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西董街道:“小谷粒”撬动“大产业”

滨州网 2022-10-14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讯小米是西董街道的传统农作物,根据考证,西董小米的种植时间可上溯至唐朝,目前街道境内传统种植的小米品种有9种之多,分别为黄谷、“青刀把”“母鸡嘴”“黄油尾巴”等,其中以黄谷种植面积最大。多年以来,由于小米种植缺乏引导,种植工艺繁琐,产品附加值不高,西董小米种植规模逐年萎缩,根据2021年统计,西董街道境内小米种植面积不足300亩,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整个产业出现了濒临绝产的情况。

2022年以来,西董街道为振兴这一传统产业,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产业化、品牌化、绿色化”定位,建设 “鹤伴珍谷”小米基地,注册“鹤伴珍谷”小米品牌,依托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12667”土地合作模式,实现了西董小米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产业振兴的“西董路径”。

西董街道在传统西董小米种植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在育种、绿色、水质、气候、管理5个小米生长的关键环节上精琢细研,培育出集各方面优势于一体的西董“鹤伴珍谷”小米,实现了西董小米种植历史上再一次质的突破。

科技助力培育“纯正小米”。“西董小米”种植历史悠久,名声在外,但是长期以来西董小米全部为群众自发种植,种类繁杂,在选种机制上采用传统的农户留种模式,方法老旧,经对群众种植谷种检测显示,多数西董小米谷种子经过多代杂交,品质已经明显弱化,质量明显下降。2022年以来,西董街道将种子质量作为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山东省农科院,经过多次筛选,结合西董本地土质、气候,最终选用目前国际口感最好、品质最纯的“济谷25号”谷种作为大面积推广实验品种,经过一季的种植,取得了圆满成功。经测算,“济谷25号”亩产谷粒750斤,小米350斤,平均增产25%;谷米颗粒饱满,熬制后色泽金黄、汤色浓郁、口感宜人,在种子品质和亩产量上均实现了极大提升。

绿色环境养育“有机小米”。西董街道地处滨州南部山区,域内群山环绕,山脊线长达16公里,其中境内“摩诃山”海拔827米,为全滨州市内最高峰;整个街道植被丰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森林整体覆盖率超过47%,空气综合质量常年稳居滨州市前列。“鹤伴珍谷”小米种植基地地处白云山麓,平均海拔237米,三面环山,两侧有水,常年云气缭绕、溪水潺潺,经国家权威检测部门检测结果显示,“鹤伴珍谷”小米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方面的检测结果低于国际标准的千分之一,2022年“鹤伴珍谷”小米产品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认定产品并通过国家“绿色”“有机”认定。

矿物水分哺育“营养小米”。西董街道境内水脉丰富,土层之下存在麦饭石岩层,此岩层对重金属、细菌、有机物及气味具有吸附性,经过长期自然过滤、渗透的麦饭石矿泉水,为低纳、低矿化度水质,极易被人体所摄取,是一种全面完整的矿物质营养源,是矿泉水中的珍品。“鹤伴珍谷”小米全程以此矿泉水浇灌,矿物质含量丰富,品质独特,经国家检测部门检测,“鹤伴珍谷”小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9种,是滋养身体的佳品。好水熬好粥、好粥用好水,用山泉水熬成的小米粥祛湿养胃、好吃又营养,街道特推出“小米+山泉水”的组合,将小米和本地麦饭石山泉水搭配售卖,让人们能够品尝到最地道、最纯香的西董小米。

独特气候孕育“品质小米”。“鹤伴珍谷”小米基地地处北纬36度,东经117度,年平均日照时间6.89小时,平均温度13.5度,为同区域内日照最为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地气候,同时,“鹤伴珍谷”小米基地三面环山,背阳负阴,水汽蒸发慢,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82毫米,高于全市四分之一,土壤墒情好。充足的光照和湿润环境给予了谷物充足的光化作用时间,昼夜温差大减少了谷物自身的呼吸消耗,因此“鹤伴珍谷”小米谷粒饱满,糖分高,营养丰富,根据检测报告显示,“鹤伴珍谷”小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11种,被省社科院专家评价为谷物中的“臻品”。

