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从问答社区到“故事会”,知乎成了网文阅读器?

如何以“我原以为自己是女主……”为开头写一篇故事?
如何写一个反俗套的穿越故事?
有哪些让你觉得“这是我尊贵的盐选会员该看的文”?
……
你有没有发现,打着网络问答社区名号的知乎,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一本线上《故事会》。
网友们可以在各种问答中花式写文、看文,知乎还专门开设了“盐选故事”专栏。
曾被调侃“人在国外刚下飞机”的知乎,似乎真的成了“编乎”。
从一篇文的出圈到“尊贵的盐选会员”必看
虽然网友很早就有“在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的调侃,但知乎真正向网文界进军,还是在近几年。而说到知乎故事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宫墙柳》这部小说。
图片
2019年4月,知乎用户梦娃在问题“为什么后宫中嫔妃们一定要争宠”中,用故事化的呈现方式作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梦娃笔下的后宫女孩儿,性格各异但各个活得潇洒。有喜有悲的故事和轻松流畅的文风让许多网友大为赞赏,纷纷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追更。
就这样,梦娃把这个故事连载了下去,并在网友的建议下将题目定为《宫墙柳》。
由于知乎的算法推荐和专题收录等运营机制,《宫墙柳》在知乎平台得到了极大的曝光。同时,B站等平台出现了许多读者基于《宫墙柳》故事内容的混剪短视频、广播剧等二创作品,扩展了原作的传播范围。
一时间,《宫墙柳》火遍全网。知乎平台中,各种类似的网文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2019年6月,笔名织尔的知乎用户在同一个问题下连载了《行止晚》;
2019年8月,知乎用户七月荔在问题“如果你是虐文里的女主你会怎么办”中,创作了《洗铅华:恶毒女配生存录》……
图片
2019年8月,知乎推出盐选专栏。用户可以付费阅读社科、故事、科学、财商、文学、艺术等13个知识分类下的用户原创精选内容,作者则能够与平台分成获得收益。
在知乎官方给出的数据中,七月荔的《洗铅华》于2020年4月上线盐选专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获得接近40万元的收入。此后,于正购买了《洗铅华》版权,将其改编为电视剧《为有暗香来》,新生代小花周也在其中饰演女主角。
图片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盐选专栏已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而故事是其中热度最高的类别。许多用户为知乎网文买单开通盐选会员,还催生了一个平台梗:尊贵的盐选会员。
网友们会用“这是/不是我们尊贵的盐选会员应该看的文”来评价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为后来的读者种草/排雷。
图片
知乎问题“有哪些让你觉得‘这是我尊贵的盐选会员该看的文’”,有3383万浏览量,3万用户关注和1066条回答。知乎官方还开设了“‘尊贵的盐选会员’必看”专题,综合用户点赞、打分和流量转化数据,统计过往月度最受网友喜爱的TOP10故事。
如今,知乎已经成为了许多网友心中的网文阅读器。
在知乎成为作家需要什么
不同于起点、晋江等专业网文平台复杂的签约机制和繁重的更稿压力,知乎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作者可以自行完成选题、创作,并能即时接受读者反馈。许多早期知乎作者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都用“意外”来描述。他们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下书写,受到了其他用户的关注和鼓励,所以才会坚持下来。
现在,在知乎写文的竞争强度已不同以往。想要在知乎成为作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像六娃、七月荔等作者一样,在知乎问题下方进行故事创作;二是凭借以往的作品,通过内推的形式成为创作者。不管是哪种途径,只要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就可以自荐上架盐选专栏,通过审核后即能与知乎签约,凭借流量获得提成。
