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突然昏厥呼吸骤停,老师们争分夺秒成功救回!“救命神器”有多重要?

昨天
央视的一条节目视频引发关注
萧山衙前镇初级中学一女学生
突发心脏病,呼吸骤停
老师们争分夺秒成功救回
事情是这样的
事发当天,是今年5月23日晚。根据教室的视频监控,救援过程是这样——
班主任王丽娜老师在教学楼四楼教室上课,初二女生小徐主动要求上黑板演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走到黑板前,小徐突然倒地昏厥。太突然了!但王老师保持冷静,立即做出反应。
17:22分,她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并向学校反映。
政教处的陈建老师,从三楼的办公室很快到达现场,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17:27分,小徐呼吸骤停!陈建老师又第一时间向120调度员反映情况,在120的电话指导下,他开始为小徐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王丽娜老师赶到学校医务室,去拿AED除颤仪。
图片
随后,小徐的父亲到达教室。老师们向家长讲述学生救治情况,表示心跳呼吸已恢复。
等待120到来期间,在除颤仪的语音指导下,老师们继续对小徐进行急救,维持她的生命体征。
图片
17:43分,急救医生到达,接手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棒。郁建军老师抱起小徐,从四楼教室冲下一楼,把小徐放到了救护车上……
从时间线可以看出
小徐心脏停搏后的黄金四分钟内
老师对她进行了有效的心肺复苏
AED也发挥功效
图片
报道说,小徐的父亲赶到医院后,医生这样说:这次老师们太给力了,这个黄金四分钟的心肺复苏,太重要了。”
小徐爸爸说,“真心感谢衙前中学老师们的救命之恩,是老师们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统计,如果是专业医生做心肺复苏,患者在心脏停搏1分钟之内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基本上>90%。
如果在患者心脏停搏4分钟之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在60%左右。
如果是从心脏骤停到开始实施心肺复苏,间隔10分钟以上,成功率可能几乎为0。
厦门的学校也有成功抢救的案例
招考君获得消息是:厦门学校也有抢救心脏骤停的学生的成功案例。
去年,厦门某中学体育课,学生在操场跑步,突然有学生头朝地倒下,体育老师在第一时间发现,通知校医带着抢救设备到达体育场。
到达现场的校医根据学生当时状况,果断进行第一次除颤,现场老师同时拨打120急救。在等待救护车时,又进行第二次除颤。救护车也及时赶到,把孩子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在ICU抢救了几天后,把孩子抢救回来。医院检查还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心肌肥大。所幸的是,此次得到及时抢救。孩子不久后就返回学校上学。
据介绍,后来相关部门调取录像,市急救中心表示,学校抢救及时,为孩子赢得宝贵时间,堪称非专业人士救治的范本。学校说,学校校医、体育老师和保安员都有接受过急救培训。
厦门符合条件的学校都有配备AED
这位学生之所以能得到及时抢救,和厦门之前出台的AED相关规定分不开。2019年,厦门市教育局和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校园健康应急保障工作的通知》。要点是:
所有中学、600人以上的学校
都要配备全自动体外除颤仪!
《通知》对不同学校要配备应急设施设备要求做了分类:
✔所有高校、中职学校、中学,应配备“必备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
✔学校学生数600人以上或者是寄宿制学校,有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当根据“基本配置”购置设备,并逐步达到“高级配置”;
✔其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置有关设备。
那么,“基础配置”和“高级配置”是什么?
1
必备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
2
基本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四肢弹性夹板、多功能颈托、快速血糖测试仪 、人工呼吸复苏球、转运用氧气瓶、急救包(箱);
3
高级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四肢弹性夹板、多功能颈托、快速血糖测试仪 、人工呼吸复苏球、转运用氧气瓶、急救包(箱)、铲式担架、解救套(躯干夹板)、血氧饱和度仪。
《通知》还要求,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制订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为各校医务室负责人、医务室医务人员和体育老师;
✔培训课程:以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技能、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急救技能考核为必备培训课程,其他如创伤、包扎、固定器材使用等,可酌情选择培训。
目前进展如何?
招考君获得消息是,目前符合条件的学校都配备有AED。校医、体育老师等相关老师都经过多轮AED使用培训,与此同时,心肺复苏已经成为厦门多所学校师生必考项目
请密切关注厦门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