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核威慑军演撞期,欧洲安全戒备陡然升级…地球距离恢复出厂设置还有多远?

图片
北约14国“核威慑”军演高调登场
俄罗斯“雷霆”核演习或同期上演
两场核演训阴云之下 欧洲安全戒备陡然升级
与此同时,美国接连加息强势收割欧洲
英国激进减税政策诱发金融市场动荡
深陷地缘安全、能源危机、通胀高企等多重危机
欧洲该如何熬过凛冬?
《今日看世界》
图片
北约14国与俄罗斯同时“核军演”
核威胁对抗会否从“嘴炮”变成行动?
尽管俄罗斯多次警告,北约仍坚持10月17日至30日展开代号“坚定正午”的核威慑演习。演习由比利时主办,主要在距离俄罗斯1000多公里的英国、比利时和北海附近区域上空,模拟投掷原子弹的战机演练,演习不会使用实弹,有包括北约14个国家的空军和60架战机参演。往年各国参加“坚定正午”演习的都是战术飞机,但今年美国却首次派出能携带核弹头B-52战略轰炸机飞抵现场。
图片
图片
自冷战时期开始,美国就在欧洲部署有大量的核武器。目前,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土耳其五个无核国家的6个空军基地部署有将近200枚战术核弹,爆炸总当量约1800万吨。为了确保有效地操作这些战术核弹,北约每年都要举行多次的训练和演习,其中包括指挥所司令部演习、核弹出库运输、战机挂载卸载、模拟投掷等项目。
图片
不过,此前北约方面并未大肆宣扬此项演习。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军还接连两次推迟了它的陆基“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年度测试发射,强调避免俄方战略误判。但在俄乌冲突如此紧张的当下,西方大肆渲染俄罗斯“核威胁”之际,北约领导人却拉开架势高调宣布核演习。外界担心,核演习可能推升核战风险。
图片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军事专家 陈浩洋:
北约这次所谓的“核威慑”演习完全是小题大做、刻意炒作。以前北约举行此类演习从未刻意宣扬,而且名称也多是“核训练”演习,更没有“威慑”二字。此次,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专门强调,还表示“是为了防止事态升级的最佳方式”。如果北约真的要防止核对抗,完全不会是现在的行事做法。北约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炒作俄罗斯的“核威胁”。
图片
事实上,北约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并不拥有任何核武器。名义上与北约有关的核武器仍然在美、英、法三个成员国的控制下,但这三国对于核武使用的原则立场,也并非铁板一块。
图片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0月12日表示,法国的核原则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或“该地区”发动核打击,法国不会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应。法国也曾建议暂停今年的年度核演习,以降低可能导致核大战爆发的“危险浓度”。这一言论引发英美等多国指责,认为马克龙“暴露了底牌”,打破了西方在对俄“威胁”回应上的“战略模糊性”。
图片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军事专家陈浩洋:
法国虽然是北约国家,但它拥有自己完全独立自主的核力量,而且法国人也的确长期保持了相对于美国的独立的对外政策。从当年的戴高乐,到现在的马克龙,其实都是这样。马克龙说法国自己有明确的“核学说”,只基于法国自己的国家根本利益,如果俄方在乌克兰发生了核打击,但法国的根本利益其实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又何必出面动用核武器,来对俄罗斯实施打击呢?法国人可不想因此导致一场“世界大战”。
图片
陈浩洋:另外一方面,马克龙也是通过这个方式,在向各方发出明确而清晰的信号——“俄乌应该尽快地回到谈判桌前”,尤其是对乌克兰,这层意思可能更加明确。
图片
值得玩味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表述也充满着矛盾。一面不遗余力渲染俄罗斯的核威胁,转念拜登又称普京是“理性的人”,不会发生核战争。似乎俄罗斯的核威胁大不大,主要取决于美方的战略需求。需要笼络盟友时,美国就提升东欧、北约对俄罗斯的集体核恐惧。
图片
但随着一些欧洲国家担心,在北约框架下与俄罗斯“硬碰硬”,承受核打击的可能性越高,美国就有意对俄罗斯核能力淡化降温。一招左右互搏,将北约稳稳拿捏。
图片
与此同时,按照惯例,俄罗斯代号“雷霆”的年度核演习也将在10月下旬举行,这意味着北约和俄罗斯将同时进行两场核演习。加之,此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号此前神秘消失,且莫斯科正在进行防空洞和避难所的清理工作,为重新启用做准备等。美国总统拜登不久前还公开喊话,由俄乌冲突引发的核战争威胁“已经达到自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以来最严重的水平”。种种迹象都在加剧国际社会担忧,俄罗斯与西方的核威胁对抗,会否从“嘴炮”变成行动?