图片
关于小说的签约标准,知乎创作者“白鲸梦”表示,“不同的制作人(知乎的编辑被称作制作人)的标准是不同的。就我的制作人来说,短篇需要一次性全文审核,长篇要提供样章和提报表。数据没有硬性要求,但需要有原答链接,所以我一般会先发一部分出去。”
“白鲸梦”的本职工作是影视编剧,“95后”的她曾在其他平台连载过长篇,还出版过一本言情小说。2021年10月,“白鲸梦”来到知乎。一年时间,她完成了四篇中篇小说,均被收录至盐选专栏,正在创作中的长篇《鹊踏枝》也已与知乎签约。
在知乎搜索“新人如何成为盐选作者”时,我们能够发现,知乎网文写作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套路,甚至还有制作人以视频课的形式手把手教用户“如何通过写作赚到钱”。
图片
套路化流程下,不同作者的创作内容虽然不同,但很多都具有相似的模式。一些网友将其总结为“重开头和重反转”,并这种模式称为“知乎体”网文。
“白鲸梦”认为,“风格决定受众,每个相对稳定的小说类平台基本都会有她自己的风格。‘知乎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的。除了重开头和情节反转,还注重高共情和高代入,知乎小说中第一人称是主流。”她表示,“我刚来的时候就挺不习惯这一点的。但风格也不是绝对的,只是说,和网站风格切合,会更容易出头一些。”
图片
可以说,从准入门槛到生存成本,从写作培训到读者交互,知乎这样的非典型性网文平台为作者提供了专业平台无法满足的需求。此外,知乎还具有合理的变现渠道、足够的关注群体与流量、专业的版权保护机制,网文创作者选择它作为自己的新阵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低门槛和套路化也让知乎网文在质量上呈现出更加严重的良莠不齐。经过数年的发展,被认为是“知乎小说三绝”的仍是2019年的《宫墙柳》《行止晚》《洗铅华》,颇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知乎商业化道路中的一种尝试
说完了知乎网文,不妨想一想,我们对知乎的印象是什么?
2011年,知乎正式上线。最早的200位用户中,包括了李开复、马化腾、王兴、王小川、徐小平等企业家和知名VC。40天时间,他们共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2013年,知乎取消了用户邀请制,开放自主注册。那时候,知乎在我们眼中,是各行业大佬汇聚的百科辞典,是一个精英味儿十足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乎用户不断增加,但新产出的高质量内容数量直线下降。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从时代和未来变成了当下的情感纠纷和八卦故事。知乎主打的“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只剩了后面半句。
这对一个走向商业化道路的网络社区来说,可能是一种必然。
知乎的盈利模式是内容付费和广告投放。2022年8月10日,知乎CEO周源发布了一条站内信,称7月份盐选会员已突破1000万,并表示“我们要让公司成为公众认可的能赚钱的好公司”。
图片
在当代互联网语境下,我们不难想象大众用户对内容的期许是什么样的。
2022年,我们认识的知乎附加了年轻化、娱乐化的标签,这和知乎早期打造的“人均985”高知论坛背道而驰。娱乐、浅显内容代替专业知识成为知乎主流。而低阅读门槛和强兴趣导向的网文,又特别适合作为付费内容来实现会员用户增长。
图片
知乎现在的slogan是“有问题就会有答案”,但在网文的世界中,知乎是“没需求就创造需求”。我们看到的“以xxx为开头写一个故事”的问题,大多是自问自答的产物。
大众和娱乐不代表质量低下,但知乎似乎丢掉了自身最大的独特性。《宫墙柳》能够爆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在知乎看小说”这件事与人们对知乎的认知差异所带来的新鲜感的加持。但当知乎网文席卷而来后,这份新鲜感很快就消散在鱼龙混杂中了。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知乎的定位变得模糊,老用户纷纷“出走”,有不少人感慨“知乎遗风”不在,并为到处都是的网文所困扰。
纷至沓来的“尊贵的盐选会员”和感慨“知乎已矣”的老用户,正象征着知乎商业属性对原有精英意识的驱逐。
知乎不是曾经的知乎,至于这样的发展方向,究竟是好是坏,当下的我们还无法给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