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密码:中国人的地理启蒙课

图片
地理君问问大家:下列城市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
1、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
2、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3、西宁、兰州、西安、拉萨
4、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太原......
地理启蒙节目
儿时,看联播天气预报久了以后,我们可以分毫不差地将中国所有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背下来......还可能会听到下面这些词语:江淮、江汉、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等等。
当时一头雾水,这些地区到底在哪?乌鲁木齐之后该报哪个城市的天气?或许也是从那时候起,很多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人生的地理启蒙课。
图片
图自:中国天气网
简单解释一下:其实黄淮是黄河、淮河共同所含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部分地区;江淮是淮河至长江间所含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江汉也就是长江、汉江,包括黄淮、江淮以西的河南、湖北其余地区。
为什么以《渔舟唱晚》作为背景音乐?
XXX复合肥提醒您注意天气变化
看得多了,听也得多了,为什么要以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呢?
其实曲子本身有一种和平安详的意境,同时曲调优美,突显了人们辛勤劳作一天后的放松和快乐。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图片
渔夫、农民、天气,是与农耕文明本身息息相关的因素,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劳作方式,风俗文化习惯。
每当这首曲子响起时,意味着晚饭快吃完,忙碌的一天也快要结束了......久而久之,也成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乐曲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季版片头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10月14日
农历九月十九
欢迎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今天的天气预报到此结束,明天再见
此外央视《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开播时,排列顺序是首都北京在第一个,其他省会城市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按照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气象局业务划分,由北至南,从西向东的原则进行排序,并最终确定和批准。
所以文章开篇提到的问题这些城市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答案是:因为天气预报》节目时间比《渔舟唱晚》音乐时间长,所以音乐便循环播放。暨第一遍循环所覆盖的城市是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第二遍是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以此类推。
天气预报最初并不是一门科学
其实我国的预测天气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过。三千多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只不过古代人受变幻莫测的天气影响很大,气象往往与求雨等迷信活动有关。
例如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气象预言语“天气新晴,是夜必霜”。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的诗句,它的意思是说听到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再有强冷的空气,农家可以放心播种。
图片
甲骨文中天气常用字
而如今,现代的天气预报基本上是以数值预报为基本方法,配合卫星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天气图、以及实时的观测数据等来综合作出预报。
图片
如今密密麻麻的天气图
图自:中央气象台
这样严谨的天气图并不是轻轻松松得到,是通过数个公式推导和计算机得出,由此引出了下一个小知识。
天气预报是算出来的?
如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高能计算机功不可没,人们将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编写成一系列数学方程,再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运算,得到未来天气发展变化状况。
图片
一部分的天气计算公式
当然,即使计算机再厉害,但是空气运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看得见的未来几乎不可能100%准确,预报总会出现误差。不过近几十年,随着卫星、雷达、飞机、地面等综合观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大气科学理论的不断完善,预报的准确率肯定是得以大幅提高。
1980年7月7日,我国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联播天气预报》正式在19:00的《新闻联播》里与观众见面。
图片
我国早期的天气预报图
那时候地图颜色是黄色调
或许是因为这种黄色调总让人联想到"沙尘"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
背景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绿色
带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提示
图自:中国天气网
预报里气象符号是怎么来的?
1970年的天气预报还用一串晦涩难懂的复杂神秘符号来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到了1975年,美国气象局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全新的、类似于如今的天气符号。
由于这种符号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于是很快被大众接受进入到日常生活中。久而久之全球各地的电视台以及各类节目纷纷仿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多样气象图标。
图片
早期的天气预报还有“小棍子”
我国也不例外,各地的天气符号不尽相同,因此在2018年国家对于天气符号的统一制定了规范标准。
图片
部分天气符号示意
天气预报靠抠图?
每次打开电视看天气预报,我们看到的地图,其实是在主持人的侧面。其实他们实际的工作场景是这样,站在一块绿(蓝)幕前,图像全靠后期合成。
图片
主持人怎么看地图和卫星云图呢?这就需要幕布两边的监视器帮忙,节目录制时会把需要用到的地图等传送到两边的监视器上,另外还有一台提词器,主持人一边看提词器和监视器一边在幕布前“比划”,就能呈现出观众平时看到的效果。
跟想象中不同的是,绿幕和地图的合成是在录制时直接完成,而不是录完主持人的画面后再通过后期合成。这就非常考验主持人的“功力”,有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可以什么都不看,甚至可以做到手抬某一个高度,不用看幕布都知晓这是什么地区。
图片
由于要在短时间内播报大量信息,主持人的语速比一些新闻主播说得还快,最快的时候,语速可达到500字/分钟。此外,了解中国地图、认识地图上每个省的形状等地理知识都是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
白天天气预报中温度为什么是从高到低?
这是因为一般白天高温在前低温在后,晚上低温在前高温在后,而我们以往经常是在傍晚看温度。
如果是中午预报就会报的下午到晚上的情况,所以会先报下午的高温再报晚上的低温的,低温其实就是第二天早晨的温度。如果是晚上预报,则报的就是晚上到第二天白天的温度,当然这种高温在前低温在后情况现在已经很少见到。
图片
80年代初期
采用手写方式制作城市天气预报信息
曾几何时,地理君每天晚上七点半《新闻联播》结束后,都会和长辈们一起守在电视机前,《天气预报》会在两分钟之后准时开始。
春天,春意盎然,一家人等着关注着自己和亲人所在地的天气状况。
图片
夏天,白昼增长,节目结束以后才会出门消食遛弯。
图片
秋天,时刻关注着什么时候降温,需不需要提前穿厚衣服。
图片
冬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火锅,热气腾腾,期盼着什么时候会下第一场雪。
图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或许也是天气预报不能取消的一个原因——很多家庭“打不动的仪式感”。每当《渔舟唱晚》响起的时候,总是能勾起我们无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