图片
俄核潜艇“别尔哥罗德”号玩失踪
搭载“波塞冬”核鱼雷 开火即末日
日前,在俄海军正式服役没几个月的“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又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失踪”了。此后有卫星图像捕捉到,“别尔哥罗德”号如魅影般地出现在了科拉半岛北面的巴伦支海海域。随后,再次消失在了大洋深处,而与它一同消失的,还有被称为“末日武器”的核鱼雷。
图片
“别尔哥罗德”号去年7月正式入列俄海军,它携带的被称为“末日武器”的“波塞冬”超级鱼雷非同凡响。一旦成功发射,不仅会产生巨大威力释放出大量核辐射,而且还会引发高达500米的超级大海啸,对沿岸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俨然“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图片
“别尔哥罗德”号的消失让美国“如坐针毡”,如果说太平洋中的潜艇是隐藏在黑暗森林中的猎人,北冰洋的潜艇就是无法被发现的幽灵,厚厚的冰层为潜艇提供了最好的掩体,抹去了潜艇的一切痕迹。自从冷战时期开始,俄罗斯就把北冰洋当做自己的后花园,搭载核弹头的战略核潜艇在厚厚的冰层下如同幽灵般四处游弋,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图片
北冰洋是连接太平洋、大西洋,也是亚、欧、北美洲的中间地带。美国到莫斯科,从地图上看很遥远,但是从北极圈来看,它们很近。从这里发射导弹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打击美国本土,美国几乎没有预警时间,极难防范。
图片
“波塞冬”核鱼雷是人类现役武器中单发威力最强的核武器,据美科学家估算,其爆炸当量至少在200万吨以上,最大可以超过1亿吨,威力仅次于当年威震全球的“沙皇炸弹”。因此,它也是普京口中的“俄罗斯六大新型战略核武器”之一。
图片
而它的动力来源则是一枚小型核反应堆,它能够在水下1000米的深度航行数万海里,不仅能够打击美军的航母打击群,更能够对美国本土沿海重镇实施“战略摧毁”,一般只用于“二次核打击”。可以说,一旦“波塞冬”核鱼雷开火发射,基本上就宣告着人类核大战“世界末日”的到来。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凭借着超远航程,以及千米下潜的深度,俄方完全可以利用“波塞冬”对相关目标进行长期或战术性的侦察和监控,平时监控、侦察,一旦需要,战时突袭,能够摧毁敌方沿海地区的整个航空母舰舰队和其他相关重要军事目标。
图片
李雨桐:可以说 “别尔哥罗德”和“波塞冬”的搭配,使俄罗斯拥有了第一艘搭载无人器和机器人系统的第五代潜艇,其作为“军民两用”和“核常兼备”的多功能侦察-打击战略武器系统,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俄罗斯海军的核打击能力,并将改变俄军战术,而且这对于提升俄罗斯整体的国家“核威慑”能力而言,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图片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军事专家 陈浩洋:
最近一段时间,美西方的舆论在不停地炒作“俄方可能会在乌克兰动用战术核武器”,俄方也提高了战略核武器的战备等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别尔哥罗德”号出港,并且摆脱美国人的探测跟踪,当然会让美国、北约着急心慌。
图片
陈浩洋:“别尔哥罗德”号携带的武器主要是“波塞冬”核鱼雷,“波塞冬”核鱼雷采用核动力推进装置,几乎可以有无限远的航程,再加上核潜艇本身就非常地隐蔽,对方基本上难以追踪探测,也没办法拦截,而且它巨大的核战斗部的威力,一点都不亚于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所以美国和欧洲对“别尔哥罗德”核潜艇+“波塞冬”核鱼雷这一无敌配置,非常地忌惮。
图片
陈浩洋:不过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别尔哥罗德”号它服役时间并没有很长,目前还处于战斗力生成的阶段,这次出航大概率还是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武器的测试。只是美国、西方为了夸大、炒作俄方的核威胁,才把这个事情做进一步的夸张性的报道。
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 深海中的“惊魂一瞬”
核灾难末日曾离我们如此之近
在浩瀚的大洋深处,除了俄罗斯的核潜艇,还潜伏有美国海军的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它们所携带的核弹头数量约占美国战略核武库的50%。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携带24枚导弹、336个分弹头,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200-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
图片
这意味着,如果有任一国家率先对美国发射核弹,即使美国本土所有的核武器发射基地全部被摧毁,凭借分散在全球大洋的14艘核潜艇,美国依然可以进行核报复,即发动“二次核打击”。正是因为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存在,才使得全球实现了真正的“核制约”平衡,因为谁也不敢率先动手,结果都是一样。
图片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古巴外海就曾发生过一个史无前例的惊险时刻。1962年10月27日,一艘编号为B-59的苏联潜艇潜行在古巴外海。这艘潜艇,是苏联海军部署在古巴的四艘“狐步”级潜艇之一,每艘潜艇都装有一枚核鱼雷。当日,一支美军航母编队巡航时发现了B-59号潜艇,随即向其投下五颗深水炸弹,炸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在潜艇中造成了恐慌。
图片
当时,潜艇上的人员已经两天没有和莫斯科方面取得联系,他们误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了。情绪激动的艇长下令发射核鱼雷,准备和美国人决一死战。但根据苏联海军的规定,潜艇发射核武器必须经过艇长、政委、大副三人同意。这时候,整个人类文明的命运,都掌握在潜艇大副瓦西里中校的手中。
图片
所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瓦西里中校保持着最后的理智,强烈反对发射核鱼雷,认为应该让潜艇上浮并与莫斯科取得联系。最终,在瓦西里的坚持下,B-59潜艇浮上海面。一场险些发生的、将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伤害的核大战,才得以避免。
图片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才发现,“核灾难末日”曾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大人物的一时冲动或小人物的意外失误,都有可能让地球恢复出厂设置,让人类文明重启。肯尼迪外交顾问迪安•艾奇逊曾调侃,古巴导弹危机没有触发核冲突,只能解释为“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图片
燃气诚可贵  “友情价”更高
马克龙:要价四倍这事儿 过分了!
