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漂亮一女士求职被拒;招聘强调11遍“肤白貌美大长腿”——招聘怎能如此轻佻?

图片
资 讯
招聘怎能如此轻佻?
女生求职因太漂亮拒绝
9月23日,重庆。李女士称在平台上求职与HR沟通后,22日去面试询问结果时被告知“漂亮的女人不可靠”。
网传截图显示,女生在面试后,询问面试结果时被HR回复:“她们说你太漂亮,又高大上。不太适合”。女生疑惑问道:“做事情怎么能看外表呢?”
HR称“漂亮女人不可靠”,该女生回复:“这太不合理了吧,我做事很可靠的,公司可以根据表现考察我啊。”
HR则表示,“不是不可靠,是容易跟别个跑”。女生愤怒说道:“这是工作不是谈恋爱。”
图片
李女士觉得很生气,她认为这是工作又不是恋爱。据九派新闻报道,目前,该公司还未向李女士作出回应。
招聘强调11遍“肤白貌美大长腿”
近日,湖南长沙一家传媒公司在招聘要求中,赫然写了11遍“肤白貌美大长腿”,引发热议。对此,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个要求是公司行政觉得好玩乱打的,工作人员直接复制到了招聘要求上,正常招聘没有这个要求。
图片
据法治日报报道,职场招聘中,不少公司会在部分岗位要求中标注“形象好气质佳”“外貌端庄大方”。但当外在条件细化到“肤白貌美大长腿”,还接连强调11遍,难免令人不适,产生就业歧视的疑问。而该公司回应的“觉得好玩”也不禁让人感叹,如此招聘过于儿戏,缺乏最基本的把关审核和对求职者的尊重。
招聘怎能如此轻佻?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设立一定条件和门槛,多方考察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和与所聘岗位的匹配度,这本无问题。求职者也有如实说明自身情况的义务。但招聘自主权也应有合理限度,用人单位不能打着所谓“综合考虑”“考验情商”等旗号无限扩张,暗含隐性歧视,更不能侵害求职者的隐私权、平等就业权等合法权益。
从法律层面来讲,用人单位的一些“奇葩”规定与要求,已涉嫌违法。一般来说,凡是设定发量、地域、星座、身材等与工作内容没有关系的就业条件,就会认定为就业歧视。根据就业促进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我国劳动法也明确,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此外,诸如要求求职者回答“恋爱史”“是否有狐臭”等问题,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对于与劳动关系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用人单位无权过问。
@劳动者 你的个人所得税扣缴得对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义务,作为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也是其法定义务。如果缴纳有误,又是谁的错呢?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工资只发“最低数” 加班月月超极限
职工认为自己的月工资是五六千元,直到日前老板与他谈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经济补偿金时,职工刘先生才发现其中有猫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刘先生在一家私人的汽修店当汽修工。当初,老板信誓旦旦地说,过了试用期,每月收入不会低于5000元。可当他拿到劳动合同时,发现企业与他约定的工资是上海市最低标准工资,他便与企业交涉。老板告诉他,只要他愿意加班,每个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果然,他每个月确实能够拿到5000多元,但他每个工作日都要加班两三个小时,双休日也基本都要上班。前不久,在他的劳动合同到期前,老板告诉他不再续签。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企业剔除了他的加班费。至此,看上去月收入五六千的刘先生,经济补偿金只能按上海市最低工资计算。
有律师认为,用人单位的做法,表面上似乎无懈可击,但暗中却侵犯了刘先生的劳动权益。建立劳动关系,就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数额,由当事双方协商确定,到底是每月5000元工资,还是按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只要是当事双方协商的结果,原则上都是可行的。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工时制职工每月加班不超36小时,刘先生所在企业长时间安排加班,就是违法行为之一。而且,刘先生所在企业的加班是基本固定时长,这就有把加班当作正常工作之嫌,刘先生也可以凭这些依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保安搜身、物业罚款、自助餐未吃完被罚……
这些规定生活中常见却不合法
你是否遇到过自助餐吃不完要罚款,乱扔垃圾要罚款,进入游乐园、公司要搜身、查验行李的情况?这些常见的“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据央视网报道,个人或企业无权对公民进行罚款。保安搜身是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侵犯。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具有罚款权的主体只能是具有相应职权的行政机关。因此,如果是针对乱扔垃圾、自助餐未吃完等问题,个人或者企业不具有相关处罚权力。
有律师认为,自助餐吃不完要被罚款的说法虽无法律依据,但如果餐厅在收取押金时,已经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收取该押金的目的,而消费者在了解该情况后,仍自愿选择在该餐厅就餐,则其押金的收取和扣除并未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如果押金金额不大,是没有歧义的,但是,如果押金明显偏高,是有待商榷的。有的商家采取称重的方式来计算应当交纳的费用,有时会产生几千元的费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受到法律保护。
另外,公安机关有权力对普通公民进行搜身,但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提供搜查证、见证人在场、搜查的情况写成笔录等。那么保安是否也有这个权力呢?首先,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十一条,保安应履行职责,而非行使权力,且搜身这一显然带有权力色彩的行为并不在安保人员职责范围之内。《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羊了个羊”刷屏 被指“欺诈时间”?