规范种植孵育“标准小米”。“西董小米”品类繁多,但历来多为群众自发种植,群众根据谷物品种、自身种植地块确定不同的播种时间、管理节点,因此小米的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小米品质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从外地购入小米“以次充好”的情况。“鹤伴珍谷”小米基地和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建立了定期联系机制,同时聘请境内种植多年谷物的老农民专家全程指导,结合了最新农业成果和多年传承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精益求精,在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将种植了近千年的小米第一次梳理出了完善的规范化种植流程,也填补了邹平市农业标准化种植的一项空白,为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从2022年实践来看,在规范化种植引导之下,300余亩小米品质整齐,实现了粒粒饱满,颗颗品质。

品牌化促进产品增值。注册品牌。依托街道原有国有企业“自然人居物业有限公司”平台,成功注册“鹤伴珍谷”“遇见西董”商标品牌,商标含食品加工、特色文旅产品等50个门类,覆盖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结束了多年以来西董特产无品牌、无商标的历史;积极推介。通过线上线下、展会展销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鹤伴珍谷”“遇见西董”品牌已经与滨州市农业农村局“食域滨州”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并进行推广,西董小米、西董地瓜已纳入山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指定产品,已将“鹤伴珍谷”“遇见西董”品牌申报纳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特色农产品展销范围;精准销售。“鹤伴珍谷”小米品牌产品定位高端路线,采用“小米+麦饭石矿泉水”销售组合模式,“10斤装小米+麦饭石矿泉水30升”定价298元,近万斤春谷于中秋节之前上市,一周时间内全部销售一空,市场运行良好,受到社会高度认可。目前经测算,经过品牌化经营,小米亩产效益增加6000元,产品增值率超过200%。

产业化推动产业振兴。扩大种植规模。破除传统以来群众种植分散、不便管理的种植痼疾,2022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率先整理出土质好、环境优的300亩土地作为“鹤伴珍谷”种植基地,种植“济谷25号”先行引导示范,在今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计划2023年全街道种植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整个小米产业扩量增产;制定产业规划。克服以前群众自愿种植、各品类零星分散、毫无规划的问题,将“鹤伴珍谷”小米基地作为整个街道的小米实验基地,经省农科院推荐品种,当年度种植成功后,经过市场分析,制定出明年种植种类计划,在全街道通过各村农业合作社进行推广,计划好小米整体产量和各品种门类,确保在市场上获得优势议价权;延长产业链条。针对原来群众产品初级、销售分散的情况,在“鹤伴珍谷”小米基地建立产业化加工车间,对基地和街道范围内的种植的谷物集中进行去壳、色筛、包装、检测、销售等一条龙加工服务,同时严禁外来客商零散收购,街道内所有小米依托镇国有公司平台统一进行销售,2022年,西董小米单价从原来的7-8元每斤提升至30元每斤,每斤利润提升超过300%。

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创新 “12667”土地合作模式,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1”即坚持党建引领;“2”即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街道国有公司两个平台进行运营;第1个“6”即群众流转土地收益保底600元/亩,流转土地后公司统一耕种小米进行销售;第2个“6”即收益的60%归合作社,“7”即合作社收益的70%用于社员分红。通过此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群众的双增收;推进农民职业化,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随着“鹤伴珍谷”小米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劳务用工的需求不断增加,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进入产业化后的基地输入劳务,成为职业化农民,收入更加稳定。2022年,街道小米产业累计吸收用工1500人次,累计带动附近农民增收近20万元;示范带动,提供农民增收渠道。坚持“示范带动、让利于民”的原则,当年度谷米品种种植成功后,第二年通过各村农业合作社免费将谷种赠与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协议回购,帮助群众实现更高水平增收。根据测算,2022年每亩小米种植收入预计在5000元以上。责任编辑:徐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