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有史无馆”空白,首次公开珍贵资料!罗源林可彝事迹陈列馆建成开放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林荣亮 文/图
14日,位于福州罗源县凤山镇的林可彝事迹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许多市民慕名前来参观。陈列馆依托林可彝故居改造而成,填补了林可彝研究“有史无馆”的空白,同时首次公开了一批珍贵资料,呈现林可彝研究的最新成果。
图片
用好红色资源 故居改造成展馆
步入展馆,只见两横两进的清代木结构民居气势恢弘,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陈列馆主题为“书生壮烈林可彝”,按林可彝生平轨迹,设有执着求真的革命学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贞不屈的英雄先烈等展示区。详实的图文展板、实物展示,用心的场景还原,让参观者深入了解林可彝的生平事迹与思想,接受一场红色精神洗礼。
图片
据了解,林可彝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知识分子党员,林可彝故居是罗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可彝在此出生,并度过青少年时光。为保护红色资源,2020年,罗源县按照“以旧修旧”原则,修缮了林可彝故居及周边古厝。为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2022年,罗源县启动林可彝事迹陈列馆项目建设。建馆、布展的过程中,选用契合建筑本身的基础色调,改造没有破坏故居的结构,墙体安装的展板均可拆卸;项目组还参考相关资料,对林可彝当年居住的卧室进行还原,再现林可彝生活场景。展馆建成后,整体风格简洁、质朴、大气,既保留了故居的样貌,又完整展示了林可彝的生平事迹和最新研究成果。
图片
林可彝孙辈参观林可彝事迹陈列馆
“展馆布置用心,资料也很详实,我们感到很满意!”林可彝长孙林国经说道。
研究深入广泛 首次公开一批珍贵资料
林可彝是20世纪初叶“觉醒年代”中的一名觉醒者。辛亥革命后,他从罗源走出,先后留学日本、苏联,探寻救国之道,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任弼时、陈延年都有交集;他在北京、武汉相关大学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组织学运搞抗争,按照董必武指示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最后被反动派以“共产党重要分子”的“罪名”杀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牺牲的数万革命者之一。
“我们数易其稿,整合近年研究发现,填补空白、辨正错漏,力求呈现林可彝研究的最新成果。”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部主任孟凡晖介绍,如林可彝参加武汉保卫战的经过,原来是一个谜案,近年来,罗源县有关部门通过研究林可彝创作的从军随记《从武昌到新堤》,得以“真相大白”。
一批珍贵资料首次公开。新发现的林可彝著作达50多篇,其中不乏“重磅内容”。《守常死后的回忆》是2022年最新发现的林可彝悼念李大钊的文章,首次证实了林可彝与李大钊的交集。孟凡晖介绍,据文中记载,林可彝不仅早在1916年在日本留学时就与李大钊相识,而且1924年在莫斯科时两人常常见面,商讨革命事宜。
图片
项目组还多方联络专家学者,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档案资料。
在陈列馆展示区,有一份记录林可彝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信息的档案复印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孙会修老师提供,原件收藏于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我们还委托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与留日学者,进一步查找林可彝留苏、留日期间的资料,收到最新的资料就会第一时间补充进馆。”罗源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