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武德镇:止戈为武仁义为德

图片
天气预报
10月1日(星期六)
多云到阴天,有中到大雨
偏东风3级左右,19℃~24℃
图片
全文约1900字,阅读大约需4分钟
这里出土的春秋盟书在2021年入选“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里是古代美女苏妲己的故乡,这里的抬鼓是每年焦作群众文艺大联欢必演的节目,这里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温县武德镇。
说起武德镇这个地名,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它的意思是止戈为武、仁义为德。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大气的含义,这个地名已使用了千年。‍
武德地名已使用千年
悠悠古镇,一眼千年。
武德镇地处温县东北13公里处,是温县的北大门,与沁阳、博爱、武陟三县交界。
说起“武德”地名的含义,这里的历史文化专家说:“武王克商,姜太公过此,命曰武德寨,此武德之所由名也。”
据《沁阳县志·民国稿》记载,武德意为止戈为武、仁义为德,期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因其寓意美好、大气,自周武王元年形成后,历经数千年而不改。
这里文化厚重。镇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堡古城址、遇仙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州城遗址、春秋盟书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王村王长旧宅、亢村戏楼等,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沁河风光。
这里自然景观独特。沁河、济河等6条河流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水天一色,如诗如画。
武德镇是州姓发源地。自“州邑”建立以来,由于朝代更迭、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多种原因,历经数次族群迁徙,包括氏族迁徙、村落迁徙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如今多姓氏并存的现状。辖区内现有姓氏86个,5万余口人。
武德镇著名的历史人物层出不穷:西周大司寇苏忿生,美女苏妲己,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韩献子、韩简子,清朝台湾府主事王作梅,“三代帝师”李棠阶之师王永清等,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武德人奋发进取。
春秋盟书惊天下
1979年3月12日,在武德镇西张计村西北角,村民王跃臣在植树挖坑时发现了有墨书文字的圭形页岩石片。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经河南省博物馆文物专家对此进行发掘,共出土圭片万余片,上面有墨写盟辞。这批盟书的发现,是继山西侯马盟书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考证,这是周敬王由晋上卿韩简子主盟后留下的遗物,后被称为温县春秋盟书。
2021年9月22日,温县春秋盟书遗址等100个考古遗址入选“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温县春秋盟书遗址即温县州城遗址。此城属古遗址类,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分布面积约240万平方米,现仅遗存四五米高的东南角城墙一段。州城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古城,也是我国州姓的起源地。司马迁《史记·韩世家》记载:“宣子徙居州。”即指此城。州城作为当时晋国东南重镇,是晋国争霸中原的前沿阵地和跳板,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的妲己传说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一部经典的《封神榜》电视连续剧,捧红了苏妲己。您知道吗?武德镇就有妲己传说,可与很多书上写的苏妲己是红颜祸水不同,武德镇妲己传说中她非常善良。
商朝末年,冀州侯苏护有4个儿子、2个女儿妲己和媛己。妲己是个美丽贤淑的姑娘,在故里温地至今流传着她黄河救人、散药济民的故事。
文物古迹灿烂辉煌
武德镇是文物古迹大镇,辖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堡古城址,位于武德镇徐堡村东至大善台村西一带,北临沁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使用时代为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至战国晚期。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依次为现代耕土层、近现代红沙层、明清文化层、宋代文化层、汉代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西周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
武德镇抬鼓。
2008年6月16日,徐堡古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徐堡古城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观同样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德镇徐堡北街村,坐北向南,北倚沁河,为清代建筑,属古建筑类。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遇仙观对研究清代建筑、雕刻艺术和道教文化均可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遇仙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遇仙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武德镇风味小吃也非常独特,这里的风味小吃有皮渣、扣碗、糊涂面、肉夹馍、武德凉皮等。
趁着十一假期,您不妨到武德镇去走走看看,一定会发现它与众不同的美。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文徐宏星/图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焦作晚报》(微信号:JZWBWX)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王 言
审 核:拜利萍    责 编:杨 珂
校 对:李 琳    编 辑:王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