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速研制射程10000公里的烈火6洲际导弹,终极目标是覆盖美国

据印度媒体近日报道,印度将加快研制射程超10000千米的“烈火-6”洲际弹道导弹,以形成有效的战略核威慑。印度认为,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强大的核力量有效遏制了西方国家的军援力度,如“定海神针”般稳定了大局。因此印度也从中吸取经验,决心完善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加快建设核力量。
图片
印度的弹道导弹发展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尽管印度早在1974年就完成了首次原子弹试爆,但与之搭配的投送平台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此前较为成熟的“大地-1”弹道导弹有效载荷相当有限,无法承担核打击任务,直到1999年印度首款实用型中程弹道导弹“烈火-2”才完成了首次试射。
图片
(“烈火”家族最早的“烈火-2”弹道导弹)
“烈火-2”直径1.3米,弹长21米,射程2000千米,发射重量16吨,弹头有效载荷1吨,共有两级发动机,其中一级发动机直接沿用较为成熟的SLV3航天火箭。印度在“烈火-2”的基础上,改变弹体尺寸发展出了“烈火-1”和“烈火-3”。“烈火-1”相比“烈火-2”去掉了一级发动机,弹体长度减少到了15米,直径缩小到1米,发射重量12吨,弹头有效载荷1吨,射程为700至1200千米。“烈火-3”为了增加射程,弹体直径直接增加到了2米,弹长减少到16米,因此该型导弹射程达到了3000千米,有效载荷也提升到了1.5吨。
图片
(阅兵式展出的“烈火-3”)
“烈火-4”是“烈火”系列中比较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型,改进不再局限于尺寸和重量。“烈火-4”相比“烈火-2”尺寸没有多大变化,长度约20米,仅比烈火2稍微缩小了弹体长度,印度在“烈火-4”上应用了诸如复合材料壳体发动机、环装激光陀螺仪等新技术。“烈火-4”的射程再次提升达到了4000千米,但由于印度落后的固体发动机技术,导弹不能携带更多燃料,印度就只能在载荷与射程之间二选一,这导致“烈火-4”的有效载荷仅有700千克。
图片
(烈火4的射程较远,但载荷太小)
最终印度结合了“烈火-3”和“烈火-4”的优点,发展出了现今的主力弹道导弹——“烈火-5”。“烈火-5”弹长17.5米,直径2米,增加了一级较小的发动机,发射重量约50吨,弹头载荷1.5吨,射程5000千米,可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和欧洲、非洲少部分地区。印度声称“烈火-5”使用了分导多弹头技术,可携带3枚核弹头和诱饵弹头,其1.5吨的弹头威力最多可达到2万吨TNT当量。
图片
(“烈火-5”导弹射程已经可以覆盖亚洲全境,不过也只能算是准洲际导弹)
2018年“烈火-5”试射成功后,印度宣布开始“烈火-6”的研制工作,这将是印度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可达到11000千米至15000千米,足以覆盖美国在内的所有核大国。为了实现射程的大飞跃,印度将在“烈火-5”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级发动机,消息人士还透露“烈火-6”的分导弹头数量将达到10个,并使用筒装冷发射。
图片
(“烈火-6”将采用和“烈火-5”相同的筒装冷发射)
“烈火”各改型的发展沿革,无不在凸显着印度导弹技术的短板。因为缺乏高效可靠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印度增加“烈火”射程的方法只有简单地加粗加长,指望携带更多的燃料就可以飞得更远。但携带更多的燃料就意味着更重的重量,“烈火-4”射程的提升是以载荷的降低为代价,只有发动机技术的突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直到“烈火-5”,印度还在以加大尺寸、增加发动机级数来提升射程,这说明20多年来印度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没有什么突破。
图片
(“烈火”弹道导弹家族的各类型号)
印度的核武技术进展速度也很缓慢,至今没有实现核弹的小型化,这也就导致载荷本就不算突出的“烈火”打击能力相当有限。与中美俄的主力洲际弹道导弹相比,“烈火”的爆炸当量几乎不值一提。印度虽然宣称已经应用了分导多弹头技术,但长期以来其各类导弹的制导技术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烈火-2”在2009年的一次训练发射中还发生了失控事故,偏离预定轨道开始蛇形飞行,后来的夜间试射再次发生了弹体颤振偏离轨道的事故。分导多弹头对于制导精度的要求相当高,以印度目前的制导技术水平来看,所谓的应用分导多弹头恐怕还是吹牛成分居多。
历经20多年的发展,“烈火”弹道导弹家族依旧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关键的核心技术没有丝毫实质性的突破。忽视薄弱的基础,想一步登天造出媲美中美俄的高性能洲际弹道导弹,印度的这番雄心壮志只会落得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