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pk华为,卫星通信哪家强?【大小马聊科技34】

话题1、苹果 PK 华为,卫星通信哪家强?
话题2、魏牌混动技术,比华为理想牛?
话题3、大疆搞车,扶持五菱 KiWi?
大小马聊科技,用毒辣视角,聊科技热点。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蛋泥,我是大卫,我是电动Emma。
我们先聊第一个话题:苹果 PK 华为,卫星通信哪家强?
有很多观众想听我们聊聊苹果和华为的发布会,我们今天挑一个苹果和华为共同发布的功能叫卫星通信,苹果的功能叫 Emergency SOS via Satellite ,通过卫星 SOS ,其实就是紧急救助的联络功能。
图片
华为叫北斗卫星消息,有一个口号叫“向上捅破天”,你们对苹果和华为的卫星通讯功能有什么看法?
图片
我们先讲讲它的功能,就是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之后的功能,我再给大家讲一讲它背后的原理,北斗这套系统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它跟 Globalstar、一网公司、星链都有哪些不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买了这个东西,他会不会日常去使用,大概率不会,而且我们也不希望大家用到这个功能,毕竟它是个 SOS 的功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为是利用了北斗卫星,北斗卫星一代自带了一个收发功能,是什么意思呢?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 是一个无源定位网络,你只能收到不同的卫星的载波,跟这些载波之间做通信,可以通过至少 4 颗卫星判断自己的位置。
北斗是有这个功能的,但是北斗还增加了一个功能,它可以上传消息,华为利用了这个,因为它上传了一个消息,所以华为手机在发出去SOS请求的时候是收不到消息,它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有没有确认,但是它可以发送消息的,所以华为Mate50 仅支持发送消息,iPhone 14支持发送和接收。
图片
苹果这个东西很有特色,苹果用了一个中继站,发布会的时候屏幕上写着 iPhone 、 Satellite ,还有 Ground station , Ground station 就是负责处理 SOS 紧急任务的,它会把它直接下发给相关的 first respondent 部门,由它来去处理。
图片
图片
所以这个功能相对于华为的功能来说更加偏向于急救,华为那个功能还可以发给不管对方是什么手机,你可以点联络人,如果联络人也是华为 Mate 50,它能收到消息,如果是别人的手机,比如说第三方手机,它可以收到一个以短信形式提醒的消息,苹果没有这个功能,苹果只能支持发送给救援机构。
图片
区别就来了,一个是可以发送给个人的,一个是只能发送给机构,一个是仅支持发送消息,一个是支持收发消息。
我刚刚开始看到支持这种卫星接收的,第一反应觉得手机界太卷了,都把卫星炸出来了。乍一听会觉得是噱头,它真的实用吗?现在再想一想,越来越多的人不是都喜欢大老远跑去野营、徒步、雪山滑雪,所以在比较偏远的地方遇到特殊情况,这个就多一个保险功能。
图片
也是有它特殊用处的,最近我妈给我买一个大拇指那么大的用来捅破玻璃的玩意儿,比如我在车里,我的电动车遇到意外车祸啥的坏了,车窗都打不开,这玩意儿就能把玻璃捅碎,让我逃生。
图片
所以你说这个功能它有没有用呢?在特殊的场景它是有用的,看完这个消息,还有一个让我思考的点,为什么卫星这几年会这么火?无论是创投圈,甚至手机都把它拿来当做是热点来说。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想说的是,5G 并没有像 4G 给我们带来跨时代的体验,反而是硬件投入巨大。
图片
流量费各方面的费用并不低,所以促升了以 SpaceX 为首比如说星链,比如说英国的一网公司,包括中国也有一些发射公司。
图片
大家想做 disruptive innovation ,那我们能不能从陆基网络跃升到空基网络或者天基网络?我之前给大家也科普过,我们的通信是分为两套体系的,一套就是陆基网络,所谓的手机蜂窝网络,蜂窝网络它是什么意思啊?
