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珍清廉故事|彭勇林

师宗被誉为“帝师故里,楹联之乡”,帝师,指的就是何桂珍。何桂珍,清嘉庆年间出生于师宗书香人家,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著述丰厚,其《训蒙千字文》在清末被列为训蒙必读之书。
何桂珍为官为人可称得上中国传统文人的典范。其为官“高志卓识,毅然有尧舜君民之心……无愧于古之纯儒纯臣也已!”1850年1月至1854年2月,何桂珍上书20多篇,提出一系列政治主张,被咸丰皇帝“优诏纳之”。何桂珍在朝廷敢于直言进谏,践行了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儒者风范。1852年,上书昧死密陈秉性忠贞的倭仁、唐鉴、吴廷栋,说他们学问高,能力强,如果能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职位,一定能尽言竭力,为国分忧,如果他们不能胜任,自己甘愿以死谢天下。他又推荐周天爵、朱艧、曾国藩、李棠阶筹办团练,说他们“忠良难得,万不可缓,错过可惜”。并建议惩处拥兵自保、贻误战机的琦善、向荣等人。
1854年,何桂珍出任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道员,其治所位于皖南的芜湖县。其时,正是太平军得势之初,清军节节败退,安庆、庐州失陷。由于皖北被太平军和捻军控制,安徽巡抚福济只能驻军庐州城外的店埠,何桂珍也无法到皖南去上任。福济于是上疏留何桂珍于皖北,令其征兵讨捻。何桂珍于是募集兵勇及乡团溃卒共得3200余人,并把理学作为精神支柱和指导原则,极力宣扬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训练士卒,全军上下统一了思想,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高。
1854年10月,何桂珍在霍山城东打败了捻军首领李兆受,李兆受及其部将马超江相继投降。福济因何桂珍曾弹劾过其上司琦善、向荣,为泄私愤令何桂珍救援即将陷落的庐江,命令尚未传达到,庐江已陷落。福济于是以何桂珍不发兵救援为由上奏朝廷,革去了何桂珍徽宁池太广兵备道道员之职,让其以“观察”的身份与捻军作战。期间,何桂珍曾路过其兄何怀珍治所汜水。兄弟相见,何怀珍劝他说:“你现在又没有任职,母亲年老体弱,还不如早早回去照顾母亲。”何桂珍慨然说:“既然选择了入仕,哪里能只考虑自己,况且,国家正在有难,我们难道能逃避吗?”
何桂珍孤军悬于敌后,与捻军多次交战,处境非常艰难,军粮紧缺,军费严重不足,降将李兆受因其部将马超江被捻军散兵杀死,责怪官府不能把杀人者绳之以法,便决定亲自为马超江报仇,却有挟私小人向朝廷密告,说李兆受背叛朝廷,李兆受倍感委屈,归顺朝廷的意志开始动摇,何桂珍赶紧加以抚慰,令其稍稍安定下来。
这时,福济为陷害何桂珍,给何桂珍写了一封密信,叮嘱要先发制人剪除李兆受,却故意让李兆受拆阅,何桂珍接信后,只得复信遵办,信却又被李兆受截获。李兆受便认为何桂珍出卖了他,便摆下鸿门宴,杀死了何桂珍。9年后,经曾国藩奏请,何桂珍忠贞大节得予昭雪,追谥“文贞”,“文”的意思是敏而好学、德美才秀,“贞”是事君无猜、图国忘死,“文贞”两个字高度概括了何桂珍为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