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添加剂风波再起 被指参与起草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

10月8日,因添加剂风波,海天味业的股价从节前的86.95下跌至82.82元,已持续发酵数日。
国庆节期间,一则关于海天酱油等产品国内外“双标”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有网友和自媒体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配料表不一样,国内销售的酱油产品含有添加剂,而国外销售的产品则不含添加剂,并在网络短视频指出海天味业的酱油是“海克斯科技食品”。
目前,海天味业对于发酵的事件只发了两则声明,并未有相关动作。9月30日,海天味业发布声明称,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针对在事件中恶意造谣中伤海天品牌的短视频账号,公司已委派专业律师团队调查取证,必将恶意造谣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追查到底。
10月4日,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声明称,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
随后,10月5日,“双标”添加剂事件引来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发声,该协会认为,食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生产经营应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规定,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遵照双方认同的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技术条款。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根据网友提供的日本酱油的配料表,及国内海天酱油的配料表对比,日本的酱油都是零添加剂。
图片
但国内市场上的海天酱油材料上则看到,非转基因黄豆,食用盐,小麦,谷氨酸钠,小麦粉,果葡糖浆水,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焦糖色,苯甲酸钠,三氯蔗糖,0%添加脱脂大豆,氨基酸态氮含量等各种添加剂。
其中,最具争议的是苯甲酸钠的添加,根据资料,苯甲酸钠作为药品和食品防腐剂,如果长时间摄入大,会与胃酸产生反应,形成苯甲酸,容易造成慢性苯中毒。这也是国人对添加剂忌惮的根本原因。
在国际上,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之一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过量摄入也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在日本,已经明确禁止使用防腐剂或者食品添加剂。
但在国内,食品添加剂却使用泛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在《关于“酱油风波”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食品与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适用范围和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及风险评估被证明安全可靠的,企业按照标准规定生产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媒体调查时发现,国内现行的行业标准“配制酱油”(标准号SB/T 10336-2012),该标准的起草单位就包括“佛山市海天调味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发现上市公司海天味业参与修订、制订起草了3项国家标准计划,包括料酒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酱油质量通则,这3项的状态目前皆为“正在起草”或“正在批准”中。
海天味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行为,很难服众。目前,海天味业整体发展向好,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35.32 亿,同比增长 9.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93 亿,同比增长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