它是在咱们的地上放了 N 多个基站,基站之间并网就很像马蜂窝一样,它是一个六边形的或者说多边形的结构。
图片
这些基站本身还是要通过埋在地下或者其它的光纤连到一个中继站里,或者说电信、移动、联通的一个中央的站里面的,它本身不是分布式的,但是太空中的网络它更多类似分布式的网络。
讲到这里,就要讲 SpaceX 它潜在可能会跟苹果有合作,我那天看马斯克发了 Twitter ,大概意思说 SpaceX 团队已经跟 iPhone 有接洽了,而且他还表扬了一下,说苹果团队这么聪明,肯定能把我们的东西用好。
图片
可是马斯克的推特不能信,我在看他恭维别人的时候,可能就是恭维他自己。
之前卫星网络跟地面网络之间是有一个巨大的 gap 的,它用的是 K 波段,大家姑且记住,因为波段的不同, K 波段和 Ka 波段不同。
因为我们平时用的手机,比如说 5G 是毫米波波段,或者说跟卫星波段是完全两套体系,你不可能用一个这样的接收器去接收卫星信号。
图片
SpaceX 想了一个方法,在它星链二代的时候,它会跟比如说高通跟 Verizon 美国这些公司合作,让它们把地基网络用上 SpaceX 的接收机,这样的好处在于蜂窝通信网络不用再汇总到一个大的中央中继站了。
图片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新疆旅游,咱们去克拉玛依,你说这个地方很偏僻,它的手机网络要经过很长的地面的线才能连到比如说乌鲁木齐或者其它的大城市,所以在这个地方放漫长的手机网络肯定是收不回来成本的。
图片
那么用 SpaceX 技术或者用空间技术,你在这个地方放一个接收机,接收机接的是低轨道卫星的信号,手机跟接收站之间的连接还是保持传统的 LTE 或者说 5G 毫米波接收方法,这个就是一个中间态。
图片
在这个行业有一个说法叫对卫星的要求越高,对手机的要求就越低,反之对手机的要求越高,对卫星要求就越低。
比如说这回华为发布的搭载了北斗的技术,实际上是对手机的要求比较低,对卫星的要求比较高。
图片
但是像 SpaceX 包括苹果它想做一个 global 的,全球的覆盖网络,肯定不能对卫星的要求太高。为啥?你算一笔账就知道回不了本,第一是发射成本过高,第二这些紧急联络也好,或者说我们平时用的简单的联络,它都不是很具有商业价值的,求助或者是简单的信号,它不是像家里的WiFi 流量可以这么大,所以收回成本的难度也很高,这个时候就要对卫星和手机找到一个中间节点。
iPhone 这回用了一个高通的芯片,如果我没记错是高通 X65 这个基带,它带了一个波段,应该是 N5 几的一个波段,它可以连接 Globalstar 的一个载波,它取了一个中间段。
图片
Globalstar 公司更搞笑,它之前倒闭过好几次了,被高通各种公司买了卖、卖了买的。
苹果发布会一发完了之后,Globalstar 它也在 SEC 的网站上也发了一个公告,要宣布一下苹果 iPhone 是和它合作的,这个公告我还专门去找到了,在 SEC 官网上到时候我们视频版也给大家放一下,还挺有意思的,这家公司确实是像大卫所说,缺钱,之前也倒闭过很多次什么的,命运多舛。
图片
图片
这次卫星合作呢我看了公告,说是发射的95%的资金都是苹果公司出的,卫星的使用权呢就有 85% 的网络能力都是给苹果公司使用的,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苹果包养的公司。
Globalstar 这家公司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补充大卫一点,为什么大家那么关注卫星通讯?我觉得有很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制裁华为这件事情。
图片
大家都知道华为在 5G 作为一个行业非常领先者,但是华为发的手机,无论是之前的 P 系列,还是这次的 Mate 50 系列,都是 4G 手机,发布会上肯定不会提,大家买的时候都知道它是 4G 手机,所以 5G 的使用方面有一个断层,相当于有一点要去跳跃 5G 发展 6G , 6G 就是基于卫星通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也是为什么大家对卫星通讯这么关注。
图片
我有个朋友问卫星通讯手机有什么好处?后来我跟他说,Now your wife can find you everywhere on this planet. Now your boss,你的老板,你的老婆都逃不掉了。
对, Where the heck you are。
图片
你们有没有发现卫星公司现在都学聪明了,我不用自己的钱来发送卫星,比如说像 SpaceX 我用 NASA 的钱,我用国家的钱,我用空军的钱, Globalstar 就用苹果爸爸的钱。
我觉得它们应该都是看到当年摩托罗拉做的铱星计划,我一直觉得是一个很疯狂也超级厉害的计划。早期的时候是 98 年,摩托罗拉用自己的钱搞了 77 颗近地卫星,它们的目标要让任何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不用其它的运营商了,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不要说发射这些成本,维护成本每年都要几亿美金。
图片
当时铱星手机的售价是要到 5000 美金,那就是三四万人民币了。终端机七八万人民币一台,90年代的时候,90年代七八万,北京买套胡同。
图片
现在都学机灵了,我都不拿自己的钱,用 VC 的话说,叙事过于宏大了,我没有办法支撑,你建得起,你也玩不起。谁想用谁掏钱对吧。
图片
