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销售1亿穗,“农地云拼”助力“鲜食玉米之乡”农户致富

背靠玉米地,开拓电商渠道,农民加快了致富步伐。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万全区的玉米产品在2022农民丰收节期间入选进驻拼多多“多多丰收馆”,给当地农民、商户提供了一个让玉米流通全国的渠道。
据悉,“多多丰收馆”是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联合发起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的一部分,9月1日至11月30日上线。作为承办此次金秋消费季活动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在生鲜农产品“零佣金”的基础上,投入50亿消费补贴,覆盖超50万款农副产品,惠及30万商家。
从2017年开始做电商生意的90后小伙李嘉乐,每天销售玉米面几百单,还靠着面粉生意带动了同村十几人就业。而60岁的侯登英则是增收的农户之一,作为万全区的玉米种植农户,近两年他从这些玉米地中找到富裕之路,“赚了钱,买了楼”。
2019年开始发力线上销售的穗康鲜食玉米有限公司(简称“穗康鲜食玉米”)是“农地云拼”的受益商家之一,现已成为拼多多鲜食玉米电商头部品牌。在“农地云拼”模式的助力下,其三年在平台销售超1亿穗鲜食玉米。穗康鲜食玉米总经理、张家口市万全区鲜食玉米协会秘书长李向前说,“随着电商渠道的扩展,穗康鲜食玉米年种植4万亩糯玉米,惠及了约8000户合作社农户,帮助农民增收1500万元,解决了百人以上就业岗位。”
田间:农户增收
张家口市万全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这里生产的糯玉米黏性大、糖分高、口感好,被称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9月19日,记者在万全区的玉米种植基地看到,不少农户在田间地头忙碌。
图片
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张家口又迎来了玉米丰收的一年。吴琪 摄
一位正在砍割玉米秸秆的农户说,她凌晨5点就已来到了玉米地,“今年依然是玉米丰收的一年。”她今年已经60岁,每年到玉米丰收的季节,就会和同村人一起收玉米赚钱,“一天能赚200块钱左右,从早上6点到下午五六点结束”。
而60岁的侯登英不仅打零工赚外快,也是一位农户。他和妻子种了60亩地,加上打点工一年收入八九万元。“今年收入不赖,玉米个头大,一亩地能有两千二三百元的收入”。在收自家玉米的同时,他也会帮其他农户收玉米赚外快。“种地打工两不误,挣得多。”
侯登英说,随着电商的发展,他种植玉米的面积也有相应增加,“可以多卖一些玉米,收入增加了20%左右。”同时,他提到,一亩地的秸秆能卖200块钱,可以运送到饲料厂。侯登英有两个儿子,已经给大儿子买了楼。
线上:商户订单增长
除农户增收外,以销售农货为主的电商商户也从中获益。2019年,吴阿东开始做农货电商,并与穗康鲜食玉米进行电商合作。3年,他们销售超1亿穗鲜食玉米,成为拼多多玉米品类头部品牌。“做电商产品,品质是第一性的”,吴阿东说,每年公司在种植端都下足了功夫,基地管理人员就有100多人。
吴阿东说,一开始尝试销售玉米时并不顺利,“农产品与电子产品不一样,更需要一些具体、细化的方法。”他学会了做美工、修图、上架、推广等,“一点点慢慢坚持了下来。”开始目标是50万穗,第一年就有2600万穗的销量。这样的成绩让李向前惊喜,“很了不得,对电商充满了信心。”
图片
新鲜玉米采摘后,准备运到工厂加工。吴琪 摄
“电商作为销售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弥补了穗康鲜食玉米线上的空缺,更将穗康鲜食玉米的品牌推向了全国。目前线上销售出货年均2000万穗以上,营业额7000万元以上。”李向前称。
同样做鲜食玉米生意的张家口金沃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欢也提到,电商的优势就是直接服务消费者,可以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公司十分看好电商销售渠道,下一步也会逐渐扩大电商渠道的比例,未来将提高到30%。”田欢称,公司也在做创新性尝试,比如寻找适合儿童、老人食用的不同产品。
田欢介绍,他从2015年开始接触玉米行业,“当时市场很小,没想着创业,就想养家糊口,也曾给别人打过工,没成想干着干着就跟着行业发展起来了”。从2017年开始接触电商后,其销量也有了起色,“消费者认可,市场就稳定”。田欢说,电商让这个行业多了一种选择,“以前面向的客户很少,基本是商超,现在渠道扩大,玉米的销量也逐年提高”。
背后:带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万全鲜食玉米形成了育种、制种、种植、玉米加工、秸秆处理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内拥有2家专业育种制种单位、18家玉米加工厂家、3家秸秆饲料规模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年规模达到12万亩,成功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部推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鲜食玉米4.4亿穗,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有效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
随着电商的带动,万全区的鲜食玉米走出了当地,销售至全国各地,也带动了万全区产业带的发展。据吴阿东和田欢介绍,目前玉米销量较好的地区在江浙沪及广州一带,“还有市场待挖掘。”吴阿东说,有了像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以后,让各地的农产品有了一个展示的窗口,“只要是好的产品,就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触达更多消费者”。
图片
为保持玉米鲜度,刚采摘的玉米在5小时内就会被送达加工厂。去皮、清洗、分拣、蒸煮、冷冻及真空包装。吴琪 摄
记者在万全区观察到,全区有各类农产品及玉米加工厂。9月是玉米丰收季节,厂区很忙碌。在穗康鲜食玉米有限公司加工厂内,加工机器在不停运转,玉米在这里去皮、清洗、分拣、蒸煮、二次清洗、降温、预冷,最后进行冷冻及真空包装,最大限度保持鲜度。为保持玉米鲜度,刚采摘的玉米在5小时内就会被送达加工厂。
除了鲜食玉米外,玉米面粉也是一大特色。在拼多多杂粮小伙食品旗舰店老板李嘉乐的面粉加工厂内,工人正在盛装刚打磨的玉米面粉,在面粉加工厂外,还有工人正在打包即将发走的订单。李嘉乐称,他每天最多能发3000单。
“23岁就在网上购物,觉得我们村的面粉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销售出去,随即开始了线上面粉销售生意。”这个90后小伙从2017年开始做电商,现在平均每天发2000单。“一年365天无休。”李嘉乐说,希望未来每天做到1万单的销量。
提升:增收、促就业
玉米产业的持续扩大与发展,也带动了万全区农民就业岗位的提升。李向前提供的数据显示,电商带动下,穗康鲜食玉米帮助农民增收1500万元,解决了百人以上就业岗位。田欢也提到,“万全区产业多了,用工也多了,工资高了,老百姓种植面积也在增加。”他说,2017年以前,他的厂子有二三十位工人,现在平均每天就要百人以上,翻了5倍。工资也从每月2400元,涨到现在三千多元,“干得好能到4000元”。
图片
60岁的侯登英种了60亩玉米,年入八九万元。今年又丰收,他脸上充满喜悦。吴琪 摄
李嘉乐的面粉厂生意也带动了村里人就业,“由原先的3个人,到现在每天日常需要十几个人,有人每月甚至能挣到七八千元”。
李向前介绍,穗康鲜食玉米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随着电商的进入,穗康鲜食玉米销售数量的翻番,与农民签约种植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有了稳定的订单式生产,穗康鲜食玉米不仅保证了农户的收入,更是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整个玉米行业的发展,年种植4万亩糯玉米,惠及约8000户农业合作社农户。
“政事儿”(xjbzse)撰稿/ 张洁 编辑 郑明珠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