俄乌冲突以来,影响不断外溢,渐入冬季,加上“北溪”管道天然气泄漏等事件令危机升级,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不确定性加剧欧洲天然气市场的“焦虑”。
图片
对俄制裁引发的能源和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推高欧洲民众的日常生活成本
在法国,超市一些基本食品大范围缺货,甚至断供。
在西班牙,全国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和个体卡车司机发起罢工,抗议燃油价格上涨。
在德国,化肥价格飙升至去年同期的5倍……
图片
对此,俄罗斯提议,如果欧洲同意,可通过“北溪2号”尚存的一条天然气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但德国“果断”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表示,德国已经提前两周完成了95%的天然气储存率目标,但强调,大幅削减能源消费仍是必要的。
图片
本月初,数以千计的德国民众聚集在议会大厦外,表达对政府能源政策的不满,呼吁取消对俄制裁。德国经济再次下滑可能会给民众生活水平、欧元以及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造成冲击。
图片
在德国的能源结构里,煤、石油和天然气占到了消耗总量的80%以上,而这三大能源的最大供应方都是俄罗斯,其中石油产品占到了30%,天然气占到了66%。俄罗斯“断气”后,相比普通民众勉强能凭借“一身正气”过冬,工业用气就没这么幸运了。
图片
没有天然气就无法保证电力供应,德国的几大支柱产业,如汽车、玻璃、化工和有色金属,都离不开天然气,但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正在冲击着德国引以为傲的工业体系,今年二季度,德国经济甚至出现了停滞。大量工厂被迫减产,先进设备被迫闲置,工人们则被迫休假,甚至被辞退,而这,只是整个欧洲制造业的缩影。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德国工业基础十分雄厚,此次能源危机的确会对其工业体系造成影响,但不会有根本性动摇。而在增加美国、挪威、卡塔尔以及中国等天然气来源后,德国和欧洲目前的天然气储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天然气价格也降至俄乌战前水平,同时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综合使用率不断提高,不仅如此俄罗斯也和土耳其达成协议,愿意通过土耳其向欧洲各国供气,所以德国会暂时缓解“去工业化”的危机。
图片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为了填补俄罗斯天然气的空缺,欧洲各国不计成本地从美国增购,给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带去难以想象的利润。美国媒体报道,平均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美国对欧供气量超过俄罗斯,占据欧洲市场60%的份额。
图片
此外,美国原油出口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每天500万桶。美国“转欧洲之危为自己之机”,这让法国总统马克龙忍不住喊出了“气”话:“本着伟大友谊的精神,我要对我们的美国和挪威朋友说,你们可太棒了!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能源和天然气,但让我们支付4倍价格这个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图片
俄罗斯虽然承受愈发严苛的制裁,但所获收益依然可观。据总部设在芬兰的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计算,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半年来,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获得了1580亿欧元收入,而同期军事行动的成本估计仅为1000亿欧元。
图片
对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欧洲的能源危机是“自食其果”。
归根结底,一个在安全上长期缺乏战略自主性的国家或地区,纵然心里再明白,也只能任由他人摆布。高盛集团9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对欧洲的前景感到悲观。“市场低估了欧洲能源危机的深度、广度和结构性影响”。报告中写道,“这场危机将比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为严重。”
图片
主持人 卢琛:
图片
图片
编辑: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