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堡之战:罗马军团遭遇伏击,主帅瓦卢斯阵亡

公元9年,利伯郡之战,罗马军团在森林中遭遇埋伏,2万精兵阵亡。主帅瓦卢斯不愿成为俘虏,拔剑自刎而死,首级在日耳曼部落中传递9天,方才送回罗马。
图片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击败各路对手,建立罗马帝国。此时,位于帝国莱茵河边境的日耳曼部落,成为罗马帝国的劲敌,最终灭了罗马帝国。
凯撒时期,罗马出兵平定高卢,与日耳曼部落接壤。为了边境的安全,凯撒多次征讨日耳曼部落,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没有解决问题。
瓦卢斯,罗马名将,担任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防守莱茵河。客观看待,瓦卢斯是猛将,却并非帅才,为人残暴不说,还听不进部下的意见,最终殒命疆场。
屋大维继位后,为了充实帝国的军团,罗马大量从日耳曼部落中征兵,将他们赶到东部战场,与波斯交战。再则,帝国官员奢靡享乐,对日耳曼人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反抗。
瓦卢斯担任日耳曼尼亚总督,任意欺负日耳曼人,征税、征粮食,还劫掠日耳曼的妇女,以日耳曼的主人自居。罗马帝国的压榨,桀骜不驯的日耳曼人不能容忍。
阿米尼乌斯,日耳曼名将,在罗马军团服役,隶属瓦卢斯帐下。阿米尼乌斯熟悉罗马军团的战术,痛恨罗马的横征暴敛,决定将罗马人赶出去。
屋大维时代,罗马逐渐走向顶峰,正面对决的话,日耳曼人没有胜算。阿米尼乌斯知道双方实力的差距,他决定“以智取胜”。
图片
阿米尼乌斯假装支持瓦卢斯征税,却暗中鼓动日耳曼人起义,调动驻守莱茵河地区的罗马军团,寻找机会将其歼灭。
公元9年,伊利里库姆地区的日耳曼人起义,瓦卢斯出兵讨伐。阿米尼乌斯派人去报信,让他们停止起义,主动前来“认错”,迷惑瓦卢斯。
日耳曼人“认错”,瓦卢斯也很高兴,便停止远征。此时,阿米尼乌斯又告知日耳曼人,让他们采取行动, 不断袭扰帝国边境,以此激怒瓦卢斯。
为了震慑日耳曼人,瓦卢斯决定远征,率2万兵马北上。包括家属、后勤人员在在内,这支罗马军团拥有3万人,声势浩大。
重甲骑兵、重甲步兵、轻骑兵、轻步兵混编,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如果是平原对决,以标枪、斧头、短刀等为武器的日耳曼人,招架不住。
阿米尼乌斯早已“叛变”,瓦卢斯却毫无察觉,将他视为亲信。如此,罗马的行军路线,装备水平,以及作战部署,日耳曼人了如指掌。
图片
罗马军团行走到伯利郡,打算休整,阿米尼乌斯以“侦查”敌情为由,率部队离开了军团。对此,瓦卢斯也没多想,还希望他带来好消息。
阿米尼乌斯派人回来汇报:“通过条顿堡森林,前面就是开阔的平原,日耳曼人还没察觉,大军可以安全通过。”
瓦卢斯没多想,便率大军走进了森林,却遇上了暴雨。森林中道路曲折,大雨倾盆而下,路上泥泞不堪,拖着厚重的装备,罗马军团行动非常不便。
起初,为避免遭遇袭击,罗马军团结成方阵前进。但是,沼泽遍布,沟壑纵横的山林,让罗马军团难以保持队形,瓦卢斯只好分成小股行动。
罗马军团分散行走,又不熟悉地形,被日耳曼向导带到一片沼泽地。此时,熟悉地理环境的日耳曼人乘势杀出来,疯狂地投掷标枪,袭击罗马军团。
投掷标枪后,日耳曼拿着斧头、短刀冲出来,进行白刃战。沟壑纵横,且地形崎岖,罗马军团无法列阵迎战,纷纷溃逃,与后勤部队撞到了一起,场面更加混乱。
图片
瓦卢斯急忙收集溃兵,以盾牌做掩护,并派骑兵抢占一处高地,构筑临时的居住所,掩护主力部队。
日耳曼人不擅攻坚战,即便是简易的工事,他们也不能摧毁。瓦卢斯挡住了日耳曼的兵锋,再次重整队伍,结成方阵前行,走出了森林,但粮食、物资丢失殆尽。
走出森林,军团又面临“断粮”的危险,随时可能全军覆没。如此,瓦卢斯只好率兵返回莱茵河对岸,又一次踏入了不利益军团行动的森林。
日耳曼人不断袭扰,又遭遇暴雨的袭击,部队逐渐走散,落单的罗马士兵纷纷倒在了对方的短刀之下,瓦卢斯的军力不断缩减。
很不幸,瓦卢斯遇上了沼泽地,进退不得,军团乱成一锅粥。此时,日耳曼人从四面冲杀而来,罗马军团不敢抵抗,纷纷溃逃。
瓦卢斯且战且退,日耳曼人紧追不舍,瓦卢斯走投无路,自刎而死,首级被割下来,在日耳曼各部落中传递九天,然后送回罗马安葬。
图片
利伯郡之战,瓦卢斯指挥失误,罗马精兵在森林中遭遇埋伏,阵亡2万余人。屋大维得知军团惨败,悲痛欲绝,据说连续几月没刮胡子、不洗脸,沉浸在悲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