鸡蛋,反而每次上课结束都给予鼓励的掌声。
尽管很多同学主动通过微信利用各种原因向我请假,但是想想现在都记不清楚到底都谁请假了(尽管汗去吧!)。
希望同学们在明年的考试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有的同学刚刚还说老师明年再见),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作弊,当然挂科的同学也不要太多(前两年的同学可都没有和老师在《原子物理》的课堂上再见的哦!)。
至于陈璟教授,有学生回忆他的工作生活说到:
没啥事的时候在办公室打单机游戏。
有一次还听到他和学生讨论《艾尔登法环》……
图片
嗯,确实好有意思。
幽默背后是扎实的科研
别看胡、陈二位教授在其简历中十分谦逊甚至玩儿起了自嘲,他们搞起科研来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先来看看胡教授这边——目前他已经在原子核物理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不过他坦言:原子核领域属于夕阳学科,基本上发不了Nature和Science。
此外,胡教授还在影响力不错的Astrophysics Journa等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嗯…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何在简介中加上这句:“最近发现蒙做天文的比蒙做核物理的专家容易点”。
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Chin. Phys. C, Int. J. Mod. Phys. E, Chin. Phys. Lett.等期刊审稿人。(虽然他自嘲是被强行拉进去的)
至于科研项目,据公开资料显示,胡教授自2016年以来已经主持过4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和1个市级项目,总经费达到100多万。
图片
再来说说陈璟教授,目前已在顶级物理期刊上发表100余篇文章,并被累计引用2000余次。
2018年,他参与合作的一篇论文登上了Science。
图片
在这项研究中,他和团队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理想外尔系统。
何为外尔系统?
原来,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费米子包含三种,分别是狄拉克费米子、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
其中,狄拉克费米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但是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直到这几年才被观测到。
外尔费米子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色散关系上含外尔点。
而理想的外尔系统是研究和开发很多有趣的拓扑特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基础,是物理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据南开大学官网信息,陈教授自2009年以来,已经主持过7个项目了,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和2个教育部级的项目。
图片
这么看来,这两位教授的简历为何能走红,主要还是由于他们优秀的科研经历,与低调风趣的态度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萌”吧。
One More Thing
众所周知,南开大学坐落在曲艺之乡天津。
调皮的网友就开始加戏了:
你们南开的教授们都进修过相声?
图片
参考链接:
[1]https://my.nankai.edu.cn/wlxy/hjn/list.htm
[2]https://physics.nankai.edu.cn/hjn/main.htm
[3]https://physics.nankai.edu.cn/cj/main.htm
[4]https://m.weibo.cn/2011075080/4814774746221894
[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16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