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任溶溶离世,他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重视

编者按:9月22日,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任溶溶2022年9月22日晨在沪离世,享年100岁。他翻译了《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总字数逾千万字,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先驱者”。今年5月,他刚刚度过百岁寿辰。
文 | 河 西
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入私塾时先生为他取学名为“干强”,取根好干壮之意。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闵行路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他家是广东鹤山古劳下六旺宅村人,4岁时他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东老家,住在广州西关文昌路,在广州读私塾和小学。
图片
1931年秋,他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岭南分校学习,后又进入岭南中学和雷士德工学院初中部读书,这时的他热衷于读书报,逛书店,看电影。
1940年10月,他去苏北加入新四军,先后在海安、盐城新四军宣教部工作。任溶溶投奔苏北新四军,正好这天是10月17日,任溶溶用“十一七”谐音字改成了“任以齐”。别名“任以奇”,因繁体字“齐”笔画繁多,而“奇”字写起来简单,所以解放后任溶溶正式用““任以奇”代替了本名任根鎏,作为他的真名。
1941年春,他编中共地下党出版的《语言丛刊》杂志,这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开始。1942年秋,他进入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大夏大学,即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他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
1945年从大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溶溶完成了第一篇翻译作品——土耳其儿童小说《黏土做的炸肉片》,刊登在1946年1月1日出版的《新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没想到从此与儿童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这么误打误撞进入了儿童文学的世界。
当时,他在翻译作品上的署名是笔名易蓝,那他后来是怎么会改叫“任溶溶”了呢?
他在1948年翻译出版的《列麦斯叔叔的故事》中,首次用上“任溶溶”这个名字,他因为很喜欢女儿,也很得意给女儿取的这个名字,这时候他灵机一动,碰到自以为得意的作品,就署上“任溶溶”,直到最后自己竟变成“任溶溶”了。
以至于后来他女儿长大后,别人上他家找任溶溶,家里总得问找老的还是小的任溶溶。又由于是给女儿取的名字,“任溶溶”这个名字较为女性化,不熟悉作者的读者可能会误会,因而常有一些小读者给他来信,开头就是“亲爱的任溶溶大姐姐”、“亲爱的任溶溶阿姨”。
任爷爷真是太逗了,从这个名字的故事上也可以看出,任溶溶先生真的可以说是赤子童心,在生活中也是这么有趣的人。
他说:“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为了让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多看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就译啊译,译得越多越好!我生下来就该干这一行,这一行也用得着我!”
图片
他真的是为童话而生的人,因为他的一位大学同学到儿童书局编《儿童故事》,约他翻译。他就到外滩别发洋行去找资料,看到许多迪士尼公司出版的图书,就一篇接着一篇翻译。他还自译、自编、自己设计出版了《小鹿斑比》《小飞象》《彼得和狼》等十多本儿童读物,都译自迪士尼英文原著。这些迪士尼的童话故事,让中国的少年儿童也有了甜蜜的“睡前故事”。
195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他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后历任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普希金童话诗,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的儿童诗,叶尔肖夫童话诗《小驼马》,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
这些儿童文学名著,都是通过他的译笔介绍到中国,陪伴了无数中国儿童度过他们的童年。
图片
“十年动乱”期间,他靠边站,无事可做。于是,他找出意大利课本学习意大利文。他晚上学,把生字和语法规则抄在薄纸上,白天在“牛棚”里背,再加上一本意大利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就这样学会了意大利语。
1979年,任溶溶终于如愿把《木偶奇遇记》译成了中文,1980年5月,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数十个中译本中,唯一一个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过来的译本,这本书不知道印了多少万册,影响非常巨大。
图片
同时他也创作了很多童话,最著名的,当属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这篇童话塑造了一个总是丢三落四的“没头脑”孩子和一个总是别别扭扭,喜欢说一句“不高兴”的孩子形象,真是深入人心,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几代儿童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篇童话中的“没头脑”形象,就是以任老自己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在生活中,他确实有点大大咧咧。
1956年他写下了这篇童话,1962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看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联合摄制完成动画短片。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第二届毕业生的毕业作品,由美影厂出身的时任动画系副主任的张松林担任导演。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是专门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培养人才的专科学校,虽然存在时间只有两年,但对上海电影,包括美术电影的人才梯队建设意义非凡。当时的大专都是三年制,但当时的美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三年太慢了,厂里等不及,所以动画班的学制改为两年。
导演是当时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担任动画系副主任兼专业教师的张松林,他就是著名的木偶动画片《半夜鸡叫》的编剧,后来他还担任过美影厂的副厂长,2012年去世。
这部20多分钟的动画,其编剧、导演、美术设计、配音、配乐等集合了当时中国内地动画界最顶尖的创作者,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之作。动画带有幽默夸张色彩,充分发挥了动画片高度假定性的特质,将趣味故事与朴实单线平涂工艺相结合,成为一部现代儿童题材的经典动画,是可爱漫画造型表现出成熟形态的第一部作品。
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部童话和动画片,可是却寓意深刻,不仅小朋友喜欢看,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
那些大马虎不就是“没头脑”吗?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马虎有绝迹了吗?而网上无处不在的杠精不就是“不高兴”的翻版吗?怎么过了60年,好像什么都没有翻篇?
《没头脑和不高兴》在上海电影局放映时,电影局工作人员反馈很好。副局长瞿白音评价:“你们这部片子能引起我们这些人大笑,不是很容易的。”
这部动画片自1962年问世至今,已整整60年,可是今天来看,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不禁让人感叹任溶溶的超前性。
图片
任溶溶笔耕不辍,年纪这么大了,他的文章还经常可以在《新民晚报》上看到。很短,可是很隽永,好像很简单,可是又耐人寻味。
他坚持为孩子写作,可是这些创作,似乎又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80岁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儿童诗:
《月夜小景》
月亮在人的头顶上。
人在桥上。
桥在水上。
桥在水下。
人在桥下。
月亮在人的头顶下。
和卞之琳的《断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只是儿童诗吗?这难道不就是一首好诗吗?儿童诗入门门槛低,可是要达到任溶溶这样的境界,很难,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一颗童心,才能真正发现诗的真谛。
任溶溶100年的人生,著作等身,他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亚洲儿童文学奖。
2012年12月6日,他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2013年,他又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可以说,任溶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巨匠,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重视。在他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时代,革命文学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儿童文学作家的地位是不高的,在纯文学领域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到了现在,童书市场火爆异常,创造了多位文坛富豪,可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仍然如凤毛麟角。特别是任溶溶这一代老作家作品中那种发自内心的童真,一如五六十年代美影厂的动画片呈现出来的整个时代的那种天真烂漫,今天已无迹可寻,真是让人非常怀念。中国文坛太需要任溶溶这样的作家了。
他的作品充满童趣,可是他知道现在的孩子不快乐,压力太大,为之忧心忡忡。
先生,一路走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