反而我觉得 SpaceX 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有自己的火箭。我还看了一下统计,今年截止到目前, SpaceX 已经发射了 100 多次了,100%成功,基本上是十几天二十天就发射一次。
星链目标是发射 12000 颗卫星,基本上现在已经发射到几千颗了,可以在 40 多个国家有这样的 coverage ,延时小于 20 毫秒,真的太厉害了。
图片
SpaceX 也跟 T-Mobile 就各种运营商也已经展开合作了,它跟 T-Mobile 想做的,是基于我刚才说的 SpaceX 的卫星跟 T-Mobile 的基站做一个中继。
T-Mobile 不改变大部分用户的手机的习惯,还是用 LTE 和 5G ,就可以在偏远地区实现卫星通信了。
图片
我特别同意大卫说的,它最后的形态肯定不是说只有地面的基站或者只有卫星,就像天上的基站这种,应该是两个互通的。
我就想这个卫星我们所说的天上的基站,是不是对于交通的自动化也特别重要,它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覆盖面很广,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可以扩大比如说自动驾驶的物理范围,因为我们的车上高速,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覆盖 4G,5G。
图片
我觉得这里讲的自动驾驶要把它的范围扩大,就包括铁路交通、航天还有航海,都是大量的要使用卫星的。
实际上之前因为卫星通信太贵了,用不起。如果是一个低轨道卫星,在 500 到 2000 公里的高度的卫星,它的价格可以降下来,降到跟我们手机短信一样,它对于航海业的推动是非常大的。
图片
大卫这点提醒我了,我之前觉得卫星现在使用的场景是非常的小众,包括这次华为和苹果发布会,有一个现象都很有意思的,它们发布的时候都很高调,比如说华为刚开始为发布会造势,就说向上捅破天。
图片
但到发布会的时候就简单讲了一讲这个功能,实际上使用场景也是非常小,就是你去荒漠登山发求救信号什么的才能用。
苹果的发布会也挺有意思,它在发布会里花了挺大的篇幅讲这个功能,我后来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苹果公司官网,发现他无论是 iPhone 14 Pro 的界面,还是 iPhone 14 的界面,都没怎么说卫星的功能,所以我感觉现在确实这个功能使用的场景是非常小的,噱头大于使用的频次或者是使用的范围。
包括苹果这次试运行也只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
图片
所以整个来看的话,确实我之前一直以为它是噱头大于使用场景,但是刚才大卫提到的一点就是说它在航海方面,包括以后我觉得空中是不是也可以覆盖到这些信号,这个可能是未来卫星通讯一个重要的发展点。
图片
本来卫星当时最早出来就是给军事用途的,军事用途本身就不是在城里使用的,不论是 GPS 定位系统还是载波卫星通信系统,都不是刚才是给民用的。
我们之前不是笑了一下,华为这次卫星的口号嘛,向上捅破天 ,我们还说自己齐天大圣啊,还向上捅破天,后来我仔细查资料发现,这句话并不是华为今年才说的,它不是为了这次发布会专门搞了一句话。
这句话是任正非在 2020 年的时候,他讲话的标题,整句话叫“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图片
这篇文章华为还发了公告,整理了演讲的全文,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包括内容里讲现在的中国科技,很像二战之前的美国,二战前 50 年的时间,美国产业已经领先全球,但是在科研上充满了功利主义,不是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基础教育。任正非这篇讲话真的是非常好,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原文。
图片
图片
所以向上捅破天,我也为华为说句话,这个不是什么烂梗了,虽然乍听上去有点烂梗,其实它背后有这篇任正非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很有内涵的一句话。
图片
低轨道卫星技术是我自自动驾驶行业以后看的最好的一个行业,如果自动驾驶是一个百亿级的蛋糕,那卫星通信技术是一个万亿级的蛋糕,但是门槛也很高,但是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做的,而且也是一个交叉学科,方方面面的微电子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所有的人都在做这个,最后可以把卫星以一个我们之前没有想过的形态,可能像火柴盒大小的一个形态,我们说句不好听叫月抛。
什么叫月抛呢?就是每个月都打上去新的,每个月都掉下来,在大气层会烧毁掉,它就变成了一个消耗品,而不是之前我们在冷战时期想的,好像举举国之力要搞一个卫星,慢慢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我有一个问题还挺好奇的,我看苹果和华为发布会之后,有很多文章都是在说华为的卫星通信是有优势的,比如说华为既自研基带,而且又有世界领先的通信技术,还有卫星通信,国家也是重点在支持,重点投入,意思就是说觉得华为在这方面相比于苹果是有优势的。
图片
图片
比如说苹果的iPhone 信号问题经常被人诟病,基带也是用的高通的,所以他们不看好苹果在卫星通讯技术能有多大的突破。那你们觉得这个观点有道理吗?真的华为在这方面可以领先苹果吗?
