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技术!好风光!好理念!崇左这颗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星闪亮耀眼!

山水瀑布,水渠帐篷,亲子团建……
授课教室,文化长廊,学生老师……
牧场奶牛,风机牛舍,挤奶喝奶……
这些看似关联不大的场景,却在同一个牧场出现,是否会挑起你的好奇心?
这个“搞搞新意思”的牧场有什么新意思?会生产出什么品质的乳制品?
在石埠牧场研学,学什么?会有什么收获?你是否有兴趣一探究竟?
在普遍的南方人认知里,养奶牛、挤奶、产奶与自己生活的物理距离隔了十万八千里;而日常每天喝的牛奶,质量却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更别提在牧场里研学了。
去崇左扶绥县石埠牧场走一圈,将会颠覆你这些认知!
创奇迹,
南方养殖奶牛
年单产12吨高质奶品
石埠乳业位于崇左市扶绥县,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万头奶牛牧场养殖基地。
“崇左石埠牧场从奶牛养殖到挤奶产奶,在这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均已经达到国家级领先水平,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A1+A2+奶水牛三个品种奶牛的奶源基地。”
图片
▲广西石埠乳业万头奶牛场。
“崇左石埠牧场有1万头奶牛,平均每头牛年产奶近12吨,比全国南方地区平均年产量6-7吨翻了一番。这是一个奇迹!”
“A2型奶牛产的奶可以被99%的国人吸收。我们给牧场里所有的奶牛做基因检测,把A2型奶牛甄选出来另外建设一个独立的饲养基地,生产出越来越适合中国人饮用的奶制品。”
石埠乳业副总经理杨尤嘉向记者细数崇左石埠牧场与大多数南方牧场的“不一样”。从数字和资料的对比显示,这些“不一样”,已经是这个牧场领先中国南方乳业的佐证。
“奶牛饲养采取的是全封闭式饲养,吃的饲料是当地五六月长得最嫩的玉米和甘蔗尾叶,配比进口木须草燕麦草混合发酵的;喝的是牧场岩洞里打的水。”杨尤嘉着重向记者介绍了奶牛饲料的乳酸菌等生物发酵技术运用,这不仅是牧场高科技运用的亮点,更重要的是甘蔗叶的综合运用在这里得到了突破。该技术的运用让全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崇左的几千万吨甘蔗叶变废为宝,成为奶牛的饲料资源。通过自助回收设备处理将奶牛粪污干湿分离,使整个奶牛饲养过程和原料蔗种植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种养循环。
图片
▲石埠乳业A2β全景智能挤奶大厅。
记者跟随杨尤嘉来到新落成不到两个月的第二挤奶厅,与挤奶厅相连的全开放式建筑构架的3万平方米的牛舍里,牛吃什么、活动状态、清洁程度、工人操作、产奶流程……从养牛到产奶,整个生产过程一览无余。牛舍南面,记者被三层叠加排风扇形成的独特风机墙吸引,整个牛舍顶部,也安装了等距离的风机,所有的风机都在工作状态。
奶牛们看起来很悠哉。
负责公司研学业务开拓的副总经理梁祥云告诉记者,这是采用隧道通风技术为奶牛降温和通风。温度和湿度都会直接影响奶牛产奶的质量和产量,空调房空气流通差,普通的开放空间又闷热,在南方养奶牛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是难题,隧道通风技术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牛舍里喷雾、通风和气流整体设计都是精心算好了的,牛舍内温度不会超过28度。
图片
▲石埠乳业A2β全景智能挤奶大厅外景。
记者了解到,挤奶大厅采用的是目前挤奶效率最高的德国进口转盘挤奶机,每小时可完成350头牛的挤奶工作,奶温能从刚挤处时的37度瞬间降到2度,牛奶从牛乳房到储奶罐,全程与空气零接触。
在气候湿热的崇左,能产出高于全国南方地区乳业年平均产量一倍的牛奶量,这样的“不一样”就是创造奇迹的根源。
据了解,石埠乳业目前现有乳制品三大类200多种产品,还不包括保鲜期三天以内专门提供给学生喝的鲜奶。而A2型奶牛产的奶,将是石埠乳业竞争全国乳业市场的拳头产品。
新爆款,
依托旖旎风光开辟短距离市场
“不是所有的牧场都有这样美丽的山水、溶洞,喀斯特地貌赐予了牧场好山好水好风光,为牧场依托主产业打造休闲观光旅游名片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图片
▲游客在外围观光旅游区饱览湖光景色。
“在建的驮英水库明渠从牧场穿过,正好把养殖区和在建的旅游区自然做了一个分割,为主产业养殖区提供了安全屏障,也为牧场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交通便利也是牧场的优势之一,城乡的距离刚刚好。从南宁、崇左两头到牧场都是四十分钟,为牧场开辟短距离市场提供了便利。”
开拓短距离市场,是疫情下企业发展壮大的思考新课题。梁祥云说,利用好牧场自带的三大优势,将会为公司打造出一张具有一定含金量的产业名片,发展壮大公司的同时,有效地拉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
石埠乳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在刚结束不久的国庆黄金周,牧场接待了7000多名游客,这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亲子活动的最佳载体、家庭成员同乐的舒适平台。