警方提示游戏要小心骗局
最近,“羊了个羊”小游戏火爆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回顾近年火爆的小游戏,可窥此类游戏火爆,纵使与玩法有一定关联,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易于传播的特性,以及与洗脑广告的相似性,通过参与小游戏、讨论小游戏,实现一场大型虚拟“团建嘉年华”。在这种情况下,小游戏不再只是游戏,而成为“梗”,让参与人获得社交满足感。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网友认为,其诱导点击广告或分享好友复活,这种骗流量吸引大家玩,让玩家看广告赚足广告费的行为,是诈骗游戏。对此,律师和反诈民警都提醒,切勿陷入游戏“欺诈时间”的陷阱,更不要陷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实物难兑、价格虚标 谨防部分蟹卡券“变味”
买了蟹卡却无法兑付;动辄标价“1888”“1999”,实际购买价格却远低于此;小小的蟹卡却用高档礼盒包装……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当前,预售的蟹卡、蟹券进入销售旺季,实物难兑、价格虚标等现象频出,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和社会风气。业内人士反映,这里面“水很深”,有的卡券很难兑换到实物,货不对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产生纠纷。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卡、券上标注的应该是净重,但有些商家不按标准交货,货不对板。标注“8888型”“9999型”让人误认为价格很高,其实是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过度包装同样也是华而不实。
专家认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蟹卡、蟹券以及高档烟酒茶、天价月饼等背后的问题,一体推进纠治。同时,对蟹卡、蟹券等虚标“高价”要进行治理,要求商家按照实际金额标价。过度包装的问题也应参照整治月饼豪华包装的问题加以整治。
用APP刷视频就能赚钱?小心是套路
“边刷视频边赚钱”“轻松日赚百元”……近期,在部分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广告语,推广一些号称可以通过刷视频赚钱的APP。刷刷视频就能赚到钱,看上去颇有吸引力,但其中套路不少:有的宣传用语极尽夸张,根本无法兑现;有的在提现过程中设置了许多门槛;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制作非法APP,借此设局欺骗消费者。
据人民日报报道,除了数额门槛,还有些APP要求用户达到一定等级,或积累代币以外的其他道具方可提现。但这些要求在APP的宣传推广广告中只字未提,不少消费者下载后直呼上当。还有的APP设置了“邀请好友得现金”“降低提现门槛”等条件,鼓励用户“拉人头”。有些运营主体不明的APP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诱导用户充值消费,令不少用户上当受骗。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业务模式涉嫌不实宣传和欺诈,而且存在诱导消费者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予以关注,及时填补监管空白,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积极响应用户投诉,保护用户的权益。同时,平台也应加强风险提示,及时告知和建议消费者、用户注意相关风险。“还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不良服务提供者纳入阻断的范围。”吴沈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醒公众重视和防范这类风险。
一男子被高楼坠落手机贴膜壳砸中头
9月22日,陕西西安的周先生走路时,被一个高空坠落的手机贴膜壳砸中脑袋。据九派新闻报道,周先生在路上走时,突然感觉头被砸中,当时大脑空白了几秒,本想着算了,结果一摸头,手上全是血,于是报警。事发地共有两栋楼,约三四层高,砸伤自己的是一个手机贴膜的壳子。
警察表示,抛下的物件不是榔头、锤子等重物,这属于民事案件,建议其去法院起诉。
由于流程太长,周先生选择放弃起诉,也不需要赔偿,但希望高空抛物的人可以向他道歉。
有律师认为,高空抛物既是不文明行为,也侵犯了他人生命健康权。若造成严重后果,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周先生希望高空抛物人员赔礼道歉是合理合法的,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高空抛物人员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向周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公安部开展在校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活动
正值全国中小学生秋季开学之际,国家禁毒办正商教育部开展全国秋季开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当前新型毒品花样繁多,影响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以及青少年群体社会阅历浅、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等情况,鼓励在校学生通过“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学习禁毒知识,不断强化“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禁毒意识和拒毒防毒能力,同一切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做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参与者、实践者。
据工人日报报道,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二级巡视员李宪辉表示,结合“禁毒宣传进万家”活动,公安机关组织民警、禁毒志愿力量走村入户,努力推动禁毒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不断扩大禁毒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期间,广东省禁毒部门在3天的禁毒夜查行动中,开展了禁毒宣传警示活动8807场,发放宣传单58.1万份。此外,为大力传承弘扬禁毒先驱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记历史、接续禁毒,国家禁毒办会同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禁毒基金会,在北京、福建、广东、陕西、新疆等地社区、学校开展了曲剧《林则徐在北京》公益演出活动。
本期编辑: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