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游安徽|红色旅游系列三|化“贫瘠坡”为“聚宝地”的神奇蜈蚣岭

据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每当人们走进歙县南乡被称为“岭上人家”
曾被誉为“大寨花”的蜈蚣岭村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
800亩高山坡上的石砌梯地茶园
犹如千仞天梯直入蓝天 气势磅礴
实为全国之罕见 人间之奇葩
人们不禁由衷赞叹
蜈蚣岭人愚公移山的顽强精神
和发展经济的智慧与力量
自立根生 创造奇迹
1968年初冬,时任蜈蚣岭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方佛先同志,在去大寨、南堡等地参观学习之后,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面对本村贫瘠的坡地和乡亲们的贫困生活,党支部一班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连夜召开支部会议,学习文件材料,领会大寨精神,大讲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的动人事迹。他们统一思想,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制定了一个五年和十年的发展规划:新辟茶园1000亩、改造茶园500亩。同时连续四次召开了千人以上誓师动员大会,并利用当时的“政治夜校”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组建了一支四百多人的“治山治水”专业队伍,分四个作业组进军“里四坞”和“上坦岭”两个石砌茶园工地。
在这改天换地,大战穷山恶水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先进人物,党支部适时抓住这些先进的典型树立榜样,激励斗志,引领方向,激起奋进,鼓足全体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如:被人们誉为“硬骨头、钢铁汉”的建设队社员胡尚棣;青年民兵胡灶玉;被人们称为“当代活愚公”的74岁高龄的老人方玉祝;方秀凤、方冬玉等十三名优秀青年妇女组建的“青年妇女突击队”。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培养和激励中,一支浩瀚的劳动大军常年奋战在建设工地上,使原来的“三座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旧貌换新颜。
(凌立新/摄)
他们不怕苦、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工程总量土石方17万方,土方10万方,投工34.7万个,砌石磅120多条的浩大工程。1974年元月,当时的蜈蚣岭大队被授予 “安徽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它为这全国罕见的千亩高山石砌梯地茶园作了见证。
继往开来 二次创业
蜈蚣岭这样的良好生态环境,虽有利有机茶生长,但也严重制约着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修路,成为当务之急!村党总支书记胡进法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村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修建蜈蚣岭盘山公路。他带头垫资,通过村级资金33万元和自筹10万元,筹集了43万元,打响了开通“天路”的第一炮。
(詹国政/摄)
2008年1月,歙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这时的蜈蚣岭村级公路和一年前相比已有了根本性改变,盘山公路的路基已经完成大半,但资金缺口成了制约公路进展的瓶颈。面对困境,胡进法的想法是:第一,不等不靠,一定要把这条路打通;第二,积极向上争取,希望得到县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大会上,他领衔提交了“要求解决蜈蚣岭村公路缺口资金”的第57号代表建议,得到了很多代表的支持和响应。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祁源被胡进法在人代会上焦虑而又坚毅的发言所打动。2008年6月21日,滕祁源书记带领县委办、农业委、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等负责同志,冒着酷暑来到蜈蚣岭现场办理代表建议,落实了蜈蚣岭村公路扶持资金44万元。老区人民开山建路的激情再次点燃,历经三年,在陡峭的石壁上新开凿出了一条4.7千米的盘山公路。从此人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留下的“挑山工”的扁担。
蜈蚣岭人经历几十余年的艰苦奋斗,为蜈蚣岭人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至今分布全村已有2000余亩梯地茶园,显然茶叶成为蜈蚣岭人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将茶叶文章做强做大是增加蜈蚣岭村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面对新时期“环保与绿色”的严峻挑战,为了做好茶文章,蜈蚣岭村党总支、村委会,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了1300亩的有机茶基地。以蜈蚣岭茶厂为龙头,以现有茶园为基地,不断加强技术培训,改进茶园的管理。
与时俱进 谋划发展
造福广大群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蜈蚣岭村两委的执着理想。他们高瞻远瞩、谋划发展,充分利用蜈蚣岭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勾画出了一幅幅发展乡村旅游的宏伟蓝图:一是建立最佳石砌梯地茶园拍摄点的近百个登山水泥观景台,为拍摄梯地茶园景观提供最佳角度;二是大力鼓励村民有序规划种植油菜、葵花、菊花等农业作物,力求四季皆景。如阳春三月,满山遍野油菜花的金黄和有机茶的碧绿,可组成独一无二的原生态梯田茶园的动人画卷。届时将邀请广大摄影家前来观光旅游创作作品,到时原始粗犷灿烂的蜈蚣岭原生态梯地茶园必将成为不逊婺源等地的生态摄影点;三是兴办“农家饭店”,为摄影旅游者提供吃住休闲的地方;四是以白茶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白茶特色产业群,如原生态茶叶开园游、白茶采摘、制作加工等农事体验游。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一边品茗着白茶,一边观赏着美景;五是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与周边新安江山水画廊、新安江水下古村落、柑橘采摘游等的横向联系交流,达到强强联合,力求使原生态梯地文化游融入黄山大旅游的环境当中;六是加快蜈蚣岭人文历史及村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建立梯地茶园档案展览馆,再现红色革命、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人文历史景观,彰显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打造红色旅游。同时不断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蜈蚣岭精神”教育广大群众,带领群众尽快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综合发展的富裕之路。
(吴建平/摄)
想想昔日的“贫瘠坡”,再看看今日的“聚宝地”,我们无不为蜈蚣岭人的传奇色彩而感动,更为蜈蚣岭人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谋划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欢呼。
(潘明新/摄)
特产
蜈蚣岭白茶:堪称茶中之绝品,全国数量极少,极为罕见。白茶色泽金黄绿润,茶香嫩香持久,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底玉白,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饮之,滋味鲜爽,唇齿流香,甘味生津,回味无穷。
来源: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