图片
图片
我觉得有道理,首先苹果不是一个做基础科学研究或者苹果跟 IBM 、高通、 Oracle 的区别就在于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际上我觉得华为不应该把自己完全对标于苹果,它是一个既包含有类似 IBM 公司,又包含有高通的一部分能力,又包含有像甲骨文的一部分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公司,所以本身在定位上就很不一样。
苹果从来不是一个赶个大早的公司,苹果都是别人赶个大早,它回来去收割了最终的产品形态的一种公司。
图片
所以回到华为,我觉得它有很多的先发优势,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的支持,还有本身这方面的积累,它当然可以把这东西做得很好,我们还是要最终看结果,我作为一个消费者,说到底就是你这个东西便不便宜,还有好不好用,其它的我也不想多评论。
单看卫星,它背后你看苹果,它是一个破产了几次的商用公司 Globalstar,华为这次背后是北斗,它是一个国家队的选手。单看这一项技术的话,肯定是北斗大于 Globalstar,就像大卫刚才说的,它不是说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对标,而是你背后。
像 OneWeb 一网公司,它是英国的一家公司,它也要发射 6000 颗小卫星,受限于英国整体的航天能力跟美国不在一个量级,而且没有发射场,它之前一直是用俄罗斯的,最近它就用不了俄罗斯的了,它就在国际上再找能发射卫星的公司,比如说欧洲的阿里亚纳,美国的 UL 还有印度公司。
图片
最后可能是印度公司比较便宜,它选了印度公司。
图片
回到刚才我们聊的整个这套东西,从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不是一个小公司或者说一个集团能搞定的,发射这个任务,大概率还是要包给别人的。
我很赞同之前大卫说一句话,苹果是擅长后发制人的,它并不会把这些特别突破的直接那么快告诉你,包括苹果造车也都是传了好久的,它都是后发制人。
图片
包括苹果这次和 Globalstar 合作,我也觉得 Globalstar 这家公司,无论是从技术包括投入来说的话,相比于我们国家投入的北斗,规模还是差一些的。
之前大卫还提到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重视的,如果以后苹果和类似 SpaceX 的公司合作的话,像这种强强联合的话,还是能量非常巨大的,这个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以后我们可以再重点聊聊 SpaceX 这家公司,大家看看感不感兴趣。
图片
我还有一个问题,我看有人就说这两个系统频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是越来越多卫星上去会不会不同的系统相互干扰,这会不会涉及比如说谁先上去,谁说了算,有点争地盘了。
这个就跟之前有人说这么多激光雷达在车上互相会不会干扰,实际上不会的,有一个加密就好了,你把每一个载波信号做一个加密就可以了。
还有当时乌克兰它不是断网了吗,马斯克就在推特上说他开放星链给乌克兰,让大家都有网,所以如果一个比如说像星链这样的美国公司,它可以给另一个地区的人开放网,这里面是不是又会有新的像信息数据安全方面的隐患?
图片
当然这肯定是,你用它的东西,这里面肯定有信息数据安全,只是说如果给普通民用的话,它有多大的价值,说到底老百姓的信息不论被谁看都是被看。
咱们现在在录音,后面可能有几个屏幕在看咱们,无论被谁看,我们都 say hello, enjoy your day 对吧,我们这点东西算啥?
图片
不过我觉得它的卫星,信号可能不会像激光雷达那样的互相受干扰,但是发卫星的地盘,确实有点跑马圈地的意思,也是为什么现在中美都重点要发展太空的技术。
图片
太空实际上挺拥挤的,虽然我们仰望星空感觉看不到什么,但是在近地轨道,人类过去 60 年已经堆了太多的垃圾了。
图片
所以我觉得我们聊华为和苹果的卫星通信,虽然现在使用场景、使用功能还是比较小众,看似还比较非主流,但未来的想象空间无论我们之前说的在海里,在天空,包括其他的一些应用,背后的使用场景、使用功能还是非常值得关注,非常强大的。
等疫情之后,我觉得这个功能会非常多的得到普及,登山潜水,去露营、去沙漠徒步,去戈壁徒步等等。当然我们不希望说大家发生意外,但是有了这样的意外,大家起码不会害怕。
我会觉得在徒步或者旅友圈子里面,带卫星通信能力的终端设备会成为必备,就像我们的运动手表一样成为必备。
图片
还有一点苹果华为做得非常好的,像现在这种发展很高精尖、很厉害的技术,比如说太空卫星什么,投入需要非常大的。
如果和商业完全断层的话,资金压力哪怕对一个国家来说也都是非常大的,如果它能和商业产品结合,哪怕现在是非常小众的功能,比如说去野外,去很犄角旮旯的地方,能有求救的功能,但它至少已经跟商业用途有结合的话,就相当于把高精尖技术和真正的消费者产品结合起来,然后有资金的支持,这个是华为和苹果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是特别值得称赞的。
图片
图片
这个也是当年铱星计划做不下去的原因,它的终端设备搞不定,接收信号的东西实在太贵了,如果现在能够人手一台能够普及的话,确实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一个技术一定不会以创始人当年的一厢情愿会最终落地的,比如说像我们说的星链,它的终端是一个小锅盖,虽然这个锅盖已经比当时我们理解大锅盖,就跟一个床垫一样大的锅盖小很多了,也就是一个平底锅这么大,但是还是很大。
图片
所以它找 T-mobile 这些合作,也是在把它的技术不断的向真正能落地的场景进行转移,过程是肯定要有经历的。
图片
无论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比如说手机 NFC 的支付,蓝牙,还有无线充电,它都不是说像当时创始人一想到这个功能是什么样,最后就是什么样,不是这么做的,中间迭代了很多次。
大卫提到这点特别重要,包括苹果发布会也展示了,之前用那些和太空沟通的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设备,包括有非常笨重的外部天线。
这次像苹果都是只拿 iPhone 对着太空的卫星,虽然动作感觉有点傻,你得拿手机对着天上指来指去的,感觉不知道是在干嘛的。
图片
图片
感觉在摇一摇了,不过至少是把设备变得更易用,直接结合手机,比较优雅的设备,虽然动作比较傻,但是设备比较优雅的话,我觉得也是很大的进步。
图片
手机圈其实挺久都没有一个比较突破的技术点了,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不知道有多真实,它就说 00 后现在平均一年半换一个伴侣,但三四年都不换一个新手机,所以手机界也急需新功能。
图片
00 后有这么抠吗?
我也很久没换手机了,我突然找不到换手机的理由了,我不打游戏,目前也很难出去旅游,我不会为了做核酸这件事情买一个新手机,对不对?扎心了,过去说,你看我这 iPhone 14 做核酸,屏幕是不是亮了一点。
我还挺好奇,比如说像国家级别做的卫星系统和像 Starlink 会有什么不一样?
北斗所以跟 GPS 的不同在于它还是有收发能力的,它叫有源定位,你定位到我,我会发送一个消息。为什么中国军队最后没有用北斗的第一代,后来还是按照 GPS 的模式就变成无源的了。
图片
你想一个军车要定位,还要发送一个消息,那不就暴露了吗?技术本身当时也是拍脑筋拍出来的,但是就变成直接给民用了。所以北斗一代基本上都是给民用的,二三代还是给军用的。
GPS 实际上不是, GPS 更多的是刚开始在设计的时候是无源的,这么多卫星在天上,它只是不断把精度提高,从 10 米级到米级到厘米级是这样走的。
图片
有源和无源区别在哪?
一个双向的一个单向,你无论是不是跟 GPS 做拉手协议,你跟它拉不上手的,它是不断的在往整个覆盖范围内发送一个载波,你能接到之后就把它打一个点,你跟其它的 GPS 卫星也是,你打点打多了就能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话题2、魏牌混动技术,比华为理想牛?
话题3、大疆搞车,扶持五菱 Ki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