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松“大反攻”一个月后,乌军取得的进展如何?

在乌军赫尔松方向的大反攻中,面对乌军多轮攻击下的俄军,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倒还不是战线上的直接伤亡,因为在俄军采取空炮火力反复杀伤的战术下,赫尔松并未出现太多阵地绞肉的情况,因此俄守军的直接伤亡不太大。
图片
但是长期的作战,令参战部队较为疲劳。同时由于主补给通道受限,俄军的后勤供应压力很大。其开辟了轮渡路线,以满足基本限度的需求,可要说有再一步的动作,那也谈不上。
这也是我们所说乌军不可能“声西击东”,去调动哈尔科夫州俄军南下支援赫尔松的现实依据。
因为俄军在赫尔松的首要问题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后勤难以支撑过大规模的部队。即便赫尔松方向真的缺兵,俄军从就近的河东部分、克里米亚、甚至扎波罗热都可以抽兵过去。根本无需从战线上最远的哈尔科夫调兵,而且短短几天内就给抽空了,这怎么可能呢?
另外俄军在赫尔松主补给线上受到威胁,仅靠着浮桥轮渡维系必要补给的情况下,它哪来的力量去满足数万兵力的增兵举动呢?兵过去了,吃啥;炮过去了,打啥;车过去了,烧啥?
所以观察研究战争,一要看地图;二要看后勤,世界上不存在能时空瞬移的大军,也不存在不吃不喝不消耗的大军。
图片
当然,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增兵是确实的,而且也有从哈尔科夫过去的部队,但那是在战前。由于河西的供应能力有限,其实有的预备队是留在了河东。至于哈尔科夫方向为啥会那么空心,之前文章已经说过了,就不赘述了,这里我们还是谈赫尔松。
上面提到乌军损失巨大,但给俄军造成了很大压力,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俄军在9月中旬,也上了力度,炸了因古列茨河上游的水坝。
一般来说,俄军是不怎么专门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只有急了才会如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古列茨河其实不是什么大江大河,乌军在上游调节水位后,在渡河点的跨河操作很简单,十分便于兵力转运。俄军炸坏上游水坝后,因古列茨河水位上升,使得乌军渡河地带和部分阵地十分泥泞,对其后续兵力的转运和车辆的运动造成不小的阻碍。
当然,阻碍是有,不过不会阻止乌军继续攻击,而且整个战线也不止因古列茨河一处有战斗。
至于说乌军为啥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攻击,这又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哈尔科夫的大胜给乌军极大的鼓舞,既然能在俄罗斯本土旁边的战线上都能取得如此突破,那么在理论上对自己更有利的赫尔松凭什么不能?
其次,东线战事是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主导的,而赫尔松的反攻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主导的。扎卢日内在军中威望很大,而且现在名声在外,连西方都越来越注意到此人。那这样的话,赫尔松方向表现太差,政治上的后续影响可想而知。
另外在军事层面,乌军可攻击的窗口时间并没有很长,如果抓不住9月的好机会,后续将更难搞,因此反攻势在必行。
图片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乌军的执行力真的很不错。即便存在诸多困难,即便是伤亡很大,即便怨言也不少,但基本能服从命令,并发挥出应有的战力。
这一点其实就非常好,自越战以来,世界上知名的战事多发生于中东地区。中东国家的军队拉胯到了难以评估正常作战水平的地步,光看硬实力指标几乎无用。
直到2020年的亚阿战争,基本上才是正常军队的操作;而到了现在的俄乌之战,有来有回的对决更为普遍(当然俄乌都有真拉胯的部队,说的是谁大家也都明白),所以看点颇多。
因此在9月16日后,当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基本吃下奥斯基尔河西岸,并向东岸积极进攻之时,赫尔松的乌军依然在搜罗后备兵力和机械化装备,继续突击。10多天的时间过后,现阶段各战线的情况是:
第一:北部战线
图片
乌军基本控制了T2207公路沿线的要点城镇,但俄军阵地在公路南侧依然存在,乌军未能成功前推。这就导致突出部依然存在,公路仍然不能自由使用,向西由于阿尔汉格利西克没有彻底拿下,无论是打通铁路线还是沿河南下都不可能,而东向也无生力军沿第聂伯河南下。
第二:河防战线
图片
乌军继续扩大桥头堡,向北吃下了比洛吉尔卡,向南在控制了布拉戈达季夫卡后,继续向新格列德内韦和小谢伊杰米努哈攻击,也有消息源称乌军已控制两地。另外对苏霍伊斯塔沃克继续保持控制,该村也是乌军从桥头堡向纵深冲击的必经之路。
不过乌军在这一方向虽然是投入主力,但战损过重,且遭到了俄空天军的密集轰炸。目前有消息称前沿的乌军已经收缩,但又从后方增援了一批部队,至少说暂时无力进一步进攻的话,也想保住现有的桥头堡阵地。
第三:中部战线
这一方向的乌军后续攻击力度不大,当然也没什么战果,还是维持原状。现在也有消息称乌军计划再次攻击布拉格达特涅(北),且看后续情况如何。
第四:南部战线
图片
乌军在重新集结了后备兵力后,继续向赫尔松市和海岸沿线发动攻击,不过没有效果。总体的情况就是,乌军反攻了,但还是没有冲破俄军防线。
图片
反攻后
图片
反攻前
以上就是乌军在赫尔松反攻一个月来的大体情况,我们由上图可以对比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