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建瓯:千年建州续华章 理学名城展新姿

图片
图片
既有时尚“摩登”的恢宏建筑,
又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既有花红柳绿的江滨绿道,
又有鸟语花香的广场公园
……
建瓯,这座千年古城,
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斗志,
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图片
建瓯城区全景(陈子昕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瓯市抢抓历史机遇,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全力“做靓一座城、做强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优一片叶、做好物流一张网”,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数据显示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6.61亿元,比2012年增长11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38元,比2012年增长88.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7元,比2012年增长113.85%;36个贫困村、4532户贫困户10385人全面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十年巨变,一路奋发。建瓯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导向,城市建设有颜值、更有气质,绘就了一幅山、水、产、城完美融合的现代城市全景图。建瓯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入选首批“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近五年,建瓯城市建设投入资金76亿元,建成东岳大桥,实现南环路、北环路交汇贯通。实施主次干道“白改黑”34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40条,改建公厕34个。市区面积由2016年的14.7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19.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2.04%。实施棚户区改造51.41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房4722套。实施城乡品质提升项目71个,下水南水美公园、云际山公园二期竣工。水南二桥、三江口大桥、北坪防洪堤等项目加快建设。下水南棚户区主体建成,放生池片区改造取得突破。
千年古城正重光。再看老城区,建瓯实施城市建设提升攻坚的复兴行动,以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对建瓯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开发,同时加快水南、水西片区和高铁建州新区及城北新区建设,把城市做靓、文化做活、环境做美。重点推进总投资172亿元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安居保障、管理提升“六大工程”项目89个,其中以“一环两街五片区”为重心,重点实施“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朱子理学特色文化街区、护城河保护修复及恢复朱子春秋祭祀典礼等项目,塑造新时代建瓯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图片
建瓯孔庙 (林仁华 摄)
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近年来,建瓯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作为强市之基,产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一根竹、一瓶酒、一片叶、物流一张网”四大特色产业全面开花、高质量起势。
“一瓶酒”实现大突破。实施“福酒”振兴战略,完成福酒股份公司的组建和揭牌,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福矛二期快速推进,双龙戏珠桐源基地竣工投产,270亩酿酒专用粮实验基地陆续播种。今年上半年,全市酒产业完成产值4.68亿元、增长221.7%。
“一片叶”迈出新步伐。坚持“三茶”统筹发展,实施“1+5”北苑复兴行动计划,全面打响“北苑贡茶”品牌。首届北苑喊山祭成功举办,完成5.4万亩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凯捷茶饮料产品正式对外发布,北苑贡茶文化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第二批福建省级遗址考古公园。
“一根竹”保持好势头。全面推进8个乡镇3168亩总投资17亿元的初级加工区建设,居怡、瑞景、美居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美新科技、君韵竹木正式开工,美和家居签约落实,“圣象系”林产工业集群初具规模,上半年该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9.63亿元。
“物流一张网”取得新实效。闽北电商快递分拨中心项目正式运营,宏翔二手车交易市场正式开业。加快推动鲲鹏物流与宏创通网络货运平台联合开展多式联运,申领闽北首张全国统一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图片
圣象集团首家ToB智慧工厂在建瓯建成投产 (葛悦月 摄)
百姓点赞民生工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让建瓯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传递着党委、政府爱民的巨大诚意。过去的10年,建瓯市把80%以上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厚重的民生账单,换来了老百姓内心的敞亮。
心里亮了、腰包鼓了,老百姓发自内心为党委、政府点赞。仅这五年,建瓯民生支出14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和9.3%。投资59.4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84个,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实现新突破,投入38.38亿元,完成中小学扩容提升项目186个,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组建市总医院,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市立医院内儿科病房大楼、第三医院强戒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文化惠民取得新成就,市博物馆积翠园开馆,迪口值庆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行“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新建提升养老机构16所。
图片
建瓯一中新校区(陈子昕 摄)
今日的建瓯,弘扬“抢、快、超、实”的工作作风,通过“4+12”专班化推进、成建制投入、大兵团作战,全面掀起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热潮,奏响了震撼人心的“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城市交响乐章,成就了光荣与梦想——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根雕之都、中国东南白酒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国家级美食文化地标城市……