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有限框架下,可视化挤奶、奶牛科普、犊牛互动、瀑布山景点游览这些新主题游玩项目依然充满了吸引力。
绵延的绿色山脉、满是绿色植被覆盖的山体、瀑布以及岩洞……牧场独有的生态优质环境特色,为牧场依托主产业开拓生态观光旅游业提供了资源优势。
梁祥云说,公司在牧场建设起步之初就思考怎样把资源利用最大化,把牧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元素融入打造“透明工厂”主产业中,依托主产业打造产业融合综合体平台!
不到五年时间,占地面积3300亩的崇左石埠牧场开创了南方全新奶牛养殖模式,建成了广西唯一一家国家级生态观光牧场。
透过百米参观长廊,近距离观看了解企业品质管控、精益管理、科技研发等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透明度、增强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更为企业打开了发展壮大自身的另一扇门。
好理念,学子家门树新风
“红色长廊,是承载中华民族革命历史元素的阵地,石埠乳业里有很多老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他们会为来到牧场的每一位游学青少年传播这部分的元素,这里会成为学校思政课堂的有效延伸。”
“绿色长廊,把生产场景变成一个开放空间,通过参观‘透明工厂’,直观生产场景,让游学的学子们了解企业生产全过程,让大家可以在参观中学习和体验。”
“互动体验区和劳动环节,则让学子们通过实践体验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溯本求源’感悟‘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达成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依托主产业和自然风光、国情、乡土情、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5个板块,以养殖为根,加工为主,研学赋能为拓展,打造研学一体化综合体,是石埠乳业的终极目标。
梁祥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牧场正在打造实施的体验平台进度。
在第二挤奶厅,生产、观光、研学、红色文化教育在开放的空间里得到了完美的兼容,5个多功能教室,可供师生进行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活动;多媒体显示屏实时投屏,可演示研学老师示范教学过程。最大的教室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参与实践课程。
“文化自信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全新企业综合体,输出一个美好的体验载体,通过看、学、做,逐渐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梁祥云和杨尤嘉输出的是石埠乳业的理念,更是我们乐于建成的理念。
了解、自信和热爱,从来都是一组紧密的关联词。
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研学活动的国家政策;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2020年的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生必修的116个学分里,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就占了20多分。
石埠乳业便是沿着国家的教育政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思路,开始了一系列的思考,全国以在校中小学生群体为主的研学旅行超过80%、2018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达到了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了125亿。崇左区内不包括5万大学生,仅普通初高中学段、小学和学前教育就有76万人,而仅扶绥县就有14万学生。
2017年起,石埠乳业分三期推进研学实践综合体项目建设,从顶层设计,到课程开发、导师培训、策划设计和推广,4个部门共同推进保障研学综合实践教育项目的运行。依托奶牛养殖技术、全景智能挤奶大厅、崇左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国家水利项目工程——驮英水库天然水系等资源优势,开发了系列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尝试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融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如何让学子们从幼小时期就开始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了解家底、热爱家乡、树立自信心?光靠一个企业自然是不够的,但是,石埠乳业迈开了第一步。
记者 | 农彩云 蒋欣攸
图片 | 钟世佳 马程 
编辑 | 曹琦琦
校对 | 黄奕榕
二审 | 陆晓霞
三审 | 黄小芳
图片