“建州味道” 飘香全国
9月28日,建瓯市第十九家“建州味道”美食示范店——“老建州”正式开张营业。而在福州,两家“建州味道”示范店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即将开始装修,预计年底交付运营。
建瓯古称建州,建县历史长达1800多年,曾为闽北乃至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集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客商。“建州味道”把我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习惯巧妙融入传统饮食习俗中,揉以家酿红酒、陈醋的独特风味,形成了香、酸、甜、辣兼备的饮食主基调,深受各地宾客的喜爱。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重。依托本地物产和习俗,建瓯各类美食做法独特,地域性强。其中“建州味道”品类就达500多种。悠久的美食历史、厚重的人文底蕴也孕育了建瓯餐饮业的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餐饮企业2500多家,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约8000人,2021年餐饮业营业额超过10亿元。建瓯成功获评国家级“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美食文化地标城市”。
去年来,建瓯市聚焦“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成立“千年建州·建字号”专班,制定出台《建瓯市扶持“千年建州·建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奖励补助办法》《“建州味道”美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通过挖掘美食文化,培育特色美食产业,全力将“建州味道”培育成为公众广泛认可的美食品牌。该市集中推出19类66家“建州名小吃”,打造数十家高颜值、有内涵的美食示范店,积极挖掘和保护高炉光饼制作技艺、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改造提升了“建州不夜城”等夜间经济带。
为打造好“建州味道”美食品牌,建瓯市设计制作“建州味道”美食故事、连环画等文创作品。同时完善“建州味道”美食地图,可在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和高德地图等平台通用,实现一图在手尝尽建瓯美食。在前不久举办的2022年第二届中国(建瓯)美食文化旅游节暨八闽美食嘉年华上,仅央视频全网传播受众超过2亿人次、人流量达20万人次,130家美食馆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建瓯市坚定不移走好品牌带动、文旅融合的美食产业发展之路。该市通过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严管追溯体系,成立“建州味道”美食研究院、制定“建州味道”美食标准体系、大力培养美食文化传承人等方式,持续抓好品质管控。“我们要发展好‘建州味道’美食产业,推进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连锁化经营,引进中央厨房规模企业,加快向全国布点‘建州味道’美食店。”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表示,建瓯要在传承弘扬“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突出美食文化辐射带动,通过“美食+旅游”“美食+节会”“美食+夜经济”等模式,推动“建州味道”风行天下。
图片
房道镇竹林风光(魏永青 摄)
宅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打造“丹枫白露”“九仙画苑”等文旅品牌,新建8个果蔬冷链库房……宅基地改革在建瓯推行两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2020年9月,建瓯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试点以来,建瓯着力构建一套以宅基地改革引领乡村振兴行动的支撑体系,有效破解农村在土地使用上“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问题,激活沉睡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大市宅基地改革“山区样板”。
创建智慧平台,房地一体“数据化”。建瓯市运用5G技术,建设集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三农”智慧农业云平台,以数字赋能宅改。通过建立房地数据仓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多跨协同,全面汇聚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国土三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信息,搭建宅基地“数据底图”。为加强数据关联运用,开发对接“智慧云平台”手机APP,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全市207个村开展宅基地信息专项调查,绘制全市房地一体“数据库”。目前,通过“三农”智慧农业云平台,建瓯已完成11.02万户、43.51万人的成员基础数据确认,精准调查录入11.2万宗农村宅基地信息。
加强系统集成,用地建房“规范化”。为明确认定标准,建瓯市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由各村党组织牵头组建以党员为主的454个村民理事会,健全登门摸底、讨论决议、审核批准、张榜公示等整套宅改工作程序。针对宅基地分配、资格权认定等重大改革事项,开展集体民主协商,明确了宅基地资格成员、保障户的认定标准与限制条件。在专业化推进宅改上,建瓯市聘请专业巡查队伍,开展测绘、设计、技术等服务,指导村民建新房、建好房。同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围绕宅基地的分配处置、入市流转、有偿退出、有偿使用、问题处理等方面,探索形成19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宅基地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
着力赋能增效,盘活沉睡资源“多元化”。建瓯市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探索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利用模式,破除要素制约。出台了《建瓯市乡村人口进城购房优惠实施办法》,实行有偿退出“宅票”制度,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实行购房优惠政策;探索推行“宅改票”有偿退出机制,农民可以持宅票自由选择“以地换地”“以地换房”“以地换钱”等补偿方式,有效引导搬迁农民跨村跨镇安置;深化“银村合作”,推出“宅改贷”项目,采用信用、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等方式,保障宅改资金需求。
自试点宅改以来,建瓯市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培育24个省市级“绿盈乡村”、7个省级乡村振兴带,完成16个传统村落、30余处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缮,整治农村裸房1011栋……宅基地改革正为建瓯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本文来源:闽北日报
编辑/尹仕娜
责编/黄永健
审核/郑卫华
